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平
为防治农药[农药,是指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害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剂。]包装[包装(packaging)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所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达到上述目的在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baozhuang]废弃物[化学术语中的废弃物是指在化学实验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基本或者完全失去使用价值,无法回收和利用的排放物。]污染,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日前联合公布《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回收利用的一种。]处理[处理是汉语词汇,读作chǔ lǐ,出自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有处置、安排、加工等意思,快速的解决问题,也泛指低价出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指出,农药生产者、经营者应当按照“谁生产、经营,谁回收”的原则,履行相应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义务。建立健全回收处理体系,统筹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等设施建设。
在不少农村地区,田边地头、塘里沟边,各种农药瓶和农药袋随处可见。这些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的不仅是视觉,也是毒害人类和污染环境的隐形“生态炸弹”。农药包装中的残余农药,要自然挥发进入大气,或经雨水冲刷渗入**,增加环境负担,带来污染风险。农药包装废弃物多为塑料或玻璃制品,在自然环境下难以降解,简单焚烧又会产生二噁英等有毒气体,所以相关处理是一大难题。
有统计显示,我国每年产生的农药包装废弃物超过100亿个,在一些地方,农药包装废弃物可谓泛滥成灾。也正因此,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摸索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比如为了提高农民参与回收的积极性,**部门以高于普通生活垃圾的价格,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比如在江苏昆山张浦镇,300毫升以上的农药瓶,每个瓶子的回收价高达1元,装过农药的废弃塑料袋,300毫升以上的回收价每只0.3元。这种高价回收的效果非常理想。
不过,这样的回收模式的可持续性也让人担忧。高价回收不仅需要耗费大量公共资金,而且,这些回收上来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属于危险废物[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危险废物日益增多。],处理难度大,处理成本远高于一般垃圾。据报道,一位县农业干部给媒体算了一笔账,该县一年的农药瓶达330吨,“一吨农药瓶无害化处理的各种费用约2万元,如果全部处理,需要投入600多万元”。由于处理费有过高,有的地方干脆把回收上来的农药包装堆在仓库,弃之不管。
而此次出台的办法,明确界定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义务——谁生产、经营,谁回收,这为走出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困境,指明了方向。这样的回收模式,无疑最公平。之前,无论农药厂[农药生产厂和农药加工厂的总称。]家还是流通企业[企业一般是指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他们都从农药生产销售获取了丰厚利润,却无需承担农药包装废弃物带来的环境风险。这样的责任和权利,明显不对等。
**用公共资金为这些企业的产品进行善后,不仅不公平,还带来一系列问题。没有任何压力,企业对于农药包装的问题就只会从企业自身考虑,于是各种农药包装缺乏标准化。出于成本考虑,农药包装多设计为一次性,资源化[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利用价值低。统计显示,铝箔包装已经占到农药包装的60%。这些都加大了农药包装回收处理的难度。
而谁生产、经营,谁回收的处理模式之下,这一切都迎刃而解。为了便于回收,生产企业在包装设计上会更加重视环境友好,流通企业对于农药不再是一卖了之,而是会主动参与包装回收。回收价值较低的铝箔包装,会更多被玻璃瓶[我国自古就有玻璃瓶,过去学界认为玻璃器在古代十分稀少,故应该只有少数统治阶级才可能拥有及使用。]和塑料瓶[塑料瓶主要是由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材料并添加了多种有机溶剂后制成的。]所替代,这些回收上来玻璃瓶和塑料瓶还可以像啤酒瓶那样重复利用,而不是填埋或者焚烧,给环境带来污染。
当然也必须看到,这种企业主导的市场化回收模式固然更好,长期来看,也有利于企业降低经营成本,但短期来看,建立这样的回收体系,也会给企业带来不小负担。所以,在明确企业责任和义务的同时,**的扶持和优惠政策也要及时跟上。如此,将能激发更多企业的热情和智慧,彻底拆除农药包装废弃物这一隐形“生态炸弹”。(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