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种植[种植即植物栽培,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花草、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等。]业结构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民种植甜瓜[香瓜(Cucumis melo),又名“甜瓜”,又名“白啄瓜”。]走上了富裕路。我国目前甜瓜生产无论是露地种植或是棚室栽培,面积都在加大,随之而来疫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地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引发一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的发生也呈现抬头趋势,为害程度逐年加重。甜瓜疫病又称死秧病,是为害甜瓜的主要病害之一。农业专家建议瓜农们:从苗期开始就可以用鑫科植保[植保,汉语词语,即植物保护。]菌乐邦兑水进行喷雾[喷雾就是人工造雾。],这样会大大减少疫病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的几率。
下面就甜瓜疫病症状等发病原因及防治做具体的介绍,内容如下。
一、甜瓜疫病症状
叶、茎、果实[果实(英文名称fruit)是被子植物的雌蕊经过传粉受精,由子房或花的其他部分(如花托、花萼等)参与发育而成的器官。]均发病。危害幼苗,造成幼苗猝倒死亡。危害幼株时,茎基变色,叶萎凋,全株初青枯,后枯死。靠叶柄的茎节常水渍[水渍指因水导致的沾染。]状软化,严重时根断续褐腐。成株期染病,叶面初生暗绿色水渍状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湿度大时或雨后似开水烫状,干燥时易破碎。茎基部染病,初现暗绿色纺锤形水渍状斑,后腐烂,病部以上枯死。果实染病,果面上现暗绿色不规则形、大小不一水渍状凹陷斑,湿度大时迅速扩展到大半个果实,表面产生稀疏白。
二、甜瓜疫病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或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粪肥里越冬,翌年产生孢子囊借气流、雨水或灌溉水传播,种子虽可带菌,但带菌率不高,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孢子囊及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发病温限5~37℃,最适温度20~30℃,雨季及高温高湿发病迅速,排水不良、栽植过密、茎叶茂密或通风不良发病重。
在发病温度范围内雨日的长短、降雨量的多少,是甜瓜疫病流行的决定因素,雨季来得早,雨日持续时间长,降雨量大,则发病早、受害重。生产上发病高峰多出现在雨量高峰过后,雨后积水的田块,疫病常严重发生。连年种植瓜类作物的田块或甜瓜地施用了未经充分腐熟的垃圾肥作基肥常引起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品种间或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期感病性存在差异。无籽甜瓜较常规甜瓜抗病性[抗病性是病理学用语,指树木与病原物在长期进化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中,逐渐形成和表现出各种抵御有害病原物的特征和能力。]强,苗期、伸蔓期较果实膨大期抗病。
三、甜瓜疫病发病重的原因
该病可通过雨水、灌溉水和土壤耕作传播,适宜发病温度为28-32℃,相对湿度在85%以上是易流行。因此在春末夏季进入雨季时,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及传播。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偏施氮肥及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都能引起该病发病严重。另外,下雨及浸水后收获的果实,在贮运的过程中极易发生疫病及炭疽病。
四、甜瓜疫病的防治措施
1、甜瓜种植可选用抗病品种,种植之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用55℃温水浸泡15分钟。
2、采取3年以上轮作的方式,选择土壤肥沃、易排水、地势较高的地块种植甜瓜。
3、甜瓜种植做好肥水管理,施足有机肥,磷钾肥,提高抗病性,定期对幼苗进行浇水,对于甜瓜田中的杂草,要将其拔除,雨季要增加对瓜田的排水次数。
4、选用药剂防治,
①喷雾处理
从苗期开始用鑫科植保病毒sk兑水进行喷雾,每隔5~7天喷一次。发病初期用鑫科植保病毒sk稀释1000~12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5~7天喷一次连喷4次。
②灌根处理
发现并清除中心病株[词语病株拼音bìngzhū 注音ㄅㄧㄥˋㄓㄨ引证解释发生病害的植株。]后对病株定植穴用石灰水进行消毒,并对中心病株周围的植株用鑫科植保病毒sk或鑫科植保菌乐邦的800倍液进行灌根,每隔4~5天一次连续灌二三次。日常对甜瓜种植的地块加强管理,及时发现甜瓜疫病,及早治疗。
以上就是甜瓜疫病的介绍了,这个病害对甜瓜的生长以及果实品质有很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种植户的利益,因此为了保证自己甜瓜最大收益,一定要做好病害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