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辣椒(chillies),又叫番椒、海椒、辣子、辣角、秦椒等,是一种茄科辣椒属植物。]是我们最常见的蔬菜之一,但是辣椒在种植的时候非常容易患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辣椒白粉病[白粉病,自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病。]是辣椒种植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这种病害不利于辣椒产量的提高。那么你知道辣椒白粉病怎么进行科学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吗?
辣椒白粉病的危害
辣椒白粉病会危害辣椒的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叶片上的白色粉层会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严重时叶片会脱落或变褐枯死,严重影响植株[植株(学名:Angiospermae)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成长的植物体。]的生长。辣椒白粉病一般使辣椒减产10%~20%,发病严重时可减产30%左右。
辣椒白粉病的发病症状
辣椒白粉病主要危害辣椒的叶片,发病初期叶面组织会出现数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褪绿色小斑,叶背产生一层非常稀薄的粉状霉层,随着病情发展,叶面出现明显的褪绿斑,叶背产生一层稀疏的粉状霉层。
发病后如果湿度[湿度,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大,褪绿斑会迅速向四周扩展,导致整个叶片及叶柄褪绿变黄,直至脱落。湿度较低时,大量的分生孢子[常指由子囊菌、担子菌或半知菌,在无性生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孢子。]及孢子梗聚生在叶背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白色粉状霉层,发病严重时这种粉状霉层可覆盖整个叶片背面。
辣椒白粉病的防治难点
辣椒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白粉病的菌丝大多在辣椒叶片组织内部蔓延,发病初期很难观察到发病症状。随着病菌[病菌是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 和病毒,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的繁殖,分生孢子梗从叶片背部的气孔伸出,产生的分生孢子可以[可以 拼音 [kě yǐ] 表示:1、可能或能够。]进行再次浸染,因此,这种病害很难及时预防治疗。
分生孢子主要通过气流传播,也可通过雨水、灌溉水传播,温室和大棚内昆虫如蚜虫、白粉虱以及农事操作也能传播。该病菌从叶背气孔侵入,或直接突破角质层侵入寄生。因此这种病害很容易从邻近患病的植株传染到健康的植株上,增加了这种病害的防治难度。
注意:若叶片出现白霉,说明已是病害的晚期,病害流行时极难防治,要及早使用内吸性杀菌剂预防,平常我们要多留意辣椒的生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辣椒白粉病的发病原因
辣椒白粉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土壤[土壤(英文名称:Soil)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中含有白粉病病菌,其次白粉病受天气的影响很大,干旱这种病害易发生。在辣椒栽培管理中,如施肥不足、土壤缺水、灌溉不及时、环境荫蔽、光照不足,均易造成植株生长衰弱,而降低对白粉病侵染的抵抗力。而浇水[浇水,属于园艺学,是种植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过多、偏施氮肥使植株徒长,田间植株过密、通风不良使湿度增高,亦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
辣椒白粉病的发病规律
病菌可在土壤中越冬,越冬后产生分生孢子,能借助气流、雨水等传播。分生孢子在10~30℃范围内都能萌发,分生孢子形成和萌发的最适温度是15~25℃。
该病菌对湿度要求范围较宽,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低于25%时也能萌发;湿度超过95%时能显著抑制病害的发展。干燥少雨、阴天条件,该病易流行,白天温暖夜间凉爽,重露凝集以及田间湿度大,病害流行的速度加快。
注意:湿度增高在一定的范围内(低于80%),有利于其分生孢子的萌发和侵入。干旱天气下白粉病发病严重主要是由于干旱降低了寄主表皮细胞的膨压,这对直接从表皮侵入的白粉病病菌侵染是有利的。因此,白粉病对湿度的适应性广。
辣椒白粉病在病情指数较低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表现为点片发生。随着病情指数逐渐增大,空间分布型随之变为均匀分布,表现为连片发生。
辣椒白粉病怎么进行综合防治?
辣椒白粉病比较难以防治,在防治过程中一定要突出一个“早”字,并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预防,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一、优化肥水管理
在给辣椒施肥的时候不要偏施氮肥,要增施磷钾肥,多用充分发酵的农家肥,能有效的提高辣椒植株的抗病能力,而且还能提高辣椒的品质。氮肥使用过多,辣椒植株容易徒长,植株鲜嫩多汁,枝繁叶茂,辣椒很容易患病虫害。
注意:从苗期到现蕾,植株根少、叶小,需要的养分也少。从现蕾到初花植株生长加快,对养分的需求量增多。从初花至盛花结果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时期,是吸收氮素最多的时期。从盛花至果实成熟期,植株的营养生长较弱,对磷、钾需求量较大。
辣椒第一次追肥可以在初花期后进行,可以适当追加尿素;辣椒第二次追肥可以在果实膨大期进行,可以追加钾肥,并每隔一周喷一次0.1%的磷酸二氢钾;以后辣椒没采摘一次要进行一次追肥,可以浇腐熟的人粪尿。注意,初花期氮肥不能施用过多,以免造成茎叶徒长和落花落果。
辣椒在移栽定苗时要浇足定根水,幼苗返青至开花前一般不在浇水,在辣椒果实膨大期要加大浇水量,浇水要做到小水勤浇。注意,辣椒根系较浅,在雨季要注意防涝,浇水切忌大水漫灌。
二、控制好种植密度
辣椒在定植的时候不能过密,太密会影响田间的通风透光性。早、中熟辣椒品种,由于株幅相对小,可以种植相对密点。而对于晚熟辣椒品种,由于株幅比较大,可以种稀点。以我们最常见的单畦双行为例,行距一般控制在40~50CM,株距控制在30~35CM。
三、棚室消毒
棚室消毒可以采取药剂烟熏,也可以采用高温闷棚来消毒。
1、药剂烟熏
大棚种植的辣椒更加容易患白粉病,大棚辣椒在移栽前要进行烟熏消毒。每平方米可以用硫磺4克,锯末8克,在晚上7点左右点燃烟熏。每隔3米距离堆放1堆锯末,摊平后撒一层硫磺粉,倒入少量酒精,逐个点燃,密闭24小时后放风排烟。此方法具有简单方便、见效快、成本低的优点。
2、高温闷棚
高温闷棚一般要进行10~15天。土壤深翻后,关注天气预报,须在持续5天以上晴天高温情况下闷棚。闷棚时土壤要保持适当湿度,每50米长的标准大棚均匀撒施生石灰50公斤,可以快速提高土壤温度。同时石灰还能中和酸性土壤,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高温闷棚能使土壤温度达到60℃以上,能杀死土壤中的大部分病菌、虫卵以及根结线虫等。
四、种子消毒
辣椒在播种育苗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可以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5分钟,或者用55℃温水浸泡种子20分钟,以杀灭种子上的病菌。
五、辣椒轮作
为了降低辣椒白粉病的发生,辣椒忌连作,应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连作会导致土壤养分失调,微生物群落单一,拮抗作用降低,致病菌大量积累等不利元素形成,进而导致辣椒长势弱,抗病抗逆性降低,从而辣椒易感染白粉病。辣椒的前茬作物以豆科、十字花科、菠菜、芹菜等最好。
六、培育壮苗
辣椒在育苗的时候要尽量培育壮苗,壮苗抗病能力更加强。辣椒的苗床土应选用3年之内未种过辣椒的壤土,并注意土壤消毒和苗床通风。1平方米土壤用50%多菌灵或者70%甲基托布津3克进行消毒。苗床白天温度最好控制在23~28℃,夜晚温度控制在15~18℃。苗床浇水应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浇水宜在晴天上午进行。
七、喷药防治
白粉病的菌丝一直寄生在叶片的内部,直到产生繁殖体的时候才会伸出辣椒叶面。因此,辣椒白粉病到发现病斑时再用药将很难防治。所以,该病的防治一定要早用药。
1、在发病前要喷预防性药剂
这种病害多在8、9月份的干旱季节发生,因此在天气干旱的时候可以喷预防性药剂。可以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者50%硫悬浮剂500倍液。可以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
2、患病后喷药要及时
在患病初期可以喷2%多抗霉水剂200倍液,或者2%宁南霉素水剂200倍液,或者2%武夷菌水剂150倍液,或者10%世高水分散性颗粒3000倍液,或者15%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6000倍液,或者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性颗粒20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注意,喷药的时候要均匀,叶面、叶背都要喷药,最好不要用单一药剂进行喷药。
八、棚室栽培补充二**碳
棚室栽培的辣椒,在辣椒缓苗后可以补充二**碳,能增产10%~20%,还可以增强对白粉病等的抵抗能力。
九、生物物理防控
在发病初期,可用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发病前喷27%高脂膜100倍液保护叶片,使叶片上形成一层薄膜,阻止病菌侵入,造成缺氧条件抑制病菌繁殖,可以起到不错的防治效果。
十、其它管理
在种植辣椒的时候要选择地势较高、透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地块进行种植,土壤深翻25CM左右。在保护地内,保持适宜的空气湿度,防止土壤干旱或空气过于干燥。凡是低洼地或排水不良的地块,白粉病发生都较重。田间发现病株及病叶应及早清除,集中深埋或者烧毁,收获后及时清除植株残体,以断绝循环侵染途径。
总之,辣椒白粉病比较难预防,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治。药剂防治一定要早,在发病前提早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发病初期要连续用药,不可间断,用药的时候要避免使用劣质假冒农药,每次用药要将叶片正反两面、茎杆、地表等均喷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