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使用化学药剂 (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鼠剂等)来防治病虫、杂草和鼠类的危害。]为辅的无公害化防治原则。
2 甜菜[甜菜(学名:Beta vulgaris L.)是藜科,甜菜属二年生草本植物,根圆锥至纺锤状,多汁。]主要病害
2.1 甜菜霜霉病
2.1.1 症状
甜菜在出苗后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子叶、真叶及采种植株地上部各器官均可被害,以幼嫩心叶发病最重。叶片被害,初生浅绿色不规则小斑,后病斑不断扩大并变成浅黄色,最后病斑呈黑褐色干枯,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产生初为白色、后变为灰紫色霉层。病菌易侵染生长点,导致幼嫩心叶退绿、叶肉变厚、易碎,叶缘向下卷曲、畸形,严重时心叶枯死。
2.1.2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严格进行检疫,防止病区带病种子调入无病区种植;实行轮作,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和过分密植;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于田外烧毁,减少越冬菌源;种植抗病品种。
化学防治
在发病初期可选用25%甲霜灵[化学名称 D,L-N-(2,6-二甲基苯基)-N-(2-甲氧基乙酰)丙氨酸甲酯…]可湿性粉剂[粉剂(Dustpowder,DP)是将原药、大量的填料(载体) 及适当的稳定剂一起混合粉碎所得到的一种干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2.2 甜菜蛇眼病
2.2.1 症状
一般6月上中旬陆续出现零星病斑。病菌感染叶片,首先在病部产生浅褐色水渍状小圆斑,后逐渐扩大,直径可达2㎜~10㎜,病斑**变为灰白色,具同心轮纹,其上产生黑褐色小粒点。
2.2.2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清除田间病残体,深秋翻和冬灌促进病残体腐烂,减少田间越冬菌源。
2.2.2.1 化学防治
播前用种子重量0.8%的福美双、拌种双、敌克松[敌克松,全称对二甲基氨基苯重氮磺酸钠。]等药剂拌种,可降低苗期病害,从而减轻蛇眼病发病。发病严重的田块可喷1∶1∶200的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托布津,分子式:C14H18N4O4S2分子量:370.44中文名称:乙基托布津;托布津;1,2-二-(3-乙氧羰基-2-硫代脲基)苯;托布津原粉;1,2-双(3-乙氧甲酰基-2-硫脲基)苯;硫菌灵英文名称:Thiophenate-ethyl;1,2-di-(3-Ethoxycarbonyl-2-thioureido) benzene;Carbamic acid, [1,2-phenylene bis-(iminocarbonothioyl)]bis-, diethyl ester;4,4′-o-]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或7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喷1~2次。发病轻的田块一般不需喷药。
2.3 甜菜立枯病[立枯病又称“死苗”,主要由立枯丝核菌(学名Rhizoctonia solani Kuhn, 英文名Sheath Blight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侵染引起。](黑脚病、猝倒病)
2.3.1 症状
甜菜立枯病从种子在土中发芽开始到长出2~4对真叶期间均可发生,3~4对真叶病害逐渐停止扩展。立枯病大致分为四种类型:土内腐烂型、立枯型、猝倒型、主根腐烂型。一般发病症状,最初在幼根和近表土的子叶下轴出现水渍状浅褐色病痕,严重时可扩展达整个子叶下轴根部。患病组织往往变细,产生绞缢病状,整个根部和子叶下轴变黑腐烂,植株倒伏死亡。发病轻微的幼苗,病菌只侵入幼苗的表皮或初生皮层,后经幼根皮层脱落,幼苗仍可恢复正常,不会引起大量死亡,但甜菜生长中期,往往形成叉根。
2.3.2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适时播种 ,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幼苗抗病力。
化学防治
用种子重量0.8%的福美双或敌克松拌种,或用0.8㎏敌克松,加水70㎏,浸100㎏种子,浸24h捞出,晾干后播种。
2.4 甜菜褐斑病
2.4.1 症状
各甜菜区均有发生,常使甜菜减产10~20%,含糖量降低1~2度。叶片染病初现褐色至紫褐色圆形至不规则形小斑点,后逐渐扩至3~4mm,斑点四周由花青素形成褐色至赤褐色边缘,病斑间较薄易破裂。叶面病斑多于叶背,每张叶片病斑数可高达数百个。后期病部**产生灰白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常指由子囊菌、担子菌或半知菌,在无性生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多融合成片干枯而死。株丛外叶先发病,逐渐向中层叶扩展,使新叶不断受害,造成根冠肥大、青头外露。叶柄染病形成梭形褐斑。
2.4.2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实行4年以上轮作,选用抗病品种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当年甜菜地与去年甜菜地应保持500m以上的距离。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灭病威胶悬剂700倍液、40%百霜净胶悬剂600~700倍液。上述药剂不能奏效时改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10~15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2.5 甜菜白粉病
2.5.1 症状
甜菜的根、茎、叶、花枝、种球等地上部都受害。感病部位首先出現白色绒毛状直径l厘米的大小病斑,少数叶片上出现白粉状小圆斑,很快扩展到整个叶片.生成白色菌丝层,随后形成白粉层撒出大量粉状物,为苗丝体及分生孢子。生长后期白色菌丝层中长出子囊壳,初是黄色,渐变成黄褐色,最后变成黑色,受害叶片变黄枯死。
2.5.2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选育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保证甜菜生长旺盛,提高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施40%灭病威胶悬剂5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药l~2次,也可喷施硫磺粉或硫磺石灰(1∶1)每亩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