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高质量创作大赛第四季#
农友[农友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nónɡ yǒu,释义为我国民主革命初期对贫苦农民称呼。]们好,欢迎来到菜园帮,我是菜园帮的菜帮主。本期我们聊聊莴笋[莴笋(学名:Lactuca sativa L.var. angustanaIrish.)又称莴苣,菊科莴苣属莴苣种能形成肉质嫩茎的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最容易得的3种病,以及如何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莴笋好吃不好种,管理不好,就容易减产,造成农户们的损失。话不多说,我们赶紧看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吧!
一、莴笋菌核[真菌生长到一定阶段,菌丝体不断地分化,相互纠结在一起形成一个颜色较深而坚硬的菌丝体组织颗粒。]病
此病是莴笋的主要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之一,特别是在长江流域和南方沿海各省发生较重,经常造成植株或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枯死和腐烂。此病还可以危害甘蓝、萝卜、白菜、菠菜、番茄等蔬菜。
1、症状
此病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发生,莴笋受害近地面的茎部初呈水渍状,迅速向茎上部和根扩散,致使组织软腐,表面密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后变成黑色菌核。菌核在土壤中存活多年成为主要侵染来源。一般气温为20℃,相对湿度 80%以上,有利于病害发生。
2、农业防治
翻耕土地,收获后,要深翻,使菌核埋在土层深处(6 厘米以下)。增加中耕次数,必要时可与禾本科作物实行轮作。
3、药剂防治
苗床要用新土,并在播种前 3 周,每平方米用 25—30 毫升甲醛加水 2—4 升处理土壤,之后用塑料薄膜盖4-5天 通气 2 周后播种,田间要及时清除病残体。在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初期,用 40%菌核净、4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粉剂(Dustpowder,DP)是将原药、大量的填料(载体) 及适当的稳定剂一起混合粉碎所得到的一种干剂。] 1000倍液,或用 50%多菌灵[多菌灵又名棉萎灵、苯并咪唑44号。]、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 500 倍液喷雾。也可用 70%五氯硝基苯粉剂每亩 0.25 千克,拌细土 15 千克,均匀撒于行间。
二、莴笋霜霉病[霜霉病指的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此病在南方多雨潮湿的地方发病重。
1、症状
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植株的下部或外部叶片先产生淡黄绿色病斑,有时病斑受叶脉限制多角形,以后病斑变褐干枯。发病重时,叶片上病斑相互连结,使叶片早枯。在叶片背面病斑上密生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孢子囊梗。此病以菌丝或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成为主要的病菌来源。在气温 15—17℃连续阴雨,病害流行。
2、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就应该赶紧喷药,喷药时必须认真仔细,全面喷到,特别是老叶背面,农友们经常会忘记。常用药剂为 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任选一种即可。切记一定要及时。
三、莴笋灰霉病[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
1、症状
灰霉病主要为害莴苣的茎基部,发病初期,茎基部呈水渍状病斑,扩展后茎基部腐烂,上面产生灰褐色霉状物。天气干燥的条件下,病株干枯死亡。此病以菌核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主要侵染源。
2、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保护地要加强通风,露地要及时排积水。合理密植,及时打掉老叶和清除病残株。收获后要深翻土壤,以减少菌源。在发病初期,可用 50%速克灵、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50%多菌灵或托布津 500 倍液,隔 7—10 天浇 1次,连喷 2—3 次。
菜园帮总结:
相信农友们看到这里,一定会受益多多。我们农友们种菜,最怕的就是蔬菜得病。辛辛苦苦不说,感情也伤不起。以上三种莴笋的病害防治,适用大部分根类蔬菜,只要方法得当,管理及时,都是可以避免的。希望能帮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