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秧苗[秧苗一、植物拼音:yāngmiáo英文:rice seedling (水稻的幼苗)秧苗移栽一般指水稻秧苗的移栽,水稻秧苗的移栽有多种方法,如插秧(又叫插田)、抛秧、点播等。]期最常见的主要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有立枯病[立枯病又称“死苗”,主要由立枯丝核菌(学名Rhizoctonia solani Kuhn, 英文名Sheath Blight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侵染引起。]、青枯病[病原(病原菌学名):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细菌。]和苗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特别是遇到气候反常、温差大,“倒春寒”明显的气候情况和气温偏底的年份最容易发病。因此,针对今年开春以来气温不稳的实际情况,抓好水稻秧苗期主要病害的防治工作,培育无病、适龄壮秧,实现水稻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提出几种水稻秧苗期常见的病害及治技术以供参考使用。

水稻秧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技术-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水稻秧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技术-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一、水稻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为鞭毛菌亚门的腐霉菌。病菌在土壤中越冬,水稻播种后,病菌开始侵害秧苗,秧苗在缺水的条件下发病最为严重,该病多发生[发生最早出自汉 张衡《东京赋》:“既春游以发生,启诸蛰於潜户。]在水稻旱育秧[育秧是机插成败的关键一环,且与常规人工插秧的育秧具更高的要求。]田,是水稻旱育秧田[秧田是汉语词语,读音为yāngtián,意思为培育水稻秧苗的田块。]常发性主要病害。

水稻旱育秧二叶期以后,秧苗叶尖枯黄萎缩,根毛稀少,初期在苗床上成簇成片发生。在秧苗4叶期后发病症状为突发性青枯,成簇成片的秧苗叶片纵卷萎蔫,继而枯死。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是诱发立枯病的重要条件,其中以低温影响最大。在低温条件下幼苗抗病能力降低,有利于病害发生。气温过低,对病原菌发育和侵染影响小,但对幼苗生长不利,根系发育不良,吸收营养能力下降,更有助于病害发生。如天气持续低温或阴雨后暴晴,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调,病害发生加重。

因此,低温阴雨过后要及时检查秧苗的生长情况,如发现有秧苗叶尖不吐水或秧苗有异样时,应立即用药防治。可用25%甲霜灵[化学名称 D,L-N-(2,6-二甲基苯基)-N-(2-甲氧基乙酰)丙氨酸甲酯…]可湿粉每平方米0.75克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粉每平方米1克,兑水2至2.5公斤用喷浇于育秧床上。也可在水稻播种前用25%甲霜灵可湿粉100克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粉150克,拌50公斤稻种预防。

二、水稻青枯病

水稻青枯病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水稻秧田期的生理性青枯病,发生比较常见,常与立枯病混合发生。

其症状是水稻地上部份迅速失水而枯死,秧苗枯死时仍呈绿色;另一种就是本田后期发生的细菌性基腐病,表现为田间零星发生,甚至1丛中仅有1、2株发病,病株基部茎节发硬、变黑并伴有恶臭味。生理性青枯病多发于水稻3叶期前后。主要是由于低温冷害、冷后暴晴或温差过大,比如在水稻秧田揭摸前没有及时通风炼苗,造成秧苗徒长,揭摸后,秧苗不能适应环境,而造成秧苗体内水分供给失调,继而引起地上部份迅速失水而枯死。青枯病的防治主要是在苗齐后,要及时通风炼苗,只要不是大风天气,阴天情况下也要坚持通风炼苗。水育秧田,在大风降温到来前,通过调节水层来保护秧苗。

立枯病、青枯病的发生主要是**部份生长失调(如徒长或伤根),造成**根系相对差,发育不良,在遇到特殊天气后,地上叶片蒸发量大的情况下,根系供水不够,造成地上部份失水干枯而死的病害。药剂防治可选用15%立枯净,每亩秧田用100克药剂,兑水50-60千克,在晴天下午三点以后喷施两次,间隔7天一次,效果较好。或用6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5千克,或多菌灵2千克兑水60公斤喷雾或浇施。

三、水稻苗稻瘟病

水稻苗稻瘟是水稻秧田期一种常见病,主要是由种子带菌和带病稻草诱发的病害,苗稻瘟在秧苗三叶期以后开始发病,预防病害要在秧苗三叶期以后,可选用40%硫环唑,每亩150克,兑水50-60千克,适时预防两次,间隔7天一次,能有效防止苗稻瘟的发生。也可用75%三环唑60-80克或富士1号100毫升兑水60公斤喷雾或浇施。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中国农药第一网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