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疮痂病使土豆难看难吃,减产也降质,用5项防治措施效果好

马铃薯[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又叫土豆、洋山芋、地蛋,是五大作物之一,在我国五大主食中排名第三(其他四种依次是小麦、水稻、玉米、高粱)。不论从种植[种植即植物栽培,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花草、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等。]面积还是产量上来看,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大国,约占世界的四分之一。

马铃薯疮痂病使土豆难看难吃,减产也降质,用5项防治措施效果好

马铃薯疮痂病使土豆难看难吃,减产也降质,用5项防治措施效果好

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疮痂[疮痂,又名痘痂,指痘疮浆回后所结的痂皮。]病发生和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马铃薯种植当中的主要病害。

疮痂病发生后,病虽然限于皮层,但病薯不耐贮藏,外观难看。感病[感病(susceptible)指寄主受病原物的侵染而发生病害的现象。]马铃薯表皮[ 表皮位于皮肤最外层,为角化复层鳞状上皮,由外胚层分化而来,皮肤附属器借此发生。]有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疮疤,故称为疮痂病。感病后对马铃薯的品质影响很大,造成商品价值下降,经济损失严重,一般可减产10-30%,部分地块甚至减产40%以上。

马铃薯疮痂病使土豆难看难吃,减产也降质,用5项防治措施效果好2

马铃薯疮痂病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症状

马铃薯疮痂病是由疮痂链霉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块茎[块茎(tuber)是植物学名词术语。],初期薯块表皮产生褐色[褐色(中文:hèsè;英文:brown;部首:衤;网页颜色:#964B00),中国传统色彩名词。]点,逐渐扩大成褐色近圆形或不定型大,病多分散。病呈网纹状和裂口状,表皮粗糙木质化,病开裂后边缘隆起,中间凹陷,病呈锈色、暗褐色或黑色疮痂状硬块。病限于薯块皮部,不深入薯块内。

马铃薯疮痂病使土豆难看难吃,减产也降质,用5项防治措施效果好3

马铃薯疮痂病发病规律

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为疮痂链霉菌,属放线菌。其生长发育的温度为25~30℃,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发病重,pH5.2以下很少发病。种薯带菌,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白色薄皮品种易感病,褐色厚皮品种较抗病。长期单一施肥,致中微量元素钙、镁、硼等缺乏,马铃薯植株长势差,抗逆能力下降。病菌从伤口和气侵入。**害虫的危害造成的伤口有利于马铃薯疮痂病侵染,会加重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

马铃薯疮痂病使土豆难看难吃,减产也降质,用5项防治措施效果好4

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种植抗疮痂病种类,或无病种薯,不从病区调种。黄麻子、豫薯1号、榆薯1号、鲁引1号等高抗疮痂病。

2.科学施肥:多施有机肥或绿肥,施用酸性肥料以进步泥土酸度。坚持泥土pH在5至5.2之间,可抑制病发。在马铃薯开花前、块茎形成期和膨大[膨大,指胀大。]期适时增施鑫科植保[植保,汉语词语,即植物保护。]土豆膨大素+鑫科植保土黄金,以控制地上部旺长,促进**块茎膨大,增强植株抗御虫害能力。

3.合理轮作:与葫芦科、豆科、百合科蔬菜停止5年以上连作。在易感疮痂病的红甜菜叶、甜菜、萝卜、甘蓝、胡萝卜、欧洲萝卜等块根作物地块上不种植马铃薯。

4.科学浇水:选择保水好的地皮种植,在块茎生长期间,坚持泥土湿度,结薯期遇干旱应实时浇水。收获后实时清理田间病残体,并会合烧毁。

马铃薯疮痂病使土豆难看难吃,减产也降质,用5项防治措施效果好5

5.药剂防治:播种前可用0.2%福尔马林溶液,将洗净的马铃薯浸种[浸种是农业种植的一项流程,是指对于发芽较慢的种子,在播种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浸种,浸种的目的是促进种子较早发芽,还有可以杀死一些虫卵和病毒。]2小时,或用0.1%对苯二酚水溶液浸种30分钟,然后取出晾干播种。也可在病田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进行土壤消毒,每亩用药1.2~2斤。在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每隔7~10天一次,共喷2~3次,

推荐使用:发病初期使用鑫科植保马铃薯青枯根腐灵的300倍液喷施,每5~7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兑水300斤灌根使用。同时应及时清理病残体并集中烧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