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柑橘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2019年如果没有优质柑橘你将出局”!出不出局,我们不敢妄下断言,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不尽可能提高柑橘果品,是怎么都讨不到好的!
以下笔者总结了影响柑橘果品的一些因素,大致可分为病虫、环境、营养三大部分,本次主要介绍病虫部分。
病虫主要影响的是柑橘的外观品质,如色泽、光洁度、果型等。
溃疡病: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很大,病斑木质化严重,开裂,但不深入,所以对口感影响不大,可能还会更甜一些。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的关键是减少伤口、去掉感病组织,梢期、风雨来临前重要保护,药剂[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以铜制剂为主。
疮痂病:受害严重时早期就脱落,受害较轻则发育不良,果小味酸,果皮偏厚。注意在春芽萌动及落花2/3时重点防治,在5~6月间防止上果,药剂可选择吡唑醚菌酯、嘧菌酯、丙环唑、代森锰锌等。
砂皮病:别看病斑小,但密密麻麻广布于果面,很伤果品。由于是弱寄生病害,防治时要注重树势的培养,减少果面创伤,萌芽期、谢花2/3、幼果期、壮果期、秋梢期、风雨前后用药[用药出自《吕氏春秋·荡兵》,解释:指下药,使用药物。],如代森锰锌+苯甲·嘧菌酯等,兼防其他病害。
黑星病:也叫黑斑病,果实感病后初期不显症,膨果期开始冒斑,后期还可以感染其他杂菌而烂果。防治关键期在谢花后至膨果期前,药剂可选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戊唑醇[戊唑醇,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等。
白癞病:该病这几年发生偏重,病原菌包括胶孢刺盘孢,柑橘砖格孢和可可球二孢3种,可以单独或混合侵染。虽不深入果皮,也可揭掉,但对外观影响极大,病期主要集中在5~9月。防治需控制病原菌及减少果面伤口,预防药剂包括嘧菌酯、咪鲜胺、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石硫合剂等,轻度发生时可将那层癣癞刮除,基本没影响,但数量过多可能刮不过来,总之重在预防。
褐斑病:病斑大多褐色近圆形,初期凹陷,外围淡褐色,后期有点像溃疡病,但病斑不会开裂。春梢萌芽时和落花期2次防治最为关键,秋梢期根据发病情况再喷药1~2次,药剂可选择铜制剂、丙森锌、代森锰锌、啶酰菌胺、三唑类杀菌剂。
灰霉病[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易于蓟马伤混淆,区别在于该病病斑多是不规则的,对于灰霉病的防治重点抓好谢花2/3、幼果期,药剂可选择氟唑菌胺、吡唑醚菌酯、异菌脲等。
脂点黄斑病:该病虽主要危害叶片,但也可上果,常发生在向阳的果面上,一般不侵入果肉。病斑为花斑状突起,可分泌脂状物,周围有黄色晕斑。6~7月是入侵幼果的重要时期,遇连续降雨要果断用药,可选择苯甲·嘧菌酯+代森锰锌,肟菌·戊唑醇+代森锰锌等。
蓟马:花皮果元凶之一,可在果蒂周围易形成灰白色的环状疤痕,严重时可向下延伸。花期至幼果期以及个梢期都要注意防治,药剂可选择乙基多杀菌素、螺虫乙酯、毒死蜱、噻虫嗪等。
红蜘蛛:柑橘“吸血鬼”,受害叶片、果实点状失绿,转色前红蜘蛛没控住的,多半上不好色。春梢和秋梢是重点防治期,药剂可选择阿维菌素[阿维菌素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农用或兽用杀菌、杀虫、杀螨剂。]+乙螨唑、乙唑螨腈等,基数较大时候可以加入矿物油。
锈壁虱:遭此虫,柑橘秒变黑果,市面上哪些所谓的“乌柑”就是受害的果,换了个名头而已。锈壁虱一般5月上叶,6月上果,田间发现个别果发黄起灰立刻进行药剂防治,药剂可选择阿维菌素、三唑锡、阿维·虱螨脲等,注意丁硫克百威今年起不能用了。
介壳虫:上果的有褐圆介、糠片蚧等,5月开始防,药剂可选择毒死蜱+噻嗪酮/螺虫乙酯等。
除去病虫外,还有一部分值得格外重视——药害!
我们用药是为了预防病虫,但如果是出现药伤果就本末倒置了。一般来说出现药害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①高浓度用药;②过量用药或连续喷药;③高温期用药;④多种药剂混用。
要注意按照农药安全使用准则,准确掌握农药品种剂型、使用方法、使用浓度,不在高温天气用药,不随意加大用药量,不随意混用药物,混用药物一般不要超过2种,尽可能现配现用,以提高安全性和药效,避免药害产生而降低果实品质。
本文由农业助手团队编写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农业助手,且勿修改文章内容,修改必究!
#谷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