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白叶枯病[叶枯病多从叶缘、叶尖侵染发生,病斑由小到大不规则状,红褐色至灰褐色,病斑连片成大枯斑,干枯面积达叶片的1/3-1/2,病斑边缘有一较病斑深的带;病健界限明显。]为细菌性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多在孕穗至抽穗期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叶鞘和茎。最新报道是八月中下旬,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发现疑似病株,经南京农业大学鉴定,确定为水稻白叶枯病。该病害一旦流行,防控难度高,一般减产幅度在10%-30%,严重的达90%,甚至造成绝产,一定要多重视。
白叶枯病
白叶枯病的病害症状
初起在叶缘产生半透明黄色小斑,以后沿叶缘一侧或两侧或沿中脉发展成波纹状的黄绿或灰绿色病斑;病部与健部分界线明显;数日后病斑转为灰白色,并向内卷曲,远望一片枯槁色,故称白叶枯病。
田间诊断要点:病斑沿叶缘坏死,呈倒“V”字形,病部有黄色菌脓溢出,干燥时形成菌胶。
在籼稻上的白叶枯病斑多半呈黄色或黄绿色,在粳稻上则为灰绿至灰白色。
白叶枯病的发病条件
白叶枯病发生的条件是:25-30度,湿度85%以上,多雨,日照不足,风速不大。20度以下,30度以上发病会受到抑制。天气干燥湿度低于80%则不利于病菌[病菌是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 和病毒,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繁殖。
不同田间的发病情况有所不同,一般长时间不晒田的地块、氮肥施用过多的地块、种植[种植即植物栽培,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花草、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等。]密度过密的地块的田块易发病重。
如何诊断是白叶枯病还是螟害枯心[枯心,读音kū xīn,汉语词语,指冷漠的心。]?
在南方稻区一些高感品种上易发生凋萎型白叶枯病,其主要特征为“失水、青枯、卷曲、凋萎”,形似螟害枯心,因此不少农户常常傻傻分不清。
辨别方法:将枯心株拔起,切断茎基部,用手挤压,如切口处溢出涕状黄白色菌脓,即为白叶枯病。若为螟害枯心,可见有虫蛀眼。
综合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措施解决方案
防治白叶枯病,和防治细菌性条斑病(红叶病)类似,必须以抗病良种为基础,杜绝病菌来源为前提,秧苗防治为关键,肥水管理为重点,在初发病期施药[施药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hī yào,指施舍药物。]防治为辅助的综合措施。
1、农业防治:
① 选择抗性品种。
②消灭菌源:水稻收割后,稻草打捆运出。
③ 种子处理:水稻种子播种前用强氯精进行浸种。
④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底肥,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迟施氮肥,使禾苗稳生稳长,壮而不过旺、绿而不贪青。在水的管理方面,要平整田地,避免低洼积水;要浅水勤灌,适时适度晒田,防止串灌、漫灌,注意及时排涝。
2、适时药剂防治:
①药剂选择:可选用噻霉酮、叶枯唑、噻森铜、噻菌铜、噻唑锌、春雷霉素、氯溴异氰尿酸及20.27%碱式硫酸铜 (铜高尚),用足剂量,兑水30-45公斤喷施。间隔5-7天再施药一次,连续施药二次。
②注意事项:
施药时做到有一点治一片,有一片治一块的原则,及时喷药封锁发病中心,防止病害蔓延;
防治宜在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露水出现前进行,发病田要先打未发病的区域,最后打发病中心,对发病中心,适当增大喷药量。打完药后小心退出来,并用喷头对与衣服接触过的水稻再次喷药。打药人员的衣服到无病田打药时要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人为交叉传播;
严禁大水漫灌和串灌,以防病菌扩散,控制病害蔓延。
图片选自网络,若有侵权望联系删除!云众地服务宗旨:帮助农民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更多水稻种植技术知识,欢迎关注【云众地】,订阅“水稻知识小课堂”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