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8日上午,发现一盆蕙兰普通草前垄新苗[新苗译为新生的禾苗或喻指新出现的人才或新生的一代。]受欧氏杆菌侵染[昆虫或多细胞寄生物寄居在寄主的皮肤、粘膜表面或其附属器上,持续地侵扰寄主的现象。]。该病发作迅速,前一天晚上还没有见到,今天早上就已经是基部全部腐烂,于是用益兰菌原液[原液一词最早来源工业制造中,用于描述某种工业原料浓缩液体的母体。]做救治[救治,指救护医治使脱离危险。]试验。拔去腐烂苗的心叶。从此空隙处灌入益兰菌原液5毫升。
2008年7月28日发现蕙兰普通草发生软腐病[结球甘蓝易发病,且发病较重。](前一天晚上还没有发病症状)
拔去病株腐烂的心叶,灌上益兰菌原液
2008年8月4日,感染株灌益兰菌后的长势,后面的健康草不再传染
通过12天的观察,欧氏杆菌在益兰菌的作用下被有效地控制下来,其紧邻的后垄草并无异样。于是在管理上也没有针对性对受欧氏杆菌侵染的植株[植株(学名:Angiospermae)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成长的植物体。]进行再次浇灌[浇灌,指浇水,灌溉。]益兰菌原液处理,只是偶尔会使用兰室内因淋浇益兰菌液聚积在托水盆中的存水来浇植料,大部分浇的是清水。该试验的草是长期处在夏秋西晒欠通风、高温高湿的试验环境下栽培,平时管理和所享受的“待遇”自然无法和兰室内兰花相比较。
至2008年8月30日,检查绿蕙行花软腐病救治试验情况时,发现其紧邻的后垄草腐烂了1苗。再次使用益兰菌原液进行浇灌,操作方法同第一次。间隔3~5天浇灌一次原液,连续3~5次。
通过绿蕙行花前垄新苗在经益兰菌原液救治后33天之后再度侵染欧氏杆菌来看,得出结论是没有进行后续性巩固施入益兰菌原液,可能无法彻底地抑制欧氏杆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导致病害再次发作。对于抗逆性较强、危害性大的欧氏杆菌来讲,在取得防治效果后一定要乘胜追击。受欧氏杆菌侵染的植株依然放置在原环境下进行救治。考虑到栽培环境的恶劣,在浇一次透水的情况下加上小托水盆的积水增湿作用,盆面在阳光西晒下易于而植料内持水蒸发量远远大于微风习习的兰室内,故决定每次给水时兑入300~500倍的益兰菌:另外对受欧氏杆菌侵染的部位浇灌益兰菌原液5毫升,共3~5次,间隔时间不定,操作方法同前。
2008年8月20日,侵染欧氏杆菌植株
这次侵染欧氏杆菌的后垄草在2008年春同时发了双垄新苗,左边新苗于7月28日发病。现在剩下右边的新苗从外观叶片上来看,还看不出什么大的毛病,唯有底下的1张甲壳成枯褐色,但从其未长成熟和共生互输营养的关系来分析,该苗的后路供给已经被欧氏杆菌给切断,该未成熟的假鳞应该已经病入膏肓,植株枯死表现只是假以时日而已。
2008年9月4日、7日、13日、21日,对绿蕙行花后垄病株分别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原液浇灌。
2008年9月13日,被欧氏杆菌侵染植株
在后垄草侵染欧氏杆菌后用益兰菌原液第一次救治和第二次、第三次浇灌相隔时间分别是4天,第四次相隔时间是6天,第五次相隔时间是8天。这期间左边的前垄草慢慢地枯去。从后垄草2008年8月30发病到2008年10月25日,时问跨度达到55天,距初次发病(2008年7月28日)显现,已经相隔88天。由此可以看出,这次针对欧氏杆菌的救治试验由于初次采取不严谨的救治方法造成该病菌再次发作,相应地拉长了救治时间,多损失了两苗草。此次病例侵染程度如果采取手术分株抢救,最少还是要切除受不同程度侵染的3苗连体苗,即使这样还不能确保其他植株是否会受到侵染。
2008年10月25日,经益兰菌救治88天后被欧氏杆菌侵染的植株
后期用益兰菌原液的救治受欧氏杆菌侵染的后垄草之后,其病情未再向外围扩展,其外围的4苗春草并没有随着长达88天的救治试验而停止生长,现在都快长成熟了。新苗叶片7~8张,长67厘米,宽1.3~1.5厘米,全封尖,新草基部粗壮。而受侵染的2苗前垄植株叶片高度则恒定在18~26厘米,叶片数5~6张,叶片宽度由于枯死萎缩到0.7厘米宽。
实战心得: 如上操作证明益兰菌对于发病中的软腐病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对欧氏杆菌体有很大的吞噬作用,在救治过程中对于生长中的新草无不良副作用产生。如此救治可以免去翻盆分株的繁琐,也不会影响正常根系的生长,使同盆中其他健康的新苗生长不受影响,免去了不必要的缓苗时间。
作者:万云坤
本文系原创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盗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