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西瓜(学名:Citrullus lanatus,英文:Watermelon),属葫芦科,有多个种子,原产于非洲。]的病害种类较多,为害也比较严重。在西瓜的栽培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症状加以判断,以便对症施救。
萎蔫叶
从蔓上开始,白天病蔓叶片下垂,夜间恢复常态。翌日中午又表现萎蔫,并渐次向上部叶片发展,考虑为枯萎病,后可在离地3公分茎干处横切一刀,查看维管束是否变色来帮助判断。
土巴克西瓜防病增产方案推荐
解决措施[措施可以分为非常措施、应变措施、预防措施、强制措施、安全措施,通常是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以预防为主,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初期[初期,读音chū qī,汉语词语,早期;开始时期。]可用苯甲溴菌腈+春雷王铜或甲霜恶霉灵+乙蒜素+海精灵生物**剂[**剂是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强烈**,人员接触后出现剧烈眼疼、流泪、咳嗽、胸痛而暂时失去战斗力。]灌根。
若叶片长时间萎蔫,无其他异常,考虑温度不适或急剧变化引起的生理性障碍。
解决措施
可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磷钾源库,增强抗逆能力,促进恢复正常生长。
黑褐叶
叶片被害后,初为水渍状黑色病斑,后变黑褐色,外围有紫黑色晕圈,病斑上分布有许多小黑点,可视为炭疽病。
解决措施
发病初期可用苯甲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等喷雾[喷雾就是人工造雾。]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
如果叶片上有直径1~2厘米的黑褐色圆形[当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个端点的轨迹叫做圆。]或近圆形同心轮纹病斑,且叶缘[叶缘leaf margin 即叶片的周边,叶片的边缘。]上的病斑呈弧状,干枯叶呈星状破裂,考虑为蔓枯病,后可观察茎部,常破裂分泌出白色流胶,干枯时为红褐色。
解决措施
发病初期可用苯甲嘧菌酯、代森锰锌、戊唑醇等喷雾防治。
初生水浸状小斑点,分布在叶缘或叶脉间,后扩展为圆形至近圆形暗褐色,边缘稍隆起,病健交界处明显,上具不大明显轮纹,病斑迅速融合为大斑,致叶片枯黄,考虑为黑斑病,该病茎、蔓不枯萎,别于西瓜蔓枯病。
解决措施
可用溴菌腈、异菌脲等喷雾防治。
叶片染病初生针尖大小透明状小斑点,扩大后形成具黄色晕圈的淡黄色斑,**变褐或呈灰白色穿孔破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乳白色细菌溢脓,考虑为细菌性角斑病。
解决措施
可选用噻菌铜、叶枯唑、噻唑锌等喷雾防治。
白粉叶
叶片受害,在叶片的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或灰白色,近圆形的霉斑,条件适宜时霉斑迅速扩大,并连接成片。成为边缘不整齐的大片白粉霉斑,病情继续发展,叶片逐渐干枯,可视为白粉病。
解决措施
可用露娜森或四氟醚唑+乙嘧酚防治。
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淡黄色不规则形至近圆形小斑点,病斑表面较粗糙或略凸起,常呈疮痂状,干燥条件下常形成白色硬壳,考虑为黏菌病。
解决措施
此病本身影响较小,但大量发生时会降低西瓜的光合作用,引起植株死亡。可用苯甲溴菌腈+春雷霉素进行防治。
黄叶
叶片受害由下自上,初呈水渍状暗绿色小斑,逐渐变黄,因叶脉所限,病斑为多角形,潮湿时病斑上有灰色霉层,可视为霜霉病。
解决措施
发病初期可用甲霜霜脲氰、烯酰吗啉、嘧菌酯等进行喷雾防治。
叶片均匀发黄或有一定规律性,无明显发病中心,且全株发生,考虑为外界不良条件引起的生理性障碍或根系受损、缺素引起的生理性黄化。
解决措施
注意加强温度的调控,避免高温障碍;对于根系、缺素等问题引起的黄化可淋施海精灵生物**剂,叶面喷肥矫正。
暗绿斑叶
叶片上初呈暗绿色水渍状圆形不规则形病斑,在湿度大时叶片似水煮,干枯后为青白色,易破碎,可视为疫病。
解决措施
发病初期可用甲霜锰锌、烯酰吗啉、烯肟菌酯等喷雾防治。
畸形黄绿叶
叶片上出现黄绿相嵌的花斑,瘦小,向叶背卷曲、畸形,叶面凹凸不平,或新叶狭长,形如细丝,皱缩扭曲,可视为病毒病。
解决措施
主要以预防为主,及时防治粉虱、蚜虫、蓟马等传染源,少量可直接拔除。发病初期可用乙酸铜吗啉胍、辛菌胺吗啉胍进行防治,还可添加芸苔素、海精灵叶面肥等帮助作物恢复正常生长。
黑色枯叶
叶脉发生黑色枯叶,严重时叶脉间出现褐变组织。随后叶脉间产生白色斑点,逐渐向叶缘扩展,叶缘向上卷曲,可视为叶枯病。
解决措施
发病初期可用叶枯唑、吡唑醚菌酯、氟硅唑等喷雾防治。
此外,西瓜由于缺素叶部也会表现出一些症状,如西瓜缺钾严重时叶缘变揭枯死,形成“火烧叶”;西瓜缺钙时,叶缘黄化,向内侧卷曲,使叶片呈“降落伞”状。要及时补充所需营养元素,帮助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