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褐斑病爆发,比钻心虫危害还严重,用这三个配方就能控制

7、8月份,是玉米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也是玉米茎叶生长和果穗分化最关键的时期,直接决定了玉米果穗的大小。但是,由于温度高,降雨频繁,田间[田间 (1916—1985),男,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镇羊山人,著名诗人。]湿度大,通风透光差,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发生最早出自汉 张衡《东京赋》:“既春游以发生,启诸蛰於潜户。]盛期,一旦防治不力,就会造成严重的减产。其中,玉米褐斑病[褐斑病(又称立枯丝核疫病 brown spot),主要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就是此时危害[危险灾害。]最严重的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之一,尤其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危害较重。一般可造成玉米减产在10~20%,严重可达40%。对玉米的危害甚至比玉米螟还严重。

玉米褐斑病爆发,比钻心虫危害还严重,用这三个配方就能控制

玉米褐斑病爆发,比钻心虫危害还严重,用这三个配方就能控制

危害症状

玉米褐斑病又称黄斑病,是近年来玉米上最常发生的一种病害,一般在玉米8~11片叶时开始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侵染叶片、叶鞘、茎秆。发病初期,顶部叶片上出现白色至黄色小斑点,渐渐变成黄褐色圆形或椭圆形隆起成疱状的病斑,在适宜的条件下,多个病斑相互愈合成不规则大病斑,后期病斑表面破裂,并散出褐色粉末。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茎上病斑多发生于节的附近,遇风易倒折。常造成病部枯死,对产量影响很大。田间常和玉米小斑病、弯孢叶斑病等病害混合发生。

玉米褐斑病爆发,比钻心虫危害还严重,用这三个配方就能控制2

发生原因

(1)气候原因:7~8月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相对湿度85%以上),且阴雨天气较多,田间湿度大,有利于发病。

(2)秸秆还田:玉米褐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病菌是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 和病毒,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以休眠孢子(囊)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大量秸秆还田,病菌残留的病残体上,第二年夏秋季,当温湿度较大时,病菌开始萌发,随空气和雨水进行传播。

(3)栽培管理: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郁闭,通风透光差,低洼潮湿,雨后有积水的地块[地块所属现代词,指的是田地,尤指可耕地或牧场。]和连作地块发病较重;土壤瘠薄的地块发病较重。

玉米褐斑病爆发,比钻心虫危害还严重,用这三个配方就能控制3

防治方法

玉米褐斑病是一种空气传播病害,传播速度快,要及时预防。

(1)预防:在玉米4~5片叶期,每亩用25%戊唑醇[戊唑醇,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可湿性粉剂30~50克,兑水30公斤,对茎叶叶面喷雾,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

(2)防治:可在发病初期,每亩用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防沉淀剂一般指悬浮剂。]20~30毫升+99%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钾是一种化学品,化学式为KH2PO4。]80~100克,或40%苯甲·肟菌酯悬浮剂10~15毫升+99%磷酸二氢钾80~100克,或27%氟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6~25克+99%磷酸二氢钾80~100克,兑水15~20公斤,在傍晚进行均匀喷雾。发生严重的地块,应间隔7天再喷一次,即可控制病害的蔓延,还能促进玉米健壮生长,提高玉米抗病能力。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农业实用技术,或有任何疑问,欢迎加入“睢阳农科服务圈”进行咨询,我会在第一时间回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