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麦[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东地区。]细菌性条斑病在田间[田间 (1916—1985),男,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镇羊山人,著名诗人。]的诊断:
小麦细菌性条斑病在田间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时,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在严重发病时才延伸到小麦的叶鞘及茎秆上。然后后期再拓展到小麦的麦穗(颖片和籽粒上)。
在叶片上发病时,初现针尖大的深绿色小斑点。随着环境的高湿及气候的变化,小斑逐渐发展成为半透明的条斑,就后再渐变成深褐色的条斑(实际上病斑在失水干枯),最后病部出现颗粒状的菌脓(这是细菌性病害区别于其他真菌性病害的典型特征)。
图片:小麦的田间生长状态
小麦细菌性条斑病在田间的发病原因探究:
小麦细菌性条斑病病原菌[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病毒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可在种子,病残体(如还田的麦秸杆),土壤,肥料(农家肥[农家肥的种类繁多而且来源广、数量大,便于就地取材,就地使用,成本也比较低。]粪肥等),杂草或昆虫体内赿冬,第二年春季从小麦叶片气孔,水孔,皮孔或伤口(农事活动时人为的机械损伤)等处侵入小麦体内,经3~4天的潜伏期即可发病。
在这一过程中,小麦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与流行主要由3个条件决定:
一是在小麦的田间存有大量的致病力强的病原细菌(主要是病原细菌在土壤中的繁殖积累时间较长形成)。二是小麦的生长势弱抗逆性差,处于极易感病的状态。三是有适于小麦细菌性条斑病发病的温湿度[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近代测量技术也有了飞速的发展。]条件。
最适发病温度在26℃~30℃,病原细菌可耐低温,但对高温比较敏感,致 死 温度在48℃~53℃间,10分钟即可以解决细菌病原菌。
图片:小麦田间幼苗营养生长期[一年中植物显著可见的生长期间,称为生长期,也称为生季。]
小麦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控及治疗:
首先是选用较抗小麦细菌性条斑病的品种,然后在播种前用45℃左右的温水对种子进行处理,适时播种,培养壮秧壮苗,提高小麦田间植株抗病性[抗病性是病理学用语,指树木与病原物在长期进化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中,逐渐形成和表现出各种抵御有害病原物的特征和能力。]。
在小麦细菌性条斑病发病初期,可以用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50%春雷氧氯化铜[绿色至蓝色粉末或斜方双锥体结晶。]可湿性粉剂500~800倍,53.8%氢**铜[氢**铜(Copper hydroxide),分子式Cu(OH)2,干粉末呈现蓝色或晶体,微毒,用作分析试剂,还用于医药、农药等。]水分散粒剂800倍液,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对小麦进行茎叶处理,可连续使用2~3次即可矫正抑制小麦细菌性病害的拓展危害。
图片:小麦种植(田间营养生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