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辣椒(chillies),又叫番椒、海椒、辣子、辣角、秦椒等,是一种茄科辣椒属植物。]土传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主要包括猝倒病、青枯病、枯萎病、根腐病[根腐病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该病会造成根部腐烂,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最后全株死亡,主要表现为整株叶片发黄、枯萎。]、菌核病、白绢病等,这些病害往往混合发生,症状相似,让农户分辨不清,无法对症使用化学农药,因此造成用药不精准,无法有效防控。设施辣椒是现代设施农业中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然而,由于设施环境的密闭和不断的重茬连作,造成土壤[土壤(英文名称:Soil)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中病原菌[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病毒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积累,土传辣椒根腐病已逐渐成为江苏辣椒生产的重要病害,平均减产可达20%-30%,甚至达50%。
辣椒根腐病
为害症状
该病多发生于定植[定植,栽培术语。]后,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初期病株[词语病株拼音bìngzhū 注音ㄅㄧㄥˋㄓㄨ引证解释发生病害的植株。]枝叶特别是顶部叶片稍见萎蔫[萎蔫,汉语词汇,指的是植物失水,细胞不能维持正常紧张所表现的症状。],傍晚至次日早晨恢复,症状反复数日后叶片全部萎蔫,但叶片仍呈绿色。病株的根茎部及根部皮层呈淡褐色及深褐色腐烂,极易剥离,露出木质部;横切茎观察,可见维管束变褐色,后期潮湿时可见病部长出白色至粉红色霉层。通过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主要致病菌[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a ) 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也被称为病原微生物,其包括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真菌及放线菌等。]为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和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两种致病菌可以单独致病,也可以混合致病(如疫霉先侵染,镰刀菌弱致病)。
辣椒根腐病
发生特点
此病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积水、连作及棚内滴水漏水、植株根部受伤的田块发病严重。年度间春季多雨、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严重。长江中下游地区春茬辣椒根腐病的主要发病盛期为5-6月,越冬茬辣椒发病主要在11月,辣椒的感病生育期在成株期。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选择优质品种,对种子进行浸种和种衣剂处理,并适期播种。实行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与水稻、大白菜、甘蓝、大蒜、大葱等作物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科学管理,防止积水。
物理防治:利用高温闷棚消毒(60-70℃)20-30天。
化学防治:用化学药剂[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消灭土壤病菌,如氰氨化钙,氯化苦,噁霉灵、敌磺钠等熏蒸。采用石灰氮、敌克松等进行土壤消毒处理。
病株处理,如在辣椒田里发现一株或几株出现中午萎蔫,晚上稍恢复的情况,就应立即拔除,带出田外烧掉,然后用土拌石灰掩埋辣椒病穴。
药剂处理,⑴辣椒定植时用20%络氨铜•锌可湿性粉剂[粉剂(Dustpowder,DP)是将原药、大量的填料(载体) 及适当的稳定剂一起混合粉碎所得到的一种干剂。]900倍液或15%噁霉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浸根10-15分钟。⑵定植缓苗后,在发病前用77%氢**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生根剂,隔7-10天对辣椒逐株灌根,连续3-4次。⑶定植后浇水时,随水加入硫酸铜冲入田中,每亩用量为1.5-2公斤,可减轻发病。⑷发病初期用药剂进行喷洒或浇灌,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敌磺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每亩喷药液50升,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喷2-3次,采果前3天停止用药。
生物防治:通过引入拮抗性微生物,利用抑菌作用、营养和空间竞争等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密度,压制病原菌的活动,一般的方法是施用生物农药制剂和生物有机肥等。
作者:乔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