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西瓜(学名:Citrullus lanatus,英文:Watermelon),属葫芦科,有多个种子,原产于非洲。]是夏季[在中国夏季从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开始,到立秋结束;西方人则普遍称夏至至秋分为夏季。]的畅销品,也是吃瓜爱好者的避暑“神器”,在炎热的夏季来上一个西瓜,别提有多清爽了。西瓜的生长适应性强,在大棚技术的推广下,已能突然地域和气候的局限,成为瓜农[主要指从事各种瓜类作物种植、田间管理、作物收获等一线作业的农民,不包含瓜类加工、深加工环节的那一部分人。]手中的“香馍馍”。早熟西瓜已经进入大众视野,迎来了第一波的市场先机,晚熟的西瓜也正在努力奋斗,争取早日长蔓结瓜,不负瓜农的期盼。
想要西瓜在产量和品质上有优势,除了要选对种子、加强栽培[栽培指种植并培养植物。]管理之外,还需做好病虫害的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在多雨的季节,更是不能掉以轻心。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以及降雨量的增多,田间[田间 (1916—1985),男,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镇羊山人,著名诗人。]的病虫害也愈发的活跃,而从西瓜疫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地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引发一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的表现来看,它就是夏季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中的“佼佼者”。
家里种的西瓜,几乎每年都会被疫病“盯上”,使原来绿油油的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干枯,使在膨大中的果实腐烂,让整棵植株[植株(学名:Angiospermae)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成长的植物体。]提前进入衰老阶段。
那么只能任病害为所欲为,瓜农却无能为力吗?答案是:不。
在栽培西瓜过程中,碰上疫病都是很常见的,也是在所难免的。要想减少这种病害带来的损失,就需要做好这三件事:判断病害、分析原因、防治举措。
判断,疫病在西瓜上表现为–“枯叶、烂果、缩茎”
疫病的发病范围比较广,从横向看,除了危害西瓜,对黄瓜、南瓜、冬瓜等各式瓜类,都会有一定的影响。这也就是为啥今年种过瓜的地,明年就不在同一块地上种。从纵向看,疫病不是只在定植后发生[发生最早出自汉 张衡《东京赋》:“既春游以发生,启诸蛰於潜户。],而是在苗期,抽蔓期等都可以发生,只不过在西瓜坐果后的膨大期,表现的更为明显,危害也更大。
当叶片被侵染时,叶片上会出现小点的近圆形斑,受害部位的颜色变浅,随着病害的发展,叶片上的斑点变大,形状也逐渐变得不规则。在潮湿的环境下,叶片逐渐腐烂,有点像被开水烫过一样变软,并会快速的延伸到整个叶片,叶片的颜色也成了褐色。此后经过太阳一晒,叶片就会变得干枯,一手一掰就碎。
当果实被侵染时,受害部位的绿色皮颜色会变深,并且病斑的形状由小变大,在潮湿的环境下,可快速的扩展到半果或全果。出现腐烂的果皮,能明显的看到向里塌陷,颜色也变成了褐色,并且在上面还可见一层白色的菌丝。
当茎蔓被侵染时,原来绿色的茎蔓,会出现褪绿色的小斑点,然后斑点变大融合,可将整个茎蔓包裹,最后茎蔓会出现收缩、变细,最后不能进行正常的养分、水分供应,茎蔓以上叶片干枯,以上的果实停止生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分析,西瓜疫病容易在田间发生,多半和这三大因素有关
病害易发生,和湿度大、温度高有关
西瓜疫病是一种喜高湿性的病害,在田间水分少时,病害的发生较少,发病速度也会受到抑制。而当田间有大量的水分时,就会加重该病害的扩展,是病害危害大且防治难。进入夏季以后,时常会出现暴雨、雷阵雨等天气,有时降雨量大、有时降雨时间长,这就给疫病的侵染带来了大好时机。西瓜疫病也是一种喜高温型的病害,夏季的高温闷热天气,正好符合它的“口味”,让病原的繁衍速度变快。据了解,疫病的生长发育温度范围广,可在9~37℃之间活动,其中以26~32℃的温度表现的更为活跃。这不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刚好满足了西瓜疫病的发生条件。
病害易发生,和栽培管理不善有关
西瓜是喜水的瓜类,为了保证西瓜的生长,瓜农加强了良好的水肥供应,这不仅促进了西瓜的生长,也会加大田间的湿度。特别是过度的浇水,会造成田间的积水,如果又碰上排水不畅,就会让植株长时间处在高湿状态下,一来一回、一湿一热,正好满足了疫病的快速生长条件。同时过度的密植、氮肥的过度施入、不疏叶整蔓等情况,会让叶片之间相互遮挡, 不仅通透性差、湿气滞留难散,病叶的传播途径也会增多。用这样的方式,来栽培的西瓜,想高产优质,就会比较困难。
病害易发生,和病害自身特点有关
该病害是一种土传性的病害,并不是随着拉秧就消失,而是能转移到土壤[土壤(英文名称:Soil)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中,让土壤成为“藏身之所”。当然对于管理粗放,随意堆放的鸡粪肥、羊粪肥等农家肥,也会成为疫病病原菌[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病毒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的好出去,特别是未经充分腐熟的肥料,会让病原菌更喜欢。等到下一次温湿度合适时,田间雨水、灌溉水的流动,或者是风吹、人员走动等,就会让病原菌现身,开始新一轮的危害。在病害发生的过程中,瓜农们不难发生,发病的叶片、果实,会成为再侵染的源头。这样不断的反复,就会使病害难防难治。
防治,减少西瓜疫病的发生,要懂得防治方法“多样化”
从源头开始,减少病害的传染。
合理换茬:去年种过瓜的地,不建议直接来种植西瓜的,最好是换一块没有种过瓜类作物的地,这样就能减少土壤中存留的病原菌,从而减少西瓜疫病的初侵染源。所以为了确保产量和品质,建议进行合理换茬,我们家种植面积不大,但每年都会换一个地方种植。如果条件有限,比如在大棚内种植的西瓜,会受到设施的限制,换茬轮作比较困难时,那就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处理。
土壤消毒:疫病的病原菌能够躲在土壤里面,尤其是寒冷的冬天。在第二年天气渐暖,雨水充沛的时候,就会从土壤“蹦跶”到植株上。所以给土壤杀菌消毒,是减少疫病初侵染源的好举措。在西瓜拉秧后,应将田间的病残体清理干净,并对土壤进行修整,同时可以利用太阳的高温暴晒,来减少土壤中的含菌量。把深翻后的土壤浇上水,并覆盖上一层地膜,让高温烘烤10~15天。也可以用药剂喷淋法、毒土法等,对病菌起到减少作用。
从栽培管理出发,调整田间温湿度。
合理水肥:高温高湿是疫病发生的两大重要条件,在栽培管理中,要减少这两项同时出现。因在高温上比较难以把控,所以可以从高湿上入手。在栽培定植过程中,要保持植株间合理恰当的距离,不应太过紧密,以防植株与植株相互交叉,叶片与叶片相互叠加,要保持良好的通透性。不要忙于添水添肥,应进行合理的浇水,并不要过于依赖使用氮肥,不可盲目追求生长速度,而忘记了要防病虫害。
覆膜起垄:对于低洼地带,建议能够起垄栽培,面对长时间的阴雨天,要加强垄沟的排水检查,不让田间积水。我家今年种在有点小斜坡的地块,这样即使碰上雨水多、雨量大等潮湿天气,也能够很好的排水。在整地时,要保持土壤表层的平整,如果坑坑洼洼就会让水久积不散。当然如果能够覆膜栽培,普也是比较好的,可以减少病原菌直接接触植株,减少病害从土壤飞溅上来的机会。
化学防治,清理病残体并用药。
种子处理:西瓜的种子一般是去购买的,而且西瓜的种子上带有疫病的概率较小,但这并不能表示种子不用处理。不管是为了预防疫病,还是其他的病害,给种子杀菌消毒,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最为常用的方法是温汤浸泡法,将种子放在55℃的温水中,浸泡15~20分钟。当然也可以使用药剂浸泡,例如多菌灵、高锰酸钾等,不过在使用时要注意浓度,以免造成药害。
用药防治:对于西瓜疫病而言,除了要做好预防性举措,不给疫病合适的发病条件外,更要留心查看植株生长情况。特别是在高温多雨的夏季,要加强对西瓜疫病的判断,争取在发病初期防治,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病害的蔓延。田间发生病叶、病果时,要及时梳理、摘除,带到远处销毁,同时要用药加以防治。
可参考使用药剂有: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锰锌.甲霜灵可湿性粉剂、霜霉威水剂、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嘧菌酯悬浮剂、霜霉.辛菌胺水剂等,一般7~10天用一次,连续2~3次。能用的药剂比较多,不懂如何使用,可以问下咨询一下农资站。
西瓜疫病是西瓜很常见的一种病害,而且在高温多雨的夏季,特别容易发生疫病带来的损失。所以在栽培中的西瓜,不论是在苗期,还是在抽蔓期、开花期,抑或是果实膨大期,都要加强对疫病的防治工作。在防治时,除了发病要懂得用药之外,还要做好预防性的工作,比如种子处理、合理换茬、土壤消毒、覆膜起垄、合理水肥等,都需要引起你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