在农业生产中,果实是许多作物最终的产品,由于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的侵染造成大量果实被害,对产量损失巨大,但是,由于果实都被叶片遮挡,许多药剂防治效果并不理想。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一个防治侵染果实病害的优秀杀菌剂[杀菌剂是用于防治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的一类农药。],对侵染果实的多种病害都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
配方组合
这个配方就是唑醚·戊唑醇[戊唑醇,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是由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按照一定的比例混配而成。吡唑醚菌酯是一个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内吸传导性,对炭疽病[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致,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蔓枯病[又称“黑腐病”,主要露地雨季发生,茎、叶、瓜及卷须等地上部受害,不危害根部。]、轮纹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紫红色至紫褐色冻伤状斑点,扩大后呈不规则形。]、疫病、早疫病等几十种病害都具有很好的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性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很强的内吸传导性,对炭疽病、褐斑病[褐斑病(又称立枯丝核疫病 brown spot),主要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灰霉病[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轮纹病、白粉病[白粉病,自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病。]、锈病等多种病害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二者复配后,增效作用十分显著,二者作用机制不同,可降低病菌的抗药性[抗药性又称耐药性,是指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提高对病害的防治效果。
主要剂型
该组合是一个优秀的杀菌剂组合,目前我国有20多个厂家登记生产。常见剂型有:30%、35%、38%、40%、42%、45%唑醚·戊唑醇悬浮剂[防沉淀剂一般指悬浮剂。],60%唑醚·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5%唑醚·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0%唑醚·戊唑醇超低容量液剂等。也可根据需要自行配制。
主要特点
(1)杀菌谱广:该组合对轮纹病、炭疽病、褐斑病、灰霉病、蔓枯病、白粉病、霜霉病、锈病等几十种病害,尤其对炭疽病、轮纹病、褐斑病、灰霉病、疫病等侵染果实的病害防治效果突出。
(2)渗透性强:该组合喷施后,药液能透过叶片、果皮等渗透到组织内部,对初期发生的病害具有铲除作用,同时还能修复病斑。
(3)内吸性好:该组合喷施后,能通过叶片、茎秆、根系等部位吸收后,快速传输到植株的各个部位,尤其是果实内部,达到快速杀灭已经侵入果实内部的病菌。
(4)持效期长:两种药剂都具有很好的内吸性,能在作物体内长时间存在,持续杀灭病菌,保护果实不被病菌侵染。
(5)无交互抗性:该组合是由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复配而成的,对其它药剂已经产生抗药性,用该配方喷施,病菌不会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更突出,一般1遍就能将病害控制住,连喷2遍,即可将病害彻底铲除。
(6)增加产量:该组合能调节植株体内养分利用,控制植株的营养生长,将大量养分向果实输送,促进果实膨大,提高果实内糖类、蛋白质等固形物含量,提高产量改善果实品质。
适用作物
该配方主要用于番茄、辣椒、黄瓜、西瓜、甜瓜、苹果、梨、葡萄、桃、猕猴桃、芒果、荔枝、龙眼等作物,也可用于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
防治对象
主要用于防治炭疽病、轮纹病、褐斑病、黑霉病、灰霉病、蔓枯病、黑痘病、穗腐病、白粉病、锈病、黑星病、斑点落叶病、赤霉病、黑穗病[黑穗病是高粱玉米等植物上发生普遍的病害,它包括丝黑穗病、散黑穗病、坚黑穗病。]、丝黑穗病等几十种病害。
使用方法
防治番茄、辣椒、西瓜等作物的炭疽病、褐斑病、蔓枯病等病害,可用45%唑醚·戊唑醇悬浮剂20-25毫升/亩,或43%戊唑醇(6~8毫升)+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0-60毫升),兑水30~50公斤均匀喷雾,可快速控制住病害的发展和蔓延。
防治苹果、梨、葡萄等果树上的轮纹病、炭疽病、黑星病等病害,可用45%唑醚·戊唑醇悬浮剂20-25毫升/亩,或43%戊唑醇(8~10毫升)+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50-60毫升),兑水30~50公斤均匀喷雾,可快速控制住病害的对果实的侵害和蔓延。
防治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赤霉病、锈病、黑穗病、丝黑穗病等病害,可用45%唑醚·戊唑醇悬浮剂30-35毫升/亩,或43%戊唑醇(6~8毫升)+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50-60毫升),兑水30~50公斤均匀喷雾,可快速控制住病害的发展和蔓延。
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欢迎加入“睢阳农科服务圈”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