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天气逐渐凉爽,种植户们普遍反映黄瓜[黄瓜(学名:Cucumis sativus L.)葫芦科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植物。]“小黄点”开始大暴发,几乎所有的棚室都随处可见,由于这个病害发生太严重,有些种植户已经准备拔秧清棚,近年来黄瓜“小黄点”已经成为种植户和经销商最头疼的病害之一。目前正是该病的高发期,为什么“小黄点”危害这么严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蔬菜卫士提醒菜农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黄瓜棒孢叶斑病[叶斑病是甜瓜重要病害之一,分布较广,各地都有发生,一般在春、秋两季发生较重。]大暴发症状[疾病过程中机体内的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称为症状(symptom)。]
一、黄瓜棒孢叶斑病症状识别
“小黄点”又称靶斑病等,本文统一采用“寄主+病原+发病部位”的标准命名法称为黄瓜棒孢叶斑病,常见有3种类型的病斑。
1、黄瓜棒孢叶斑病“小型斑”
低温低湿时多表现为小型斑,且发生在黄瓜新叶上,病斑直径0.1~0.5厘米,呈黄褐色[ 此条目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小点。病斑扩展后呈近圆形或稍不规则形,黄褐色或黄白色,病健交界处明显。
黄瓜棒孢叶斑病“小型斑”症状
2、黄瓜棒孢叶斑病“大型斑”
高温高湿且植株长势旺盛时多产生大型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5厘米,浅黄褐色或灰白色,隐约有轮纹。湿度[湿度,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大时,叶片正、背面均可产生大量灰白色毛絮状物,为病原菌[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病毒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菌丝、分生孢子[常指由子囊菌、担子菌或半知菌,在无性生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该症状易与黄瓜炭疽病[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致,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混淆。
黄瓜棒孢叶斑病“大型斑”症状
3、黄瓜棒孢叶斑病“角状斑”
角状斑多与小型斑和大型斑混发,多角形、黄白色,病健交界处明显,直径0.5~1.0厘米,该症状易与黄瓜霜霉病[霜霉病指的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混淆。
黄瓜棒孢叶斑病“角状斑”症状
二、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
引起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 分生孢子梗单生,圆柱形,直立或弯曲,浅褐色,可连续层出多次,分节处颜色加深。分生孢子单生或串生,倒棍棒形,浅黄褐色,具3~7个假隔膜,顶端钝圆,基部倒圆锥形,平截,基脐加厚。
多主棒孢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三、黄瓜棒孢叶斑病与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角斑病是指发生在林木、果树、黄瓜、番茄等各种作物的叶片上,病斑形状为多角形的一类病害,与褐斑病形态类似。]、炭疽病的区分方法
因黄瓜棒孢叶斑病发病症状易与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混淆,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区别方法,以便对症识病。
1、与黄瓜霜霉病的区别:霜霉病病斑是受叶脉限制的多角形,叶片正面褪绿或发黄,叶背常具黑色霉层,病健交界处不明显。
黄瓜霜霉病发病症状
2、与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区别: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病斑一般为白色,叶背和茎秆常伴随腐烂或形成白色的菌脓,两面均无霉层。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发病症状
3、与黄瓜炭疽病的区别:黄瓜炭疽病病斑上散生肉眼可见的小黑点,晕圈十分明显, 湿度较大时病斑上常分泌粉红色粘稠物。
黄瓜炭疽病发病症状
四、黄瓜棒孢叶斑病的传播途径
黄瓜棒孢叶斑病的传播途径有种传、土传和气传。通过种传实现远距离、大范围流行,通过土传导致多年连茬为害。病原菌在土壤、病残体或种皮内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萌发进行初侵染,潜育期结束后病部新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在气流、水滴、农事操作等作用下释放到空气中,随气流传播扩散进行多次再侵染。
五、黄瓜棒孢叶斑病难防控的原因
(1)黄瓜棒孢叶斑病传播途径复杂多样,特别是生长期气传速度快,使得病害在短时间内大暴发。
(2)黄瓜棒孢叶斑病菌寄主范围广,侵染性强,变异快。据报道该菌可以侵染53 科 380 属 530 多种植物,几乎所有的蔬菜都可以作为其寄主。条件适宜时,单个分生孢子即可萌发完成侵染。另外,该菌极易变异,并对多种杀菌剂产生抗性。
(3)适宜的棚室环境为病原菌繁殖扩散提供了有利条件。研究表明,黄瓜棒孢叶斑病菌在高湿条件下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低湿条件下释放到空气中随气流进行扩散。设施内夜间湿度大,病斑上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白天湿度降低,夜间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释放到空气中,随气流扩散到健康的叶片进行再侵染。病原菌“产生-释放-侵染”整个过程不间断进行,使得病害极速扩展。
(4)植株抗病能力差。当植株不健壮的时候,许多病害都容易发生,我们其实有这个经验,当留瓜过多或者是盛瓜期,该病发生比较严重。
六、黄瓜棒孢叶斑病防治措施
1、提高植株抗病性
生长期植株下部的老叶、黄叶以及病叶及时摘除,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同时合理留瓜不贪多。另外,可以冲施并叶面喷施氨基酸类、海藻酸类、甲壳素类功能性肥料,注重根叶的养护,以达到培育壮株,提高抗病性的目的。
2、调控田间温湿度
黄瓜棒孢叶斑病属于高温高湿型病害,连续阴雨天,长时间闷棚、叶面结露、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大等均有利于发病。所以要合理控制浇水量,不宜一次浇水过多,以防湿度过大。同时要尽量避免大水漫灌,可小水勤灌或采取滴灌等方式,每次浇水后尽量加大风口并延长通风时间来排湿。另外,还可通过及时整枝落蔓,在操作行铺设稻壳或秸秆等有机物进行吸湿等方式来控制田间湿度,创造不利于棒孢叶斑病发病的棚室环境。
3、科学合理用药
由于黄瓜棒孢叶斑病田间扩展速度快,一定要在发病初期及时防治。药剂可选用25%啶酰菌胺悬浮剂[防沉淀剂一般指悬浮剂。]1000倍液、35%苯甲·咪鲜胺水乳剂1000倍液,12%苯甲·氟酰胺悬浮剂1500倍液,43%氟菌·肟菌酯(露娜森)悬浮剂3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施用一次,连续喷施2-3次。如果湿度过大或遇连续阴雨天气,可以进行喷粉防治,不仅可以不增加田间湿度,还可以有效杀灭空气中悬浮的黄瓜棒孢叶斑病菌,阻断气传途径,控制棒孢叶斑病扩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