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朱渭兵,男,大学本科,民盟盟员,高级职业农民、高级农**,现任杨凌金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陕西省甘薯[甘薯(学名:Dioscorea esculenta (Lour.) Burkill):又名甜薯,旋花科薯蓣属缠绕草质藤本。]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主要从事甘薯(红薯)、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产业化开发等领域研究与推广工作。
一、甘薯病毒[病毒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种类
甘薯病毒病是甘薯生长期重要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之一。病毒病产量损失60-80%,我国一年损失40亿元。目前报道的侵染甘薯的病毒和类病毒有20余种。
1、甘薯病毒病常见有4类症状
(1)叶片斑点斑驳型:包括明脉、褪绿斑点、脉带、紫斑点、紫环斑、黄斑、羽状斑驳和斑驳花叶等,具有系统性。
(2)叶片畸形:包括卷叶[卷叶是一个汉语词语,有未展开的嫩叶之意。]、皱缩、疱斑、蕨叶、鸡爪叶等。
(3)叶片枯斑坏死型:该症状往往同褪绿斑、紫斑、紫环斑同株出现。
(4)叶片变色型 主要有黄化、网状黄脉等症状,有高温隐症现象。
2、目前甘薯病毒病危害[危险灾害。]最重2种
目前甘薯病毒病危害最重的有两种,一是1甘薯卷叶病毒;二是甘薯病毒复合体(spvd)。
1、甘薯卷叶病毒
甘薯卷叶病毒为双生病毒科的病毒粒子,双联体结构,无包膜,由两个不完整的二十面体组成。双生病毒是一种具有孪生颗粒形态的单链环状DNA植物病毒,病毒粒子呈现双联体结构,大小约为18nm×30nm,无包膜。
1994年,在美国首先被发现,随后在日本、以色列和西班牙等国家都有报道。2006年,我国在甘薯上首次检测到甘薯卷叶病毒,B型烟粉虱传播[传播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之间,利用一定的媒介和途径所进行的、有目的的信息传递活动。]。
2、甘薯病毒病复合体(SPVD)
由马铃薯Y病毒属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和毛形病毒属的甘薯褪绿矮化病毒协生共侵染甘薯引起的病毒病害。
感染SPVD后,甘薯植株[植株(学名:Angiospermae)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成长的植物体。]表现叶片扭曲、畸形、褪绿、明脉以及植株矮化等混合症状,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光合作用受阻,发病株的产量下降40%~ 80%,甚至绝收。2009年,我国首次发现SPVD。2014年,山东省、河南省、江西省、湖北省、重庆市、安徽省等地的上万亩“甘薯田SPVD爆发,已成为全国性主要病害。近年来,SPVD在我国蔓延迅速,危害逐年加重,对我国甘薯生产构成威胁。
(1)SPVD传播特点:
①SPVD的远距离传播主要靠种苗和种薯,一般带毒种薯出苗后即可表现典型症状。
②SPVD的发生依赖于SPCSV和SPFMV的协同传播。SPFMV的传播介体为蚜虫,SPCSV的传播介体为烟粉虱,由于SPFMV在甘薯上普遍存在,因此,SPVD的发生流行关键依赖于SPCSV的传播。SPVD的流行与粉虱的发生量密切相关。
③烟粉虱在甘薯上的飞行距离很短,只能进行短距离传播。因此,拔除[拔除,指连根去掉。]感染SPVD及其周围的甘薯植株可有效控制烟粉虱向周围健康植株传播病毒,是控制SPVD扩散的有效措施。要从根本上控制SPVD,关键是控制SPCSV的传播。
④加强苗期病害调查,发现疑似病株及时拔除,可有效减少大田SPVD的发病率和损失。
⑵SPVD 的危害
SPVD显症植株的产量比健康植株可减少80% ,比SPCSV 单独侵染植株的产量减少62-72%,SPVD一旦爆发流行将对甘薯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二、传播媒介昆虫粉虱、烟粉虱发生特点
粉虱科,刺吸式口器。若虫像介壳虫,扁卵圆形,常被有棉花状物质。成虫长约1mm,被有白粉,像小蛾。
危害主要是通过三个途径造成经济损失:直接吸食植物汁液;分泌露导致煤污病的产生,降低光合作用能力,既影响产量又降低产品的品质,传播植物病毒,使寄主植物产生病毒病。 有趋嫩性和趋黄性特点,暴风雨能抑制其大发生。
三、植保方针
植保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
病害防治中的常见误区: 重治轻防,过分依赖化学农药。重视硬技术,轻视软技术。
硬技术包括抗病品种、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检疫措施等 “战术武器”。
软技术包括预测预报、损失估计、经济阈值、防治决策等“战略技术”。
四、甘薯病毒病防控建议
1、加强检疫措施,切断病害传播:种薯、种苗调运是该病长距离扩散的主要途径。因此,在留种田要加强对该病的识别,加强产地检疫,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销毁,尽量减少跨大区调运种薯、种苗。
2、加强苗期病害调查,发现疑似病株及时拔除,可有效减少大田SPVD的发病率。拔除大田病株也可减少病毒扩散。
烟粉虱在甘薯上的飞行距离很短(0.5m),只能进行短距离传播。因此,拔除感染SPVD及其周围的甘薯植株可有效控制烟粉虱向周围健康植株传播病毒,是控制SPVD扩散的有效措施。要从根本上控制SPVD,关键是控制SPCSV的传播。
3、加大脱毒甘薯示范推广力度:加强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和繁育基地建设,建立无病留种田;在甘薯种质材料的引进、交换过程中尽量使用无毒苗。
4、加强对介体昆虫的防治:加强对甘薯田特别是苗期烟粉虱的防治,可有效减少该病的扩散蔓延。
五、病毒病防控方法
充分利用空间隔离、时间隔离。利用冷凉环境,尽量减少白粉虱、蚜虫的虫口密度。提高繁育速度。
1、化学防治
种薯处理[处理是汉语词汇,读作chǔ lǐ,出自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有处置、安排、加工等意思,快速的解决问题,也泛指低价出售。]推荐的防治烟粉虱药剂:吡虫啉[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微胶囊剂每亩苗床用一公斤,在排薯后,兑水喷施在种薯上。
移栽处理:25%噻虫嗪[噻虫嗪是一种全新结构的第二代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及内吸活性,用于叶面喷雾及土壤灌根处理。]500-600g/亩;25%吡虫啉600-800g/亩,亩用水2-3吨稀释,随定根水浇窝。
喷雾处理:在地上部有粉虱发生危害时,可进行喷雾处理,推荐药剂与剂量:25%噻虫嗪10-20克/亩;3%啶虫脒30-60g/亩;10%联苯菊酯乳油5-10mL/亩;20%吡虫啉15-20mL/亩;50%噻虫胺5-8g/亩。
2、物理防治
吸虫机:用来取代杀虫剂进行杀虫,从根本上铲除了用杀虫剂所遗留的残毒对人畜及环境的危害。这种吸虫机外形似吸尘器,当它在地上开过时,它的四条通风管在植物顶部用风力把昆虫吸入机内,然后再把昆虫收集或打成碎片,将之撒回田里作有机肥料。
板诱集:在黄板上涂抹捕虫胶诱杀白粉虱效果优于涂抹黄油或机油;黄板放置位置应在距植株边缘0.5m处;悬挂高度以黄板下沿距生长点15cm为最佳;悬挂密度以每亩挂50块为宜。
防虫网:在甘薯育苗圃,可用60目防虫网防护,防止白粉虱的入侵。
生物防治:在保护地内烟粉虱成虫平均0.5头/株时,即可第一次放蜂(丽蚜小蜂)按3-5头/株,7-10天放蜂1次,放3-5次,第一次3头/株,以后5头/株,原则上蜂虫比1:3为宜。使寄生蜂建立种群并有效控制粉虱发生为害。
3、生物防治
在保护地内烟粉虱成虫平均0.5头/株时,即可第一次放蜂(丽蚜小蜂)按3-5头/株,7-10天放蜂1次,放3-5次,第一次3头/株,以后5头/株,原则上蜂虫比1:3为宜。使寄生蜂建立种群并有效控制粉虱发生为害。
种薯处理: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每百公斤种薯用药30-35g;或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每百公斤种薯用药35-40g,在排薯后,兑水喷施在种薯上。
移栽处理: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00-600g/亩;或25%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00-800g/亩,兑水**施。
喷雾处理:在地上部有粉虱发生危害时,可进行喷雾处理,推荐药剂与剂量: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20克/亩;3%啶虫脒微乳剂30-60g/亩;100克/升联苯菊酯乳油5-10mL/亩;200克/升吡虫啉可溶液剂15-20mL/亩;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5-8g/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