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一年生草本植物,热带为多年生灌木,古称酪酥、昆仑瓜,以幼嫩果实供食用,原产东南亚,公元4~5世纪传入中国。]枯萎病[枯萎病( blight )亦称疫病。]的发生症状与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
高 嵩
茄子枯萎病为茄子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茄子保护地栽培面积的扩大,茄子枯萎病逐年严重。茄子枯萎病不仅危害茄科蔬菜,还可危害葫芦科、十字花科等多种蔬菜。茄子枯萎病苗期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少,定植后易发病,坐果后发病严重。如定植时遇低温,发病早且重,可减产60%以上。现将茄子枯萎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 发病症状
茄子枯萎病主要危害植株[植株(学名:Angiospermae)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成长的植物体。]根茎部,一般于开花结果期开始发病,以结果初期发病最盛,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通常,发病植株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自下而上逐渐变黄枯萎,病症多表现在1~2层分枝上,有时同一叶片仅半边变黄,另一半健壮如常。发病严重时,全株叶片变褐萎垂以至全部脱落。苗期染病,子叶发黄,后逐渐萎垂干枯,茎基部变褐腐烂,造成植株猝倒状枯死;成株期染病,开始时叶片在中午萎蔫下垂,早晚恢复正常,叶色变淡,似缺水状,反复数天后,整株叶片萎蔫下垂,叶片不再复原,最后全株枯死,横剖病茎可见病部维管束[维管束是指维管植物(包括蕨类植物、*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维管组织,由木质部和韧皮部成束状排列形成的结构。]呈褐色。
2 发病特点
茄子枯萎病病菌以厚垣孢子或菌丝体随病株残体在土壤、未腐熟有机肥[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中越冬,亦可附着在种子、棚室支架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翌年条件适宜时,病菌萌发产生分生孢子,并随土壤、种子、肥料、灌溉水等传播。病菌从植株幼根或伤口侵入,在细胞间隙或细胞内生长,进而进入维管束堵塞导管,并产生有毒物质 — —镰刀菌素,镰刀菌素随疏导组织扩散,导致病株叶片慢慢枯死。条件适宜时,厚垣孢子萌发的芽管从根部伤口、自然裂口或根冠侵入,也可从茎基部的裂口侵入。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发病适宜条件为土温25~28 ℃、土壤含水量20%~30%。多年连作、排水不良、雨后积水、酸性土壤、**害虫危害重及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病较重,春、夏、秋多雨的年份发病重。
3 防治方法
3.1 种子消毒
播前用52 ℃温水浸种[浸种是农业种植的一项流程,是指对于发芽较慢的种子,在播种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浸种,浸种的目的是促进种子较早发芽,还有可以杀死一些虫卵和病毒。]30 min,或用硫酸铜1 000倍液浸种10 min,或用0.1%升汞溶液浸种3 min,将种子捞出洗净后再用清水浸种6~8 h,催芽后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3%的7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粉剂(Dustpowder,DP)是将原药、大量的填料(载体) 及适当的稳定剂一起混合粉碎所得到的一种干剂。]加50%异菌脲悬浮剂[防沉淀剂一般指悬浮剂。]拌种后播种;或用种子重量0.5%~0.8%的2.5%咯菌腈悬浮剂、3.5%咯菌·精甲霜悬浮种衣剂拌种,使种子均匀裹上药液,晾干后播种;或用50%多菌灵[多菌灵又名棉萎灵、苯并咪唑44号。]可湿性粉剂8~10 g加土拌匀,将1/3药土撒在畦面上,播种后再用其余药土盖种。
3.2 农业防治
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施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使环境条件不利于病菌生存;高畦种植,合理密植,适量摘除植株基部老叶、病叶,并带至田外销毁,以减少田间病源,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性;合理灌溉,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促进根系生长;在开花前、幼果期、膨大期喷施菜果壮蒂灵,提高植株吸水吸肥能力,促进茄子膨大;采收结束后及时清除田间残株落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基数。
3.3 药剂防治
定植前,用50%多菌灵与细干土混匀,均匀撒入定植穴内。发病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95% 恶霉灵 2 000倍液、50% 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37% 多菌灵草酸盐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 0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40%灰克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菌毒清水剂4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胶悬剂500倍液喷雾或灌根防治,5~7 d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