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绢螟又称瓜螟或瓜野螟,为鳞翅目害虫。现一成为我省西瓜[西瓜(学名:Citrullus lanatus,英文:Watermelon),属葫芦科,有多个种子,原产于非洲。]种植区主要害虫,在一些种植区已爆发成灾,严重影响了西瓜的生长。该害虫除为害[基本信息为害详细解释“为害”一词中的“为”相当于“使”,古代就有这种用法。]西瓜外,还为害黄瓜、丝瓜、苦瓜、甜瓜及冬瓜等多种葫芦科蔬菜。现将该虫的生物学习性、为害规律及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方法作一介绍。
一、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瓜绢螟在我省一年可发生4~6代,一般在从5月开始,就有幼虫[幼虫,是动物个体发育中颇具形态和生理特点并有胚胎性质的发育阶段;一般具有暂时性专有器官或构造以适应其独自生活方式的需要,但在直接发育形式下的幼体则无此情形。]开始出现为害,7~9月为为害的高峰期[高峰期可描述为“投资需求夹杂着消费需求增加的时期”。],11月后多以老熟幼虫或蛹在枯叶或表土越冬。瓜绢螟在15-35℃的温度范围内都能生长发育,其中最适温度为26-30℃,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0-80%。因此,大棚栽培的各类瓜类蔬菜为瓜绢螟提供了较长的适宜生长时期。瓜绢螟成虫[成虫(adult,imago)生物学概念,为幼虫、若虫的对应词。]一般昼伏夜出,白天常潜伏于瓜叶的背面,不易被发现,雌虫一般将卵产于幼嫩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的背面,产卵量为200~400粒。
二、为害特点
以幼虫为害西瓜的叶片和果实。初孵幼虫常在叶背取食叶肉或嫩茎,使叶片呈灰白斑,3龄后吐丝将叶或嫩梢缀合,匿居其中取食,使叶片穿孔或缺刻,严重时仅剩叶脉;或啃噬西瓜的果皮,使受害西瓜表皮木栓化呈现大面积的灰白色(图1),后可直至蛀入果实使受害部位流出汁液,严重影响了西瓜的产量和质量。
三、形态特征
瓜绢螟幼虫的头部、前胸背板呈浅褐色,胸、腹部为草绿色,背部有两条较宽的乳白色纵带(见图1);成虫体长11毫米,头、胸黑色,腹部白色,前、后翅白色透明,略带紫色,前翅前缘和外缘、后翅外缘呈黑色宽带,翅面中心呈白色三角形斑(见图2)。
图1 瓜绢螟幼虫在西瓜上为害症状
图2 瓜绢螟成虫
四、综合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西瓜采摘完毕后,及时清理瓜蔓等植株残体和种植地周边杂草;在幼虫发生初期,人工摘除受害的卷叶、卵块或有幼虫群集的叶片;盛夏时期,对种植过瓜类蔬菜的大棚,在休闲时进行深翻土灌水后密闭棚室7-10天的处理。
2.物理防治 可于5~10月,在田中悬挂瓜绢螟性诱剂诱瓶或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成虫。
3.药剂[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防治 在瓜绢螟卵孵化始盛期,3龄幼虫出现高峰期,选用16000IU/毫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0.5%印楝素乳油600倍液或0.3%苦参碱水剂800倍液等生物农药[生物农药(Biological pesticide)是指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2,4-D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喷雾防治;化学药剂可选用12%甲维·氟酰胺微乳剂3000倍液、10%氟苯虫酰胺悬浮剂[防沉淀剂一般指悬浮剂。]3000倍液、2.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2500倍液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000倍液等药剂防治。
(文中图片 魏林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