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劳动力持续减少、土地流转率提升等趋势,使得传统农业对机械化生产的需求越来越高。打药,也就是植保[植保,汉语词语,即植物保护。](植物保护),是目前规模种植户最大的痛点,这也推动了农业植保无人机[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的快速进化和成熟。相较于传统的人工背负喷雾器每天15亩的打药效率,无人机每天300-500亩的打药效率优势巨大。
2015年被定义为中国植保无人机元年,2016年被定义为中国植保服务[服务是指为他人做事,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某种特殊需要,并使他人从中受益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元年。这意味着基于植保无人机的自动化植保服务开始进入连锁化、规模化[规模化是指事物的规模大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和标准化[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时代,同时规模化玩家开始入场。
早期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大的植保无人机厂商自建飞手团队,或是建立撮合平台,为终端农户提供无人机打药服务,比如农田管家、极飞、大疆等。但雨燕智能CEO王志国认为,如果将打药服务比作看病过程中的“打针”环节,那么雨燕智能希望还可以为农户提供前期的 “问诊”和“开药”服务。也就是说,雨燕智能希望提供包括无人机销售/租赁+飞手创客培训培养+专用药剂/助剂[助剂(auxiliaries;additives) 在医学中定义是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时所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即除了主要药物活性成分以外一切物料的总称,是药物制剂的重要组成成分。]研发供应+专业植保方案+标准化作业+商业保险[商业保险是指通过订立保险合同运营,以营利为目的的保险形式,由专门的保险企业经营。]在内的完整集成式服务。雨燕智能提供的是无人机全程植保服务而不是无人机打药服务,打药只是全程植保服务中非常小的一个环节。
之所以要提供完整的植保服务原因有三:一是对于农户来说,第三方服务商[服务商就是在网络上帮人做事专、兼职的工作人员,服务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的人才。]可以提供打包方案不仅提升了农户的便利性,还可以保证植保作业质量,也就是提升用户体验;二是对于第三方农业服务商来说,农药[农药,是指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害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剂。]环节的利润空间最高,通过提供完整服务切入农药采购和销售环节,就可以赚到此前被层层渠道“吃掉”的利润;三是农药销售商和种植户利益是不一致的,销售商希望多卖药。而雨燕智提供的是包工包料包效果的服务,药剂助剂是服务的成本,雨燕智能从机制上就站在农户一方,推行合理用药和精准用药,研发和推行农药减量技术,这也顺应了国家对农药减量和环境保护的硬性要求。
雨燕智能直接和中大型农户签订服务合同,并收取每亩次30元(水稻、小麦和玉米略有不同)的整套服务费用,其中8~10元是给飞手的作业费,剩余主要是覆盖农药采购成本。王志国告诉36氪,农药环节他们的毛利约为35%~40%,足够的毛利空间得以支撑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平台运营费用。
事实证明,越来越多的植保服务商也开始提供完整流程服务。整个服务中,前期的无人机采购/租赁和最后期的标准化作业方案,主要通过15天的飞手培训来完成。至于选择哪种专用药剂/助剂,以及药剂助剂混配流程、飞行作业标准,需要雨燕智能的技术人员提供,而这也是雨燕智能的核心优势之一。
雨燕智能此前获得了国内最大的农药制剂A股上市公司诺普信[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9月经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注册成立,成立后就把科技创新、经营创新和为农民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作为企业的宗旨,企业因此获得快速成长和发展。]集团的天使轮投资。依托其20年在农药制剂领域的行业积累、研发经验和人才储备,雨燕智能已拥有成熟的小麦、水稻和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全程植保服务方案。为了提升无人机飞防效果,雨燕智能研发了专利产品红雨燕助剂产品,可以实现抗蒸发、抗飘移、沉积渗透、润湿吸收和广谱高效等特性,预计红雨燕助剂2018年行业应用超过2000万亩次。同时雨燕智能还开发了一套智能处方系统,区域项目经理可以使用这套系统可以非常快速的给出用药和植保方案。雨燕智能同时也在研发经济作物[经济作物亦称“工业原料作物”、“技术作物”。]的飞防专用农药助剂和无人机植保方案,并在花生、苹果、柑橘等作物上执行持续的测试和应用。经济作物打药更困难,频次也更高,植保市场规模和价值也更高。雨燕智能在持续投入研发和布局经济作物的植保市场,以进一步提升营收和利润率。
除了飞防专用药剂助剂以及植保服务技术研发优势,雨燕智能第二个优势主要体现在服务点的铺设和运营上。王志国告诉36氪,虽然他们在加快各地运营中心的建设速度,但同时他们也非常注重每个运营中心的运营,以实现覆盖范围的规模化服务垄断。依托诺普信全国3000多家的本地经销商,雨燕智能可以快速拿到大量的植保服务订单。根据已有运营数据,一个服务点从起步到规模稳定大约要一年时间,每个服务点的营收范围在200-1000万元之间。据悉,雨燕智能现有24个服务点,预期2018年会增建30-50个服务点,每个服务点投入约为20万元。
由于无人机打药市场目前良莠不齐,雨燕智能第三个优势是全行业唯一一家获得商业保险机构支持的服务商,会对植保效果作出承诺。中国人寿于2018年3月与雨燕签订合作协议,将为规模种植户购买的雨燕全程植保服务提供商业保险服务。
除了在植保服务领域**圈地,雨燕智能也在试点探索全程农事托管服务,一方面提升盈利,另一方面也提升客户粘性。
同类的规模化服务商还有标普农业、农博士、农飞客等,目前处于规模化玩家快速爬坡和布局期。雨燕智能现在正在寻求1500万元Pre-A轮融资,主要用于服务点的建设和持续研发投入。
公司现有50多人,研发人员接近一半。CEO王志国,20年植保行业经验,原诺普信高级市场管理职务,是资深的植保行业专家。CTO 翟红亮,20年IT和互联网经验,主要负责推动雨燕智能的互联网平台搭建、算法及数据智能的应用、智能化硬件及农用机器人的研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