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斑衣[斑衣是汉语词语,指服彩衣。]蜡蝉[蜡蝉,吃植物汁液并分泌蜜露(消化的副产物)。]在葡萄上的危害[危险灾害。]及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措施
基金项目: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AAC0319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CARS-29-24);宁夏农林科学院全产业链创新示范项目(NKYZ-2016-07-03)
张华普等
斑衣蜡蝉 [ Lycorma delicatula (White)] 又名红(花)娘子、斑衣、椿(蝽)皮蜡蝉、斑蜡蝉、樗鸡、灰花蛾等 ,民间俗称“花姑娘”“花大姐”“花媳妇”“椿蹦”“花蹦蹦”等 ,属半翅目(Hemiptera)蜡蝉科(Fulgoridae) ,是一种危害多种绿化林木和果树的重要刺吸性害虫,在庭院、社区和公园绿地及苗圃、农田防护林、绿化带、果园等地段均有发生,具有分布广、寄主多、跳跃力强及危害期长等特点。该虫在国内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和西北的陕西、甘肃、宁夏以及台湾等地区均有分布 ,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越南、韩国、印度和美国等地 。斑衣蜡蝉在宁夏银川地区最早因苗木调用由外省而传入,2010年后开始在银川城区爆发成灾,对城市园林景观造成严重影响 。近几年随着转寄主危害,其不断往周边树种及地区扩散蔓延,目前在大武口、贺兰、永宁、青铜峡等地均有发生,尤其已扩散到了部分葡萄园[《葡萄园》为厦门市竹树基督教堂内部刊物,每月一期,每月中下旬出版。],成为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的又一重要虫害。为更好地掌握其危害特点,有效进行防控,笔者对国内外斑衣蜡蝉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旨在为斑衣蜡蝉的防治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 为害情况
该虫危害期约6个月 。主要以成、若虫[不完全变态昆虫的幼虫被称为若虫(nymph)。]群集[就像冗余部件可以使你免于硬件故障一样,群集技术则可以使你免于整个系统的瘫痪以及操作系统和应用层次的故障。]在葡萄的枝干、叶柄、叶背及嫩梢(茎)刺吸汁液危害,栖息时头翘起,有时可见数十头群集在枝条上排列成一条直线。取食时,以口针刺入叶脉或嫩茎等组织深处吸取汁液 。成、若虫吸食汁液后对糖分不能完全利用,从*门会排出透明的蜜露,散落粘于葡萄枝、干、叶、果实表面,其上像刚喷过水,有亮斑,易引起霉菌寄生而发生霉污病,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和树体的生长发育,导致枝条成熟度降低,花芽分化减弱,削弱植株长势,果品产量和品质下降 。同时植株下方地面上分泌物粘连成片。此外,该虫危害时还可传播葡萄病毒病 。
2 形态特征
2.1 成虫[成虫(adult,imago)生物学概念,为幼虫、若虫的对应词。]
雄虫较雌虫体略小,雄虫体长13~17 mm,翅展40~45 mm;雌虫体长17~22 mm,翅展50~52 mm。虫体全身灰褐色(暗灰色),体、翅表面覆有白色蜡粉。头部小,头顶向上翘起呈短突角状;触角红色,刚毛状 。前翅长卵形,革质,基部约2/3为淡灰褐色,上散生20余个黑色斑点,个体间变化大,端部约1/3为深灰褐色,脉纹色淡呈灰白色;后翅膜质,基部约1/3红色,上散布6~10个黑褐色斑点 。一般翅色偏蓝为雄性,偏米色为雌性 。
2.2 若虫
共4龄,其最明显特征是头尖、体扁、足长、弹跳敏捷 。其各龄若虫体壁覆有蜡质,4龄若虫体色变化较大。1龄体长3.6~4.2 mm,宽2 mm左右;初孵时呈白色,不到半天时间,蜕变为灰色;灰色体态保持1 d后蜕变为黑色;体背着生许多白色斑点,足基色黑,布有白色斑点。2龄体长6.5~7.3 mm,宽3.5 mm左右;体形态与1龄相似。3龄体长9.5~10.3 mm,宽4.5 mm左右;头部比2龄若虫稍长。4龄体长12.6~13.4 mm,宽6 mm左右;头部较以前各龄延伸,体背呈红色,体表有黑色斑纹和白色斑点,体两侧翅芽明显 。
2.3 卵
聚产,单层平行排列成行,呈不规则的块状,表面覆盖一层灰色似泥土的蜡质分泌物,即将孵化[孵化(incubation)是发生于卵膜中动物胚胎,破膜到外界开始其自由生活的过程。]时分泌物呈疏松粉状 。初产卵[产卵指卵生动物将卵从母体中排出的过程,这里是指广义的卵,包括受精卵、未受精卵以及包在卵膜内的初期胚胎。]块呈白色,渐变为灰白色,再到浅土灰色,最后成为土灰色。一般每块卵有5~8行,每行5~10粒,单个卵块卵粒18~60粒不等,平均每卵块32粒左右 。产卵历期4~8 d,平均5.5 d。单粒卵状似麦粒,长3 mm、宽1.5 mm左右。卵背面两侧有凹入线,中部呈纵脊隆起 。
3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以卵块在葡萄枝干、枝蔓分叉处或水泥支柱、竹竿等架材上,或周围林带的树干、树杈、枝条,或附近建筑物墙壁上越冬 。在宁夏葡萄园,翌年4月下旬卵在园内林带树上开始孵化,5月上旬为孵化盛期。待生长到3龄时转移至葡萄上为害,7月中旬成虫羽化。天气转凉后于8月下旬至10月中旬交尾产卵 ,交尾产卵盛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10月中、下旬成虫陆续死亡。据2018—2020年监测,斑衣蜡蝉在西夏区的志辉源石酒庄、农垦玉泉营的慧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闽宁镇的立兰酒庄、贺兰的圆润酒庄和青铜峡的梦沙泉酒庄、禹皇酒庄等葡萄园均有分布,主要发生在林带旁边的葡萄边行局部地段,其他行未发现,葡萄品种为‘赤霞珠’。从物候期来看,葡萄萌芽期卵开始孵化,2~3叶期为孵化盛期;花序展露期蜕皮为2龄,开花期蜕皮为3龄,幼果期蜕皮为4龄,果实膨大至转色前成虫羽化;成熟期交尾产卵;采收期为交尾产卵盛期;采收后成虫开始陆续死亡。
4 生活习性
4.1 成虫
有群集性,跳跃能力强,飞翔能力较弱,常以跳助飞,遇惊扰快速移动躲避或跳跃飞开 ,可飞行距离1~3 m 。以上午8时—10时和下午17时—19时最为活跃,正午多聚集栖息于枝叶的隐蔽处。羽化以上午7时—l1时居多,约占70%左右 。成虫交配多在上午7时—12时进行,以7时—9时较为集中,交配时长约90 min。产卵期的成虫行动迟缓,尤其是早晨温度较低时。产卵顺序常自左往右,每产完1排卵便覆盖蜡粉,间隔数小时后再产第2排卵。其中,单粒产卵耗时5 min左右。田间性别比约为1∶0.85 ,寿命长达4个多月。
4.2 若虫
自然环境下发育历期约60 d左右 ,具有很强的群集性。若虫前期多聚集一般不大移动,尤其初孵若虫活动能力极弱;随着龄期增大,活动能力增强,常可见数十头群集在枝干上,遇惊扰即迅速向枝条侧方移动躲避或跳跃逃离,一次跳跃可达1~2 m。
4.3 卵
在经济林中仅发现其在葡萄园产卵 ,卵多产在枝干1 m处以下或分杈的背侧及水泥柱[水泥柱子准确的叫法应该是混凝土柱。]中下部背阴处。卵期长达8个月左右,从上年的9月到翌年的4月中旬。卵孵化过程需用时35~45 min,孵化后在卵壳附近停留约6 h后,若虫先后向上扩散,有的中途再作停留。整块卵全部孵化完成一般历时3 d,孵化高峰在上午7:30—8:30。
5 发生因素
5.1 气候条件
若遇秋季低温、多雨、高湿,冬季开始早,则显著缩短成虫寿命,不到产卵而早死;即使能够产卵,因雨量的增加,寄主汁液稀薄,营养降低,影响产卵量和孵化率,使翌年虫口下降。反之,若秋季高温、干旱、少雨,则翌年易爆发成灾 。另外,暖冬及开春早有利于该虫滋生、繁殖。
5.2 栽植方式及周围环境条件
葡萄园周围杂草多,附近有臭椿、楝树、杨树或有较多灌木及桃、苹果园等时,种群数量较大 ;对林带防控不及时,而且树龄较大,树体太高,现有的施药器械射程无法达到树木顶部,防治不到位,发生较重。
5.3 检疫把关不严
调出、入地检疫除害技术和设施缺乏,检疫力量有限,未按检疫要求严格执行,有漏检现象发生,导致扩散蔓延。
6 防治措施
6.1 监测预警
充分发挥葡萄基地日常管理作用,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治”。可在斑衣蜡蝉发生为害严重的葡萄园设立监测点,以及时掌握其发育进度,为适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6.2 加强检疫
各地要严格按照植物检疫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苗木产地检疫、调运检疫,提高除害技术和配套相关设施,加强检疫力量,严防随植物材料传出和传入新区。
6.3 农业防治
建园时避免与臭椿、苦楝和花椒等寄主植物邻作 ,园内林带合理配置树种,不种植其喜食寄主,并加强葡萄园管理。
6.4 物理防治
从秋季产卵开始,至翌年4月中旬孵化前,结合冬春修剪和葡萄园管理,刮除树干上的卵块,剪除有卵块的枝条,集中销毁或深埋 ;葡萄架水泥柱上的卵块可用棍棒等压碎 ;此外,可使用高压喷水*喷击卵块,击碎卵粒,击碎率100% 。4月底至5月初,若虫孵化期在葡萄园防护林的下部树干45~50 cm处套树裙,在树裙上用氯胺磷或吡虫啉等内吸性较强的药剂涂毒环 ,或布置粘虫带,阻杀成、若虫。成、若虫发生期,尤其成虫产卵期行动迟缓,用捕虫网或拍子进行人工捕杀,可显著降低越冬卵基数 。
6.5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斑衣蜡蝉自然天敌,同时人工繁育优势天敌控制其危害。每年秋末至来春,将卵刷下放入养虫容器内,销毁孵化的若虫,放飞羽化的寄生蜂,以此保护利用天敌 [8] 。目前共发现斑衣蜡蝉天敌8种 和2种病原微生物:大孢巴科霉( Batkoa major )和球孢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 ) 。其中,斑衣蜡蝉平腹小蜂和布氏螯峰是优势天敌,自然寄生率分别达20%~90%和12.5%~43.5%。侯峥嵘 和董景芳 分别探索了两种蜂人工饲养、繁殖方法。此外,薰衣草油30 μL对斑衣蜡蝉成虫和4龄若虫有极高的趋避效果 ;若虫孵化期及9~10月成虫交尾、产卵时喷施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00倍液、1.2%苦烟乳油1000倍液等生物农药 。
表1 斑衣蜡蝉自然天敌
6.6 化学防治
全年重点抓住3次最佳防治时期:春季寄主植物萌芽前;5月上旬初孵若虫群集期;6月下旬成虫羽化前期 。葡萄可结合4月上旬出土,于萌芽前全园喷施5 °Be石硫合剂1次;5月上旬初龄若虫群集危害期用药剂进行点治,或结合防治绿盲蝽、葡萄阿小叶蝉等其他害虫兼治此虫,可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 、3%啶虫脒乳油1000~1500倍液 、50%斯赛尔或二溴磷乳油2000~2500倍等。之后进入正常防控,以防治病害为主,同时兼防斑衣蜡蝉、葡萄阿小叶蝉等 。所用药液中混入0.3%~0.4%柴油乳剂或粘土柴油乳剂,可显著提高防效 。药剂交替使用,喷药时需及时周到,除枝干喷药外,水泥柱支架、林带及地边等都均匀喷施药剂,做到全面细致,彻底防治。不可用磷胺、久效磷等高毒农药 。此外,林带也可利用树体根部埋药法:在距树0.5~1.5 m的外围开环状沟或开挖2~3个穴埋入3%呋喃丹颗粒剂,胸径5、7、10 cm以上的树体分别埋药150、250、500 g,药效可持续2个月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