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黄芪,又名绵芪。]为豆科属植物,主要以根入药,味甘,性微温,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的作用,黄芪是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种植黄芪前景十分看好,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黄芪的种植技术。
野生黄芪
一、黄芪的形态特征
种植黄芪,首先来了解黄芪的分布与特征,黄芪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内蒙,吉林,辽宁,河北,黑龙江,甘肃和山西等地。
一般株高60~80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上部多分枝,叶互生,小叶13~27片,小叶片为椭圆形,荚果半圆形,稍扁,果先端尖刺状,内有几个黑色的种子,主根深长圆柱形,稍带木质不易折断。
二、播种[播种,作物栽培措施之一。]前的管理
1、土地的选择
黄芪为生根性植物,喜凉爽气候,怕水涝怕高温,所以应该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地的砂质土壤,不宜在积水地和盐碱地种植,
2、施足底肥
2月下旬,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入农家肥[农家肥的种类繁多而且来源广、数量大,便于就地取材,就地使用,成本也比较低。]3000千克,在使用农家肥的基础上再使用化肥,能够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施入过磷酸钙10千克硫酸钾40千克,在翻耕前将肥料均匀的撒施于地面。
建议:合理施肥能够促进药用植物的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发育,提高药材的产量和质量,施肥以后要对土壤进行深翻,一般深翻25~30厘米。
3、平地做畦
深耕以后,应根据地势和气候条件做畦,地势平坦的可以做成长畦,地势不平的,可以做成短畦,北方雨水较少的可以做成平畦,一般畦宽为220~250厘米为宜,畦面要求平整,一定要耙平整细。
4、播种
黄芪是在3月中旬播种,一般用种子繁殖。播种方法如下。
播种前用50℃的温水浸种6~12小时,然后将水倒掉,拌沙土。由于种子表面比较坚硬,所以在拌沙土的时候一定要反复揉搓,这样有利于提高发芽率。播种时再提上用工具,顺畦开沟,沟距约为20厘米左右,沟深为5厘米左右。将种子均匀的撒入沟内,每亩用种3千克,播种入土,用耙子耙平,耙平时土壤与种子紧密的接触。
注意黄芪不能重茬地种植,播种以后要浇水一次,这样有利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三、苗间管理
播后黄芪10~15天就可以出苗了,黄芪的生长一般经历幼苗[【词目】幼苗【读音】yòu miáo【释义】种子发芽后生长初期的幼小植物体。]期,生长期[一年中植物显著可见的生长期间,称为生长期,也称为生季。],生长后期三个阶段。
1、幼苗期
幼苗期,3月下旬至5月中旬。
保持水分
经常保持土壤的湿润,这一时期要采取一切抗旱保障措施,确保种根层内有足够的水分,满足幼苗生长的需要,力争达到苗全苗壮。
中耕除草
由于黄芪苗长到30厘米左右的时候,中耕不变,所以在幼苗期一定要做好中耕除草工作,防止草荒弃苗。
建议:一般中耕除草2~3次,每15天一次。
2、生长期
生长期是指6月上旬至9月下旬这一时期,6月上旬,当植株长到30厘米左右时,枝叶繁茂,一般就不在中间除草。
追肥
这一时期是根部[根部,英文名称rootage,意思是距离杆身最近的那部分棒头。]发展的盛期,要供给足够的养分。
第1次追施磷钾肥,饼肥或者草木灰为主,每亩是100~200千克。
8月第2次会追肥。追施磷钱20千克,氯化钾13克。
夏季管理
黄芪根部发育前期发育较快,吸水较多。夏季的时候应该浇水,但是要注意浇水要在早晚进行,由于中午气温高,浇水使地温急剧下降,影响植物的生长。
注意:雨季的时候该注意排水防涝,检查田间发现积水应该及时排除,以免造成根茎腐烂。
3、生长后期
生长后期是指10月上旬到11月中旬。生长后期这一期间就可以不再进行田间管理作业了,但是也要注意保持田间的清洁,防止杂草滋生病虫害的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
黄芪花荚
病虫害的防治
1、根腐病
根腐病主要危害植株的根部根部,根部横切面有明显的褐色,后期根部腐烂,地上部分萎蔫枯死,最后整个植株死亡。
防治措施:控制土壤湿度,防止湿气滞留,实行条播或者是高畦栽培。
发病初期喷淋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3~4次间隔6天左右。
2、白粉病[白粉病,自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病。]
白粉病在植株叶子表面上,长有白色的粉状物,这种真菌生长迅速,很快即盖满在整个植株的叶片上,在这一阶段叶子布满了白色灰尘时的粉,如果不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由于白粉的窒息作用,可致使叶片变黄,蜘蛛哭死。
防治措施: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可以减少发病。
发病初期喷洒25%的粉锈宁1000倍液,或者50%的硫磺悬浮剂,300倍液等药剂,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黄芪白粉病
3、大青叶蝉[大青叶蝉(学名:Cicadella viridis)属同翅目叶蝉科,体长约7-11mm,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最多可年生5代。]
大青叶蝉成虫,体长7~10毫米青绿色。头部夹区,进唇肌缝处,左右各有一个小斑成虫或者幼虫似吸叶片的枝叶,造成白色的小斑点儿,严重时叶片失去绿色,造成植拣衰弱,
防治措施:成虫发生盛期选用20%的杀灭菊脂乳油[乳油是农药制剂的一种,它是将较高浓度的有效成分溶解在溶剂中,加乳化剂而成的液体。]2000倍液40%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者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等药剂喷3~5次,间隔7天左右。
4、甘蓝夜蛾
甘蓝夜蛾北方地区都有分布,体长大约20毫米,展翅45毫米为棕褐色。7月中旬和8月下旬危害严重。
防治措施:幼虫发生盛期,选用21%的灭扫利乳油2000~3000倍液或者20%菊马乳油,2000倍液等应该交替使用,喷2~3次,每次间隔6天左右。
四、采收
黄芪一般选在11月中旬收获,收获时选择晴天先将地上部用镰刀割去,然后进行采挖,去掉泥土运回。
黄芪在加工时切忌用水冲洗,采完以后用剪刀剪去残茎,把一株株的根按等级捆成小把,然后再进行晒单干后,即成为成品的药材。
黄芪根部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我是@乡野耕种稻花香 ,一位80后农民。专注分享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喜欢的请关注,点赞,转发,评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