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病用药不管用?反复发作怎么办?今天给你指条明路

灰霉病是蔬菜种植过程中非常令人头疼的病害,灰霉病的出现导致蔬菜严重减产,但是在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蔬菜灰霉病的过程中,有时候效果并不是很好。
大棚蔬菜一般于11月中旬前后定植,11月底番茄、黄瓜苗期灰霉病就开始发生,12月至第二年1月形成灰霉病第一个发病高峰,第二个发病高峰为2月中下旬至3、4月份(花果期),主要危害幼果、幼瓜,常导致幼果、幼瓜迅速变软、萎缩、腐烂,表面密生灰色霉层。幼果、幼瓜附着在茎上时,能引起茎部腐烂。病株率和病果率在7-10天内爆发流行。

一、灰霉病可怕之处
我们应该有一个概念,病害无处不在。病菌[病菌是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 和病毒,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孢子弥漫在空气中,随时准备危害有机体,就看温度、湿度等外部条件适宜不适宜孢子萌发生长。
这些孢子遇到合适的有机体,湿度80%以上的条件下迅速萌发并造成危害,甚至一个晚上就可以把它所浸染的有机体感染完毕。
正常情况下,灰霉病菌萌发后24小时就可以让有机体整体全部布满灰霉病菌丝体。我们常用的酒曲,做霉豆腐中豆腐霉变,都是灰霉病菌丝体感染的结果。把一个馒头摆放在上述环境条件下,馒头一个晚上由白变黑的过程,也就是真菌危害的过程,其中祸首就是灰霉病菌。
灰霉病病菌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很强,既可以从活体的植物组织中摄取营养,也可以在死亡的残体中生存,属于半活体营养型病菌。
以黄瓜灰霉病为例,病菌的分生孢子可以在感病的果实、花瓣、花萼、茎秆、叶片上存活4-6个月的时间,菌核[真菌生长到一定阶段,菌丝体不断地分化,相互纠结在一起形成一个颜色较深而坚硬的菌丝体组织颗粒。]的生存时间更长。
灰霉病病菌可以在土壤中、植株上、大棚的后墙上、立柱上、吊线上存活栖息,通过气流、雨水、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到植株上,一旦条件合适,就迅速萌发侵染。
天气是影响灰霉病发生速率的重要原因。灰霉病病菌喜欢比较冷凉的温度(18-23℃)和很高的湿度(85%以上),以及光照不足的天气。所以,连续阴天降雪或降雨的天气,灰霉病很容易爆发。
扩增迅速灰霉病病菌的致病能力超强,一旦侵入进植物器官就会迅速表现症状,快速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因此,病害一旦发生就意味着菌原数量很容易爆发式扩增,稍有耽搁就会爆发流行。

灰霉病用药不管用?反复发作怎么办?今天给你指条明路

二、灰霉病发生条件
灰霉病属于气传病害,可以随空气、水流以及农事操作、伤口及衰败的花叶等方式进行传播。尤其当植株衰弱、抵抗力低下,灰霉病菌就会乘虚而入,从植株伤口侵入危害植株健康生长。
灰霉病菌是一种腐生菌,喜欢从腐败的枝叶和花瓣侵入,一般先从植株叶片上先干枯后返潮的落花上发起进攻,在叶片上形成由边缘向内部扩展的“V”型病斑,并形成灰色葡萄穗状霉层。
灰霉病菌的发育适温是10℃-23℃,最佳湿度在90%以上,32℃以上、4℃以下环境中停止发展。
而一般大棚蔬菜的生长温度在15℃-30℃,同时由于大棚大多采用双膜覆盖,棚内湿度高,白天空气相对湿度可达80%左右,夜间达90%以上,尤其是在冬季和早春时节,如果遇到连阴天或雾霾天气,棚内湿度基本都在90%以上,非常利于灰霉病菌的大暴发。
灰霉病病菌喜欢“甜嫩”,最喜欢侵染的部位是花、幼果和转色成熟期的果实。原因是花器上的一些分泌物会**病菌快速繁殖,幼嫩的表皮或成熟期的果实上一旦有伤口出现,病菌就会“循着”这些部位渗出的汁液乘虚而入。有调查发现,番茄灰霉病病菌从残留花瓣处侵入果实的概率最大,占所有侵入的86.27%-91.61%。
没有有效措施彻底切断灰霉病传染源;病原菌[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病毒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侵入后,难以彻底消灭病原菌,即使喷施药剂,也不能解决空气及露水中的病原菌;单独熏棚,不能重点解决病叶、病果等病残体上或内部的病原菌。
灰霉病病苗色浅,叶片、叶柄发病呈灰白色,水渍状,组织软化至腐烂,高湿时表面生有灰霉。幼茎多在叶柄基部出现不规则水浸斑,很快变软腐烂,缢缩或折倒,最后病苗腐烂枯萎病死。
蔬菜的灰霉病有很多种,例如葡萄灰霉病、黄瓜灰霉病、番茄灰霉病、草莓灰霉病、茄子灰霉病、韭菜灰霉病……无论哪一种,都是非常难防治的病害。
三、灰霉病发病症状
1、叶片染病多始自叶尖,病斑呈“V”型向内扩展,后期生有灰霉枯死。
2、植株上部叶柄及嫩茎发病,病部缢缩,其上密生灰霉。
3、病菌多从寄主伤口或衰老的器官及枯死的组织侵入,蘸花是重要的人为传播途径。
4、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或向果面或果柄扩展,致果皮呈灰白色,软腐,后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
5、病果上灰霉层为分生孢子,借气流进行再侵染。
四、灰霉病发病特点
1、花期是侵染高峰期。
2、果穗膨大期浇水后是烂果高峰期。
3、存活能力强。分生孢子在自然条件下经138天仍有萌发能力;借气流可远距离传播。
4、侵染时间长。灰霉病在植株生长衰弱最易感病,而进入结果期恰恰是植株长势差的时候,从幼果期到生长后期均易发病。
5、扑杀难度大。该菌是寄生性较弱的病菌,腐生性较强,存在于棚内各个角落,很难只喷几次药将灰霉菌[霉菌是真菌的一部分,其特点是菌丝体较发达,无较大的子实体。]消灭。

五、灰霉病的防治
现在正是大棚西红柿,草莓上市的季节,一定要加强管理,避免或降低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根据灰霉病的发生原因,在防治上需采取“防治结合”的措施。
1、选择晴天上午采取浇暗水,小水的措施。(记得抓暖头冷尾)
2、及时摘除病果、病叶、枯枝烂叶及时带出田外深埋。
3、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可以在早上揭草苫后及时拉开风口5-10分钟进行换气,排湿。
4、叶片受害一定多种药剂混合施用,乙蒜素+啶酰菌胺+嘉美金点1000倍液;或精甲·锰锌+阿米妙收+咯菌腈+嘉美金点1000倍液;或醚菌酯+啶菌酰胺+嘉美金点1000倍液,或噁唑菌酮+代森锰锌+嘉美金点1000倍液。
果实受害在用药上一定要采取和软腐病一起进行防治。可以用腐霉利[腐霉利( procymidone),是新型杀菌剂,属于低毒性杀菌剂。]+乙蒜素+嘉美金点;霉嘧胺+农用链霉素+嘉美脑白金等进行防治。
在缺钙的情况下还应该加入嘉美脑白金。严重的地块建议在喷药时加入过氧乙酸等**剂(过氧乙酸的用量要注意,一般用量在400倍)。霉嘧胺在使用时注意用量和次数,以免造成对瓜果类,茄果类蔬菜花器的损伤。
六、药效对**析
灰霉病的主要防治药剂有:嘧霉胺[嘧霉胺又称甲基嘧啶胺、二甲嘧啶胺属苯氨基嘧啶类杀菌剂,对灰霉病有特效。] 腐霉利 乙霉威[乙霉威是原药为乳白色晶体,熔点39.5-41.5℃,沸点100℃(0.02mmHg),蒸气压2.9mPa(25℃),比重1.133(25℃),水中溶解度242mg/L(25℃),能溶于乙醇、乙醚、丙酮、氯仿等有机溶剂,分解温度105℃,在强酸强碱条件下分解。] 异菌脲 福美双 菌核净 啶酰菌胺 氟唑菌胺等。
嘧霉胺,通过抑制病菌侵染酶的分泌从而阻止病菌侵染,并杀死病菌。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作用的基本解释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衍生解释有作为、努力、用意、施行法术等。],同时具有内吸和熏蒸作用。对灰霉病特效,目前已有抗性产生。对茄子、豆类、大棚樱桃等敏感,容易出药害。
腐霉利,主要是抑制菌体内甘油三酯的合成,具有保护和治疗的双重作用,内吸性好,低温高湿条件好。
乙霉威,进入菌体细胞后与菌体细胞内的微管蛋白结合,从而影响细胞的分裂,与多菌灵[多菌灵又名棉萎灵、苯并咪唑44号。]有交互抗性。与多菌灵有负交互抗性,也是多菌灵抗性灰霉菌会对乙霉威很敏感。一般不作为单剂使用。

异菌脲,广谱触杀型杀菌剂[杀菌剂是用于防治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的一类农药。],对孢子、菌丝体、菌核同时起作用,抑制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在植物体内几乎不能渗透,属保护性杀菌剂。本药剂对灰葡萄孢属、核盘属、链孢霉属、小菌核属、丛梗孢属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
菌核净,杀菌内渗作用,持效期长,对灰霉病主要在防效。茄子黄瓜防治3000倍以上,其他1200倍以上。
啶酰菌胺,是于线粒体呼吸链中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抑制剂, 对孢子的萌发有很强的抑制能力,且与其它杀菌剂无交互抗性。重点在防效,持效期很长,灰霉病发生的情况下,需要复配其他治疗铲除性的嘧霉胺等使用。
氟唑菌胺,SDH抑制剂,从作用机理看,是以保护预防作用为主,对霜霉病疫霉病效果也很突出。
注:这里面腐霉利、异菌脲、菌核净的作用原理都是相同的,在使用时候要注意抗药性的产生。腐霉利、异菌脲、菌核净,同属于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对菌核病效果也不错。
附常见灰霉病用药汇总
一、二甲酰亚胺类
1、扑海因
通用名异菌脲、异菌咪、异丙定。扑海因能抑制蛋白激酶,控制许多细胞功能的细胞内信号,包括碳水化合物结合进入真菌细胞组分的干扰作用。因此,它即可抑制真菌孢子的萌发及产生,也可抑制菌丝生长。即对病原菌生活史中的各发育阶段均有影响。
2、速克灵
通用名腐霉利、二甲菌核利、速克灵、必克灵、扫霉特、克霉宁、黑灰净、灰霉灭、灰霉星、真露、惠洁、消霉灵、中澳清。
3、农利灵
又叫乙烯菌核利,又称灰霉利、烯菌酮,商品名为农利灵乙烯菌核利是一种专用于防治灰霉病、菌核病的杀菌剂。对病害作用是干扰细胞核功能,并对细胞膜和细胞壁有影响,改变膜的渗透性,使细胞破裂。

二、苯胺类
1、啶酰菌胺
商品名凯泽:亦为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的苯胺类杀菌剂。作用机理线粒体呼吸链中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抑制剂。由于啶酰菌胺对孢子的萌发有很强的抑制力,药效比普通的杀菌剂如嘧霉胺好。对800多个被分离出的已对通用杀菌剂产生抗性的灰霉病菌进行试验的结果表明,它与其他杀菌剂无交互杭性。
2、和瑞
通用名嘧菌环胺。作用机制是蛋氨酸生物合成抑制剂,同三唑类、咪唑类、吗啉类、苯基吡咯类等无交互抗性。
三、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
氟啶胺,本品属2,6-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是保护性杀菌剂。以50-100g(a.i.)/100L剂量可防治由灰葡萄胞引起的病害。本品对交链孢属、葡萄孢属、疫霉属、单轴霉属、核盘菌属和黑垦菌属菌非常有效,对抗苯并咪唑类和二羧酰亚胺类杀茵剂的灰葡萄孢也有良好效果,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兼有优良的控制食植性螨类的作用,对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也有卓越的防效,对由根霉菌引起的水稻猝倒病也有很好的防效。
四、苯并咪唑类
多菌灵、乙霉威复配剂,作用特点一种与多菌灵有副交互抗性的杀菌剂。药剂进入菌体细胞后与菌体细胞内的微管蛋白结合,从而影响细胞的分裂。这种作用方式与多菌灵很相似,但二者不在同一作用点。如灰霉菌一旦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而对乙霉威很敏感。相反,对多菌灵敏感的灰霉菌,乙霉威则表现为无抑菌活性。
五、亚胺类
菌核净,其他中文名称,纹枯利菌核净。是专家针对农作物易感染的“真菌、细菌、病毒”而独家研制开发的强效杀菌剂,它具有广谱、杀菌、内吸、渗透、治疗、持效期长等特点。有内吸传导双重作用,叶面喷施能迅速传导到病害部位,由表及内彻底杀菌,多种病菌一次清除。
六、苯胺基咪啶类
嘧霉胺,为新型杀菌剂,属苯胺基嘧啶类其作用机理独特,通过抑制病菌浸染酶的产生从而阻止病菌的侵染并杀死病菌。作用机理独特,对常用的非苯胺基嘧啶类(苯并咪唑类及氨基甲酸脂类)杀菌剂已产生抗药性的灰霉病菌有效。
七、三唑类
菌思奇,通用名啶菌恶唑剂型25%乳油。

八、苯基吡咯类
咯菌腈,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葡萄糖磷酰化有关的转移,并抑制真菌菌丝体的生长,最终导致病菌死亡。作用机理独特,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九、生物类
1、多抗霉素
英文通用名polyoxin 其他名称多氧霉素,多效霉素,多氧清,宝丽安,保利霉素。特点我国的多抗霉素是金色链霉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属于广谱性抗生素类杀菌剂。它具有较好的内吸性,干扰菌体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还能抑制病菌产孢和病斑扩大。
2、木霉菌
属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木霉属。研究发现木霉菌会在特定环境里形成腐霉对灰霉病菌具有重寄生作用,它进入寄主菌丝后形成大量的分枝和有性结构,因而能抑制葡萄灰霉病症状的出现。木霉菌可以诱导寄主植物产生防御反应,不仅能直接抑制灰葡萄孢的生长和繁殖,而且能诱导作物产生自我防御系统获得抗病性。
3、寡雄腐霉
寡雄腐霉主要防治真菌性病害(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疫病、叶斑病、黑星病),寡雄腐霉菌对20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或其它卵菌具有寄生作用,寄生作用的过程包括吸附、缠绕和穿透。寡雄腐霉通过菌丝侵入致病真菌或其他卵菌的组织内,逐渐消耗其体内养分,最终达到杀灭作用。寡雄腐霉具有极广的杀菌谱,可以有效防治由疫霉属,灰霉菌属,轮枝菌属,镰刀菌,盘核霉,丝核菌属,链格孢属,腐霉属,葡萄孢霉,蠕孢菌,根串珠霉菌属,粉痂菌属等引起的真菌病害。
十、其它
1、百可得
双胍辛烷苯基磺酸盐。除防灰霉外还防治蔓枯、白粉、炭疽、菌核等。百可得是触杀和预防性杀菌剂,主要对真菌的类酯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和细胞膜机能起作用,抑制孢子萌发、芽管伸长、附着胞和菌丝的形成。防治对象40%百可得可湿性粉剂主要防治由大多数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真菌病害。可有效防治灰霉病、白粉病、菌核病、茎枯病、蔓枯病、炭疽病、轮纹病、黑星病、叶斑病、斑点落叶病、果实软腐病、青霉病、绿霉病。
2、其它药剂
武夷菌素、环酰菌胺、啶酰菌胺、吡噻菌胺、咪鲜胺锰络合物(施保功)、恶咪唑、啶菌恶唑、氟啶胺、氟氯菌核利、嘧菌环胺、嘧菌胺、双孤辛盐(培福朗) 噻菌灵(特克多)、乙菌利。

本文由国泰嘉美技术团队编写

参考文献:
《灰霉病的克星都到了!》360个人图书馆
《灰霉病春季高发!多种防治药剂效果大比拼!》中国蔬菜题图来自Pixabay,基于CC0协议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