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螟[菜螟〔Hellula undalis Fabricius〕又称菜心野螟、萝卜螟、甘蓝螟、白菜螟、吃心虫、钻心虫、剜心虫等,分类上归鳞翅目、螟蛾科。]成虫[成虫(adult,imago)生物学概念,为幼虫、若虫的对应词。]
菜螟,俗称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 别名萝卜螟、甘蓝螟、白菜螟等,主要寄主有甘蓝、花椰菜[花椰菜,又称花菜、菜花或椰菜花,花椰菜为十字花科芸苔属一年生植物,又名花菜、椰花菜、甘蓝花、洋花菜、球花甘蓝。]、萝卜、大白菜、青菜等十字花科[十字花科植物,可以合成较高浓度的芥子油,菜粉蝶对芥子油具有趋化性,因此会将卵产于十字花科植物叶片上,于是菜青虫也就集中在了十字花科植物叶片上。]蔬菜[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饪成为食品的,除了粮食以外的其他植物(多属于草本植物)。], 是十字花科蔬菜上较难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的害虫之一。此虫是一种钻蛀性害虫,其幼虫[幼虫,是动物个体发育中颇具形态和生理特点并有胚胎性质的发育阶段;一般具有暂时性专有器官或构造以适应其独自生活方式的需要,但在直接发育形式下的幼体则无此情形。]钻蛀菜苗的心叶及生长点[生长点,植物学上通常称为分生区,又称生长锥或顶端分生组织,此处细胞分裂活动旺盛。],并有转株危害的习性,一只幼虫一生可危害4~5 株菜苗。菜螟每年发生3~4 代。受害幼苗因生长点被破坏而停止生长,或萎蔫死亡,造成缺苗、毁种。甘蓝、白菜幼苗生长点受害后,重者死亡,轻者发出分枝不能结球,且可诱发、传播软腐病,引起严重减产。
一、怎样判断田间有螟虫为害[基本信息为害详细解释“为害”一词中的“为”相当于“使”,古代就有这种用法。]
1.从为害特点识别。菜螟是一种钻蛀性害虫, 初孵幼虫潜叶为害, 隧道宽短; 2 龄后穿出叶面, 在叶上活动; 3 龄吐丝缀合心叶, 在内取食, 无法抽出新叶致死;四五龄幼虫一般从心叶或叶柄为害,然后慢慢蛀入茎髓及根部,生成粗短的袋状隧道, 蛀孔显著, 孔外缀有细丝, 并排出潮湿的虫粪。幼虫可转株为害4~5 株。被害蔬菜由于中心生长点被破坏而停止生长, 形成多头生、小叶丛生、无心苗等现象, 致使植株停滞生长, 或根部不能加粗生长, 最后全株枯萎, 整株蔬菜失去利用价值。
2.从虫态特征识别。可以从菜螟的成虫、卵、老熟幼虫和蛹体等方面来识别菜螟。
菜螟的成虫,为灰褐色小蛾, 体长约7毫米, 翅展15~20毫米。前翅灰褐色或黄褐色, 内、外横线灰白色波浪形, 灰褐色镶边, 因而成双重线纹。肾形纹明显, 深褐色, 周围边缘颜色为灰白色。后翅灰白色, 外缘稍带褐色。
菜螟的卵,长约0.3毫米, 椭圆形, 较扁平, 表面有不规则网状纹。初产时淡黄色, 后逐渐出现红色斑点, 孵化前橙黄色。
菜螟老熟幼虫,体长12~14毫米, 头黑色, 胸腹部黄色或黄褐色, 背面有7 条深灰褐色纵线, 中、后胸各有6 对毛瘤, 排成一横行。腹部各节背侧面着生毛瘤2 排, 前排8 个, 后排2 个。
菜螟蛹体,长约7毫米, 黄棕褐色。翅芽长达第四腹节后缘, 腹部背面隐约可见5 条褐色纵线。无臀刺, 腹末生长刺2 对, **1 对略短, 末端稍弯曲。
菜螟幼虫
二、菜螟的田间为害规律
菜螟在9 月底或10 月上旬, 主要以老熟幼虫、成虫白天隐伏在菜叶下,夜间活动,趋光性不强,黑光灯下很少见到成虫。飞翔力弱,多在离地面1米左右的上空飞行。成虫产卵前期约2 天。卵多散产在菜苗嫩叶叶脉处,常2~5 粒聚在一起,其次为叶柄和露根上。每只平均可产卵200 粒左右。成虫寿命多为5~7 天,最多不超过11 天。卵期2~5天。幼虫孵化后昼夜取食,大多潜入叶表皮下,啃食叶肉,形成小的袋状隧道,隧道短,易被忽视。2 龄以后又穿出叶面,在叶背啃食叶肉,留下上表皮成天窗状,蜕皮时拉一薄丝网。
3 龄后,多穿入菜心,吐丝将心叶缠结,藏身其中,食害心叶基部,受害植株心叶枯死,不能抽出新叶。4~5 龄幼虫向上蛀入叶柄,向下蛀食茎髓或根部,蛀孔显著,孔外有细丝掩蔽,并有许多潮湿的淡黄绿色虫粪。受害植株枯死或叶柄腐烂。幼虫可转株为害,一头幼虫可危害4~5 株,并能诱发、传播软腐病。幼虫经5 龄老熟,幼虫期在5—9 月份为9~16 天,在寒冷季节可延长到3~7 周。幼虫老熟后变为桃红色,开始拉丝网,24小时后又变成黄绿色,多在表土层做茧化蛹,也有的在枯枝残叶下和叶柄的基部缝隙间化蛹,蛹期15天左右。
菜螟低龄幼虫危害花椰菜心叶
三、引发菜螟为害的主要因素
1.雨量及气温。菜螟适宜发生的温度一般为20~35 ℃ ,较为温暖的环境;最适环境温度为26~35 ℃,相对湿度60%左右,降雨偏少、气候干旱的年份菜螟发生较重,尤其是夏秋季发生为甚。
2.育苗方式。随着保护地育苗栽培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实行工厂化育苗,采用中棚避雨育苗,即使是雨量中等的气候,由于育苗环境适宜菜螟的发生,菜螟为害的概率大大提升,若不加强预防,工厂化生产的蔬菜秧苗菜螟的为害尤其严重。
3.寄住作物的生长期。菜螟的发生和寄主作物的生长阶段密切相关,最容易遭遇的为幼苗3~5叶期,比其它生长期的着卵量高4倍以上,要是菜螟的产卵盛期与感虫期正好遇到一起,又遇干旱天气,那为害更重、损失更大,成株以后只查看到为害状,大多查不到虫体,因此不易被正确诊断。
4.蔬菜种植茬口及地势的影响。秋天,气候凉爽,农民为了抢时间,十字花科蔬菜连茬栽培的面积更大,尤其是与十字花科蔬菜毗邻的秧苗田,因为受相邻田块虫源较多的影响,受害相对加重。另外地势高、灌溉不便、苗期浇水不及时等的地块,受害程度也相对重些。
菜螟低龄幼虫危害花椰菜心叶
四、菜螟的绿色无公害防治策略
菜螟是钻蛀性害虫,又有丝网掩蔽,给防治带来困难,但幼龄期在叶片及心叶为害,有转株为害习性,发生期比较整齐,如能掌握好成虫盛发与卵盛孵期进行喷药, 同时结合栽培管理进行防治,仍不难消灭。
(一)农业防治
1.消灭越冬虫源。菜螟老熟后,在蔬菜心叶或菜根附近的土表、土缝及其周围的残株败叶间吐丝结茧化蛹。蛹体长约7毫米,黄褐色,腹部背面有5条纵线隐约可见。夏、秋季十字花科蔬菜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田间残株败叶,深埋或烧掉,并深翻土地,消灭大量虫源,减轻对下一季蔬菜的为害。
2.茬口调节。尽量科学安排茬口,十字花科蔬菜不宜在夏秋季节进行连作,育苗田尽可能远离十字花科菜田。
3.改善田间小气候。结合田间管理,在间苗、定苗时抹去虫卵、拔除虫害苗;高温低湿有利于菜螟的发生。在干旱年份,要注意早晚勤灌水,增加田间湿度,改变适宜菜螟发生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减轻虫害。
4.调节播种期。加强虫情预测、有条件建立测报点的地方,注意虫情发生预测;十字花科蔬菜可调整的栽培时间的范围相对宽裕,在了解菜螟发育进程的情况下,在维持高产、优质的可调整范围内,适当调整播种期,使幼苗3~5 片真叶期避开菜螟为害的高峰期,达到少用药、减轻受害的效果。
(二)物理防治措施
十字花科蔬菜苗期覆盖聚乙烯防虫网可有效阻隔成虫产卵,减轻虫害发生;利用成虫趋光性,在田间设黑光灯诱杀成虫,一般每公顷设1~2 盏,可减轻成虫产卵危害。
(三)生物防治
可利用赤眼蜂防治菜螟。放蜂时应选择晴天上午8~9时, 露水已干, 日照不烈时进行。一般发生代数重叠、产卵期长、数量大的情况下放蜂次数要多, 蜂量要大。通常每代放蜂3 次, 第一次可在始蛾期开始, 数量为总蜂量的20%左右; 第二次在产卵盛期进行, 数量为总蜂量的70%左右; 第三次可在产卵末期进行, 释放总蜂量的10%左右。每次间隔3~5天。放蜂的方法有成蜂释放法和卵箔释放法, 亦可将两者结合释放。
(四)化学防治
菜螟是钻蛀性害虫, 不防治会造成较大损失, 但该虫对各类农药较为敏感, 一般情况下在对其他害虫用药防治过程中便可有效兼治, 不需采取专门措施。如需用药, 应在菜苗出土后掌握幼虫初孵期和蛀心前进行施药。
喷药时要特别注意中心生长点着药, 施药1~2次。最佳的防治时期在幼虫孵化始盛期施药,如没有虫情测报,则以生育期(幼苗3~6叶期),发现幼苗初见心叶被害时,为防治适期的参考指标,施药时尽量喷到心叶上,防治间隔期7~10 天,连续喷雾防治1~3 次。
注意在一个生长季节内,每一类杀虫剂[杀虫剂(Pesticide. Insecticide ),主要用于防治农业害虫和城市卫生害虫的药品.使用历史长远、用量大、品种多。]只用1~2 次,并要与其他类型农药轮换使用,以免菜螟产生抗药性,增加防治难度。
如首次喷药可选用抗生素类杀虫剂,如0.2 %爱诺虫清1 号750 倍液,或1.8 % 爱诺虫清3500~4000 倍液喷洒;二次喷药则转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2.5 % 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喷洒;三次喷药可用Bt杀虫剂科诺千胜500~800倍液喷洒。注意避免中午喷药,以免强光直射引起药液分解失效,如喷后遇雨需补喷。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