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害虫(一)

全世界已知为害[基本信息为害详细解释“为害”一词中的“为”相当于“使”,古代就有这种用法。]水稻的害虫约有860种,我国约有385种,分属于9目66科。其中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有:水稻螟虫[螟虫,是稻的害虫,属鳞翅目。](三化螟[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昆虫,是亚洲热带至温带南部的重要稻虫。]、二化螟[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水稻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蛀食水稻茎部,为害分蘖期水稻,造成枯鞘和枯心苗;为害孕穗、抽穗期水稻,造成枯孕穗和白穗;为害灌浆、乳熟期水稻,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大螟[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 1856),鳞翅目夜蛾科蛀茎夜蛾属的一种昆虫。])、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蓟马。局部为害严重的有:稻黑尾叶蝉、稻苞虫、稻癭蚊、稻蝗等。

水稻害虫(一)-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一、稻螟虫

水稻螟虫俗称钻心虫。国内发生为害的主要有三化螟、一化螟和大螟。均属鳞翅目,大螟属夜蛾科,其余均属螟蛾科。

三化螟属热带害虫,食性单一。二化螟属温带害虫,食性较杂。大螟属偏南性害虫,多食性。

三化螟、二化螟及大螟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分布普遍,常同时发生,混合为害水稻。三种螟虫均以幼虫[幼虫,是动物个体发育中颇具形态和生理特点并有胚胎性质的发育阶段;一般具有暂时性专有器官或构造以适应其独自生活方式的需要,但在直接发育形式下的幼体则无此情形。]钻蛀水稻茎秆为害,造成枯心和白穗,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

水稻害虫(一)-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一)生活习性

1.三化螟

我国从北至南每年发生2-7代,湖南、江西、浙江中南部每年发生4代,江苏、安徽、浙江北部每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稻桩内越冬[词目:越冬 拼音:yuèdōng 英文: 释义:犹过冬。]。在长江中、下游的3代区,越冬代成虫于5月中旬、下旬盛发,第- .代幼虫盛孵期在5月下旬,第二代幼虫在7月上、中旬盛孵,第三代幼虫在8月中、下旬盛孵。

三化螟成虫白天静伏,夜间活动。趋光性强,雌蛾喜在生长茂密嫩绿的稻株上产卵,一只雌蛾可产卵1-7块,一般2-3块。初孵出的蚁螟,通过爬行或吐丝下垂随风飘落到附近稻株,寻找适宜部位蛀人茎内为害。水稻苗期受害,造成枯心;破口抽穗期的稻株受害,造成白穗;灌浆后期受害,造成虫伤株。幼虫有转株为害习性,一般转株1-3次。一块卵块孵出的蚁螟,可造成40-50根枯心,形成\”枯心团\”,可造成30-50株白穗,形成\”白穗团\”。以老熟幼虫在稻株茎内化蛹。

三化螟的发生量[发生量,为保证采用不同发生器所获得的试验结果具有可比性,法国标准中对发生器产生的气溶胶发生速率(有时称为发生量)及粒径分布都规定了具体指标。]和为害程度与环境关系密切。影响其数量变化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和天敌。

气温是影响三化螟发育速度的重要因素。越冬幼虫化蛹的最低温度为16 ℃,因此,春季气温回升快慢则影响三化螟发生的早迟。在温度满足的条件下,湿度主要影响其发生量,以春季的湿度对三化螟发生量的影响最大。据长江流域各省的观察,春季幼虫临近化蛹期间的降雨量多湿度太大,越冬螟虫自然死亡率高,同时,有利于加速春耕进度,有效减少越冬的虫口基数。因此,春季雨水少的年份,发生数量多,为害重。另外,秋季季节性寒潮到来迟或者较弱,对三化螟发生也有利。

2.二化螟

我国从北至南每年发生1-6代。以幼虫在稻桩、稻草及杂草中越冬。由于越冬场所条件不同,因此发育进度不一,羽化不整齐,故田间有世代重叠现象。如湖南长沙4代区,各代成虫盛发的时间是:越冬代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第一代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二代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三代为9月中、下旬。

二化螟蛾生活习性大致与三化螟相似。 初孵幼虫从叶片可吐丝下垂至茎秆,咬孔侵人。稻苗瘦小则分散为害,稻苗较粗时则集中于叶鞘内侧为害,造成枯鞘(多见于分蘖期[分蘖期(tillering stage),禾谷类作物的物侯期。]),随着龄期增大,则分散进行钻蛀为害。分蘖期受害,则造成枯心苗;抽穗扬花期受害,则造成白穗;灌浆至乳熟期受害,则形成半枯穗和虫伤株。幼虫转株频繁,般可转株3-5次,多的达10株以上。

幼虫老熟后,能转移到健株茎内或叶鞘内侧化蛹。

二化螟的发生 量和为害程度与环境关系密切,影响其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气候、食物和天敌等。

3.大螟

其发生时期基本上同二化螟,只是第一代不为害水稻,只为害早地禾本科植物。

(三)预测预报

1.查卵孵进度,定防治适期

始蛾后按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调查螟卵孵化进度,每隔2-3天查一次,直至卵孵化80%为止。每次查卵20块以上,并将有卵的稻株连根拔起,集中移栽于田边,每天下午观察一次孵化卵块数,计算累计孵化率[孵化率 (hatchability) 即受精卵的孵化比率。],当孵化率达50%时为卵孵高峰期,即防治适期。

2.查卵块密度、枯鞘率,定防治对象田 在各代螟虫发蛾高峰期后的2-3天,选有代表性的稻田,定点查每667 m2的秧田或本田,寻找卵块。凡分蘖期,折合每667 m2有卵块50个以上的田块,孕穗到抽穗阶段,折合每667 m2有30个卵块以上的田块,作为防治对象田。对二化螟、大螟可结合调查枯鞘率,凡枯鞘率达5%的田块,列为防治对象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