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了几期虫害,大家看虫子估计也看烦了,今天换下口味,带大家研究研究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一般大家碰到病害的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分辨不清楚病害的类型,到底是细菌?真菌[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还是病毒?未来三期将为大家详细讲解这三个类型。
今天重点是讲“真菌性”病害。
真菌是没有叶绿素的异养生物,以菌丝体为营养体,以孢子进行繁殖、微小的真菌肉眼看不见,它们靠风、雨、昆虫等传播,以菌丝寄生在花卉体内吸收养分。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称为真菌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的类型、种类繁多约占病害种类的80~90%,引起的病害症状也千变万化。
但是,凡属真菌性病害,无论发生在什么部位,症状表现如何,在潮湿的条件下都有菌丝、孢子产生,一般病斑上有霉层或粉层,不同颜色,无臭味。这是判断真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
根据不同真菌侵染表现出的症状类型,常见的有:炭疽、叶斑、锈病、白粉、叶枯、煤烟、霜霉、溃疡、腐烂、猝倒和立枯病等。
1.炭疽病[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致,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危害症状
主要发生在植物叶片上,常为害叶缘和叶尖,严重时,使大半叶片枯黑死亡。
黄瓜炭疽病
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初期,在叶片上呈现圆形、椭圆形红褐色小斑点。
后期,扩展成深褐色圆形病斑,**则由灰褐色转为灰白色,而边缘则呈紫褐色或暗绿色,有时边缘有黄晕,最后病斑转为黑褐色,并产生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
辣椒炭疽病
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有粉红色的黏孢子团。
严重时一个叶片上有十多个至数十个病斑,后期病斑穿孔,病斑多时融合成片导致叶片干枯。病斑可形成穿孔,病叶易脱落。
玉米炭疽病
发病规律:
病原分生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2°C~27°C,4°C以下不能萌发。病菌生长适温为26℃至28℃。春秋两季发病较重。
老叶从4月初开始发病,5至6月间迅速发展,新叶则从8月份开始发病。
分生孢子靠风雨、浇水等传播,多从伤口处侵染。栽植过密、通风不良、室内花卉放置过密、叶子相互交叉易感病。湿度大、病部湿润、有水滴或水膜是病原菌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的重要条件,连阴雨季节发病较重。
防治药剂:
二氰·吡唑酯在苹果树、枣、山药上的应用。
80%代森锰锌 可湿性粉剂在辣椒、柑橘、西瓜上的应用。
2.叶斑类病害
危害症状
多为害叶片,叶斑上往往着生着各种粒点或霉层,叶片聚集发生时,可引起叶枯、落叶或穿孔等。
病状为叶片上局部细胞坏死,因而表现出不同的斑点症状。
常见的类型有角斑病、黑斑病[黑斑病是指植物叶片上出现黑斑。]、圆斑病,轮斑病、褐斑病、斑枯病等,呈灰、黑、褐等色。
严重时叶片变黄、焦枯、脱落。
发病规律
叶斑病[叶斑病是甜瓜重要病害之一,分布较广,各地都有发生,一般在春、秋两季发生较重。]菌在病残体或随之到地表层越冬,翌年发病期随风、雨传播侵染寄主。温室中四季均可发生。连作、过度密植、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均有利于发病。
药剂防治
戊唑醇[戊唑醇,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唑醚·代森联、代森锰锌、丙环·嘧菌酯等。
3.锈病类
危害症状
此病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为害嫩枝、幼果和果柄。
叶片初患病正面出现油亮的橘红色小斑点。
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橙黄色的病斑,边缘红色。
发病严重时,一张叶片会出现几十个病斑。
发病1~2周后,病斑表面密生鲜黄色细小点粒,叶柄发病,病部橙黄色,稍隆起,多呈纺锤形,初期表面产生小点状性孢子器,后期病斑周围产生毛状的锈孢子器。
发病规律
引起锈病的病原均称为锈菌。病原在病部越冬。通过风雨传播。每年夏季发病较重。温暖、多雨、多雾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发病,偏施氮肥则加深发病程度。
药剂防治
丙环唑、烯唑醇、三唑酮[三唑酮属于低毒性杀菌剂。]、氟环唑等。
4.白粉病[白粉病,自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病。]类
危害症状
此病为世界性病害,一般多发生于寄主生长中、后期,寄主的叶、花、枝条、嫩 梢、果实均可受害。
典型症状是初期病部出现白色粉状物。
后期呈灰色粉状物。
寄主受害部位往往退绿,发育畸形,严重时枯死,甚至整株死亡。
发病规律
病原在病部或病残体上越冬。通过风、雨传播。
多数在4-6月、9-10 月发病较重。
温暖潮湿季节发病迅速,过度密植、通风透光性不良有利于发病。
药剂防治
戊唑醇、粉唑醇、戊菌唑、嘧菌酯等。
5.叶枯病
危害症状
病叶初期先变黄,黄色部分逐渐变褐色坏死。
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发病,病斑呈红褐色至灰褐色,之后病斑连成片,可占叶面积的1/3左右。
由局部扩展到整个叶脉,呈现褐色至红褐色的叶缘病斑,病斑边缘波状,颜色较深。
病健交界明显,其外缘有时还有宽窄不等的黄色浅带,随后,病斑逐渐向叶基部延伸,直至整个叶片变为褐色至灰褐色。随后在病叶背面或正面出现黑色绒毛状物或黑色小点。
发病规律
病原在病组织上越冬。通过风雨传播。夏、秋季发病较重。高温高湿、通风透光性差、叶势弱有利于发病。
药剂防治
井冈霉素A(登记作物杭白菊)、苯醚甲环唑(登记作物大蒜)氯溴异氰尿酸(登记作物水稻)等。
6.霜霉病
危害症状
此病从幼苗到收获各阶段均可发生,以成株受害较重。
主要危害叶片,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发病初期产生淡绿色水渍状小点。
病斑边缘不明显,后期发展为黄色不规则病斑。
湿度大时,叶背产生灰白色霉层,逐渐变为深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