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草莓主要病害之一,在保护地栽培中发生最严重,整个生长期内均可发生。露地栽培关键预防期为花前花茎抽生期。
【白粉病】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初期[初期,读音chū qī,汉语词语,早期;开始时期。]背面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层,随着病情的加重,叶片向上卷曲呈汤匙状,并产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后逐步扩大在叶片背面产生一层薄霜似的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成片,可布满整张叶片,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萎缩、焦枯。花蕾、花,染病,花瓣呈粉红色,花蕾不能开放。
【白粉病】果实[果实(英文名称fruit)是被子植物的雌蕊经过传粉受精,由子房或花的其他部分(如花托、花萼等)参与发育而成的器官。]染病,幼果不能正常膨大。若后期受害,果面覆有一层白粉,随着病情加重,果实失去光泽并硬化。可选用的药剂枯草芽孢杆菌500~1000倍(可湿性粉剂)、醚菌酯、四氟醚唑、醚菌·啶酰菌等。
【灰霉病[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是开花后的主要病害。尤其在浆果成熟期表现最显著。花感病,病菌最初从将开败的花或较衰弱的部位侵染,使花呈浅褐色坏死腐烂,产生灰色霉层。
【灰霉病】叶感病,多初期叶基部产生水渍状病斑,扩大后病斑呈不规则[不规则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意思。]形,湿度大时,病部可产生灰色霉层,发病严重时,病叶枯死。
【灰霉病】果实染病,初呈水渍状灰褐色坏死,后变为灰褐色斑,潮湿时湿软腐化,病部生灰色霉状物,干燥时病果呈干腐状,最终造成果实坠落。
【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和定植初期,结果期很少发生。匍匐茎、叶柄、叶片染病,初期产生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病斑,稍凹陷,病斑扩展成为环形圈时,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湿度高时病部可见肉红色黏质孢子堆。
【炭疽病】浆果受害,产生近圆形病斑,淡褐至暗褐色,软腐状并凹陷,后期也可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堆。效果较好的化学农药有代森锌、唑醚·代森联、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生物农药有枯草芽孢杆菌、井岗霉素、中生菌素等。
【褐斑病】叶斑近圆形,边缘紫褐色,中部黄褐色至灰白色,后期斑面现小黑粒。
【褐斑病】叶尖部分病斑常呈“V”字型扩展,有时呈“U”型病斑,组织枯死。严重时,病斑多互相愈合,叶片变褐枯死。药物防治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或者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喷雾,或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5000倍喷雾,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2000-3000倍喷雾。
【细菌性叶斑病】初侵染时在叶片下表面出现水浸状红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斑扩大时受细小叶脉所限呈角形叶斑。病斑照光呈透明状,但以反射光看时呈深绿色。病斑逐渐扩大后融合成一体,渐变淡红褐色而干枯。
【细菌性叶斑病】湿度大时叶背可见溢有菌脓,干燥条件下成一薄膜,病斑常在叶尖或叶缘处,叶片发病后常干缩破碎。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防治:农用硫酸链霉素,春雷•王铜,中生菌素等。
【青枯病】发病初期,草莓植株下位叶1~2片凋萎脱落,叶柄变为紫红色[紫红色是纯紫色+玫瑰红而得到的颜色 紫红色一般不与其他很花哨、很深的颜色搭配 搭配黄,蓝,红(紫红)或者浅色小碎花不错 烟灰-zihongse],植株发育不良,随着病情加重,部分叶片突然失水,绿色未变而萎蔫,叶片下垂似烫伤状。育苗前,用60%三氯异氰尿酸片剂1000倍液喷洒地面,减轻病害发生。发病初期,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倍液灌根。
【软腐病】茎部发病,近地面茎部先出现水渍状污绿色斑块,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褐斑,病斑周围显浅色窄晕环,病部微隆起。果实感病主要在成熟期,多从果实的虫伤、日灼伤处开始发病。初期病斑为圆形褪绿小白点,继变为污褐色斑。随果实着色,扩展到全果,但外皮仍保持完整,内部果肉腐烂水溶,恶臭。可用苯醚防治。
【叶枯病】叶片初发病,叶面上会产生紫褐色无光泽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多沿主侧叶脉分布,发病重时整个叶面布满病斑,发病后期全叶黄褐色至暗褐色,直至枯死。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
【黑斑病】叶片发病产生黑色不定形略呈轮纹状病斑,病斑**灰褐色,有蜘蛛网状霉层,有黄晕。防治:多抗霉素,吡唑醚菌酯,或嘧菌酯。
【疫病】靠近地面的叶柄被为害时,断续变暗红色或暗褐色,天气潮湿时,病部长出白色霉状物。果实被害后产生不规则的水渍状褐色病斑,后迅速扩展至整个果面,使果实腐烂,病部亦长出白色霉状物。与腐烂果相近的萼片和果梗也会受侵染而变褐。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甲霜灵[化学名称 D,L-N-(2,6-二甲基苯基)-N-(2-甲氧基乙酰)丙氨酸甲酯…]•锰锌,烯酰吗啉,或吡唑嘧菊酯•代森联。
【根腐病】根系先从幼根先端或中部变成褐色或黑褐色而腐烂,有的地块中柱变红褐腐朽。严重时,整条根干枯。病植株矮化。
【根腐病】茎部变褐腐烂、水渍状缢缩。下部老叶边缘变紫红色或紫褐色,逐渐向上扩展。地上部分先是外叶叶缘发黄、变褐、坏死至卷缩,病株表现缺水状,逐渐向心叶发展至全株枯黄死亡。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甲霜灵•锰锌,烯酰吗啉,或异菌脲。
【芽枯病】花蕾和新芽染病后逐渐萎蔫,呈青枯状或猝倒,后变黑褐色枯死。侵害叶柄基部和托叶时,病部干缩直立,叶片青枯倒垂。适宜的药剂有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10%立枯灵水悬浮剂300倍液,敌菌丹水溶剂600倍液,从现蕾期开始,7天左右喷1次,共2—3次。
【轮斑病】草莓轮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匍匐茎。发病初期,在叶面上产生紫红色小斑点,并逐渐扩大成圆形或近椭圆形的紫黑色大病斑,此为该病明显特征。
【轮斑病】病斑中心深褐色,周围黄褐色,边缘红色、黄色或紫红色,病斑上有时有轮纹,后期会出现小黑斑点,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致使叶片枯死。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吡唑醚菌酯,或嘧菌酯。
【草莓革腐病】主要发生在果实和根部,匍匐茎上也能发病。根发病:根最先发病,切开病根可见从外向里变黑,革腐状。早期植株不表现症状,中期仅表现生长较差,略矮小,至开花结果期则地上部出现失水状,逐渐萎蔫直至整株死亡。
【草莓革腐病】果实发病呈淡褐色水烫状斑,并且能迅速蔓及全果,病部褪色失去光泽,用手轻捏有皮革状发硬的感觉,湿度大时果面长出白色菌丝。发病初期,可选择甲霜灵•百菌清,烯酰吗啉,或嘧菌酯。
【草莓疫霉果腐病】青果染病,病部产生淡褐色水烫状斑,并迅速扩大蔓延至全果,果实变为黑褐色,后干枯、硬化如皮革。从花期开始,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代森锰锌、百菌清、甲霜灵•锰锌、烯酰吗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