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很多农户[农户,名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家。]纷纷反馈,自家小麦[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东地区。]田出现叶片干枯发黄[发黄指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遍身皮肤或眼巩膜黄染的症状。]现象[现象,是事物表现出来的,能被人感觉到的一切情况。],更有“心细”的农户,在和邻居小麦对比之后,将发黄现象归结于小麦种子或者肥料,心急火燎地和农资店打起了嘴仗。
据农户描述,症状[疾病过程中机体内的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称为症状(symptom)。]严重的田块,可以看出麦苗明显黄化,部分叶片开始干枯,症状较轻的麦苗,为田间[田间 (1916—1985),男,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镇羊山人,著名诗人。]零星发生,麦苗植株有叶片出现类似霜冻症状,大多在叶片中部出现失水症状,再经过一些时日,症状部位就开始逐渐干枯。
农户之所以找农资店理论,也是有充分理由的,一是同一时期播种[播种,作物栽培措施之一。]的小麦,邻居家的就没有问题,如果按农资店所说是冻害造成的,为啥邻居家的没有问题?
二是基本上可以排除病害原因,毕竟播种小麦前,已经选用高质量的种衣剂进行拌种[拌种指的是在播种前将种子与农药、菌肥等拌和。],加上近期雨水不多,诸如小麦根腐病及纹枯病,不至于大面积发生,且当前小麦并不符合苗期病害症状。
在排除了以上因素后,基本上可以断定,不是种子有问题,就是肥料有问题,又或者是拌种剂出了问题。
对于农户的反馈,皖北知名农业技术专家高捍东[江苏省泰州市人,***员,博士。]老师特地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诊断当前小麦发黄的原因。
在经过大量观察后,高老师对当前小麦出现的问题,给出了他的判断,其主要原因为三条后遗症[后遗症,在病情基本好转后遗留下来的某种组织、器官的缺损或者功能上的障碍。]所致:
1、秸秆[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还田后遗症
但凡是小麦发黄的田块,田间秸秆相对较多,凡是小麦出现病株的区域,麦苗几乎是埋在秸秆堆里,拔掉一棵小麦植株,可以明显看出,小麦根系[根系是一株植物全部根总称。]出现两段毛细根现象,靠近茎基部位的根系,由于麦粒在秸秆中呈悬空状态,根系无法深入土壤[土壤(英文名称:Soil)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所以根系不甚发达,且毛细根上面布满细微分根,这是小麦在秸秆中悬空生长的典型症状。
悬空的小麦,主根一直会向下拉伸,目的是寻找土壤,在接触到土壤后,又形成一部分毛细根,这就是一棵小麦出现两段毛细根的原因所在。
今年播种小麦时,由于雨水较为充沛,田间水分较为充足,极大缓解了秸秆田小麦的负面因素,当前天气相对干旱,根系缺乏向植株供应水分或营养的能力,就会出现营养不良现象,此时若遇寒冷天气,就极易造成冻害发生。
2、抢种小麦后遗症
众所周知,今年秋季是个多雨的季节,特别是黄淮海冬小麦种植区,到了霜降季节,很多地区的小麦依然尚未播种,有些心急的农户,在土壤湿度[soil humidity即土壤含水量 ,在野外进行剖面观察时,区分土层湿润的程度,—般以干、稍润、润、潮、湿衡量,以手试之,有明显凉感为干;稍凉而不觉湿润为稍润;明显湿润,可压成各种形状而无湿痕为润;用手挤压时无水浸出,而有湿痕为潮;用手挤压,渍水出现为湿。]较大的前提下,强行进行耕种,这就造成田间土壤结块现象较为严重,播种后的小麦,处在这种环境下的小麦籽粒,根系无法正常延伸到土壤里,从而阻碍了养分的吸收,当土壤缺乏水分后,就会造成失肥失水现象,若播种过深,就有无法出苗的风险。
3、粗糙管理后遗症
一是施肥不均衡。如今的小麦施肥,基本上都是旋耕机连同撒施,在施肥时,可能出现施肥不均现象发生,当没有肥料的区域,小麦就会出现营养不良现象。
二是没选对农药。如果选择了质量较差的拌种剂,甚至没有进行小麦拌种,在今年这种土壤湿度条件下,**虫和土壤病菌就会加重危害。
三是播种过深。播种过深的小麦根系,容易形成高脚苗,缺乏抵御寒冷和干旱气候的能力,且容易引发根部病害。
四是播种过晚。播种较晚的小麦,苗势较弱,缺乏抗逆性,在遇到不适气候时,会引发一系列生长问题。
那么,小麦出现发黄现象,需要及时防治吗?如果需要,又该如何防范呢?
对此,高捍东指出,对于小麦当前这种发黄现象,即便不施药,等年后小麦进入返青期,也会有所改观,并不会对小麦造成太大的产量影响,如果有施药机会,可选择0.1%芸苔素内酯10毫升+腐殖酸叶面肥30毫升或海藻肥20毫升,兑水30斤进行全田喷雾,对促进小麦生根、促进壮苗及抵御严寒能力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小麦黄化现象较为严重的田块,现阶段应避免喷施麦田除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