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中新网银川12月14日电 (记者 李佩珊)记者14日从宁夏科技厅获悉,经4年研究,由宁夏大学[宁夏大学(Ningxia University),简称“宁大”,学校坐落于贺兰山下有着“塞上湖城”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银川市,是教育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共建的以文、理、工、农为主体的综合性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入围高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入选“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家教育部首批批准的招收留学生]、中科院植保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北京农学院等12家单位共同完成的宁夏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项目“贺兰山[贺兰山(蒙古语:Alaša aɣula),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东麓[东麓,读音dōng lù,汉语词语,指东边山脚。]特色优质葡萄与葡萄酒[葡萄酒是以葡萄为原料酿造的一种果酒。]生产关键技术[亦称“关键动作”。]研究”项目通过验收,形成土壤生态调节、葡萄酒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是指企业制造产品的总体流程的方法,包括工艺过程、工艺参数和工艺配方等,操作方法是指劳动者利用生产设备在具体生产环节对原材料、零部件或半成品进行加工的方法。]、溯源系统等知识产权43项,制订相关标准和技术规程[操作规程,又称作业规程,它是,“为设备、构件或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维修,或使用介绍规程或程序的文件。]19项,将有效提升宁夏葡萄安全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风格、建立全产业链安全体系。

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生产“黄金地带”,目前拥有国内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种植区和酒庄酒产区,建成酒庄92家,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年产葡萄酒1.3亿瓶,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综合产值达到260余亿元(人民币,下同)。葡萄酒品牌价值接近300亿元,位居全国地理标志品牌第10位,先后有上千款葡萄酒在国际大赛中获奖。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其实,宁夏贺兰山东麓是“既古老又年轻”的葡萄酒产区。针对产区葡萄与葡萄酒生产过程安全技术保障不足、特色和风格不突出、生产成本较高、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区影响力较低等问题,宁夏科技厅于2016年启动了“贺兰山东麓特色优质葡萄与葡萄酒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开展酿酒葡萄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酿酒葡萄园[《葡萄园》为厦门市竹树基督教堂内部刊物,每月一期,每月中下旬出版。]土壤生态调控及特色原料生产关键技术、贺兰山东麓特色葡萄酒生产工艺体系及葡萄酒标准体系建立等3个方面的研究。

专家发现,随着近些年葡萄种植规模增大和经营时间增多,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病虫害[病虫害病害和虫害的并称,常对农、林、牧业等造成不良影响。]等问题随之凸显。针对该问题,项目组[项目组(task for ce structure)是指为了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而把一群不同背景、不同技能和来自不同部门的人组织在一起的组织形式。]建立了葡萄园病虫害信息化监测预警防治技术,研发葡萄病害分子检测试剂盒4种,形成监测预警技术4项,预警准确率88%,筛选高效防病虫生防制剂10余种,对葡萄病虫害平均防效达87%以上。同时,项目通过精准营养调控提出的水肥一体化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实现了葡萄提质,节水节肥,近3年来累计推广6万亩,示范企业直接节本增效2170万元。

据项目主持人、宁夏大学食品与葡萄酒学院副院长张军翔介绍,项目组已创建了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和贺兰山东麓葡萄生产精准水肥管理技术体系,使特色葡萄酒生产工艺体系得到大幅提升。

据统计,该项目组形成葡萄安全生产、土壤生态调节、葡萄酒生产工艺、溯源系统等知识产权43项;制订相关标准和技术规程19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55篇,其中SCI18篇、EI7篇、核心期刊30篇;培养硕、博士研究生37名,培训农技人员1840余人次。与此同时,项目共推广技术、产品10余项,累计推广面积超过2万亩,示范单位实现直接经济效益8000万元以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