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霜霉病[霜霉病指的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是一种分布较广的土传病害,小麦霜霉,别名:小麦黄化萎缩病。在我国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西北麦区等地均有发生,一般田块发病率[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在5%以下,重病田可达40%以上。一般麦田发病率5%时,产量损失2%左右;发病率20%,产量损失10%左右。
(1)症状识别
小麦全生育期[一般是指作物自播种(或出苗)到成熟所需要的天数,即整个生育期所经历的时间。]均可发病,使整个植株表现症状,春小麦苗期、冬小麦返青后开始出现症状,病株[词语病株拼音bìngzhū 注音ㄅㄧㄥˋㄓㄨ引证解释发生病害的植株。]矮小,叶色淡绿,心叶黄白色、较细,有时扭曲,叶肉部分较黄,呈条纹状。在低温潮湿条件下,病叶可见白色小点(病菌孢子囊[孢子囊是植物或真菌制造并容纳孢子的组织。]),孢子囊多而密时,形成较厚的灰白霜层。部分病株在拔节前枯死,未死病株拔节后明显矮化,叶部可见条纹。旗叶宽大肥厚,叶面扭曲不平,旗叶和穗畸形,籽粒秕瘦。
(2)发病规律
在淹水[又名永明河。]的情况下,病菌自幼苗侵入。病残组织中的卵孢子[卵孢子生物是形成藏卵器的藻菌类和藻类等生物,是单性生殖所生成的同种结构。]是病害的初侵染源,它们可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夹杂在种子中越冬和传播。野燕麦、披碱草等杂草上的菌源也是初侵染源之一。淹水有利于[有利于是指对某人或某一事物有利处,能起到帮助与促进的作用。]卵孢子的萌发和侵入,麦田中低洼淹水处发病重,淹水时间越长发病越重。小麦重茬也有利于发病。
(3)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小麦品种对霜霉病抗性有明显差异,因此要淘汰感病品种,选用抗病性[抗病性是病理学用语,指树木与病原物在长期进化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中,逐渐形成和表现出各种抵御有害病原物的特征和能力。]强的优良品种。
二是种子处理,药剂拌种[药剂拌种 拼音: 解释: 1.] 播前每50kg小麦种子用25%甲霜灵[化学名称 D,L-N-(2,6-二甲基苯基)-N-(2-甲氧基乙酰)丙氨酸甲酯…]可湿性粉剂100—150g(有效成分为25—37.5g)加水3kg拌种,晾干后中。必要时在播种后喷洒0.1%硫酸铜溶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2%克露(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72.2%霜霉威(普力克)水剂800倍液。
三是加强管理,适当轮作:平整土地,健全排灌系统 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减少初侵染源。发病重的地区或田块,应与非禾谷类作物进行1年以上轮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