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下长大的朋友想必都见过不少野草,有的野草能做成菜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野菜,吃完对身体有好处。如今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尝鲜可以,常常吃就会腻了。上了年纪的老人,很少有爱吃野菜的,因为年轻的时候吃太多了,家里条件不好时,野草就是用来充饥的,能吃到吐,都吃不没。
它们完全应了那句话:“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房前屋后,每到气温升高的时候,就能看到许多野草的身影,它们就像是蚂蚁一样,遍布在乡村各个角落。家里有庄稼[庄稼,最为普及的应是人们日常所食用的一些谷物,最为盛行的,即为“五谷”一说是黍、稷、(大、小)麦、菽(大、小豆)、稻;一说是黍、稷、麦、菽、麻。]的,对野草可谓是十分痛恨,因为大部分野草都会影响庄稼生长,必须除之而后快。
不过我们今天介绍的这种野草,它不只是单纯的野草,它还是一种中药材[是指在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原生药材。],药商不惜花高价购买,它的名字就叫“半夏[天南星科半夏属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玉米地里很常见。不熟悉它的人,在给庄稼除草的时候,常会把它当成[当成,拼音dàng chéng,指[动]当(dàng)做:看错了眼。]杂草,会将它当成普通野草一起清理掉,那可真是太可惜了。
半夏在我国分布得非常广,长江流域、东北、华北等地区很容易就能看到,就连在西藏,也能看见半夏的身影,就是较为少见,它生长于海拔2500米以下,生命力十分顽强,半夏的根茎特别发达,块茎为圆球形,药用价值很高,无论是冬季还是其他季节,都可以采挖。
半夏生于夏至日前后,耐阴,在适度遮光的条件下,半夏会长得很强壮。温度为23℃至29℃时,半夏的长势更好一些。它对土壤没有太大的要求,湿度不要太高,它就不会出现烂茎、烂根等现象。盛夏季节,只要照顾得当,半夏也能生长得很好。
有些地方种玉米的时间比较早,夏至前后玉米已经长得不错了,长在玉米田里的半夏,便成了一些人眼中的“钉子”。不过认识半夏的人,会等上一段时间再将它们挖掉,这样就又多了一份收入。除了玉米地,草坡、田边等处也能发现半夏的身影。
“半夏”这个名字的由来,传说在多年之前,一位叫白霞[白霞,女,主任医师,从事耳鼻咽喉科及美容整形临床工作25年,擅长于面部(耳、鼻、眼)整形手术、面部年轻化微整形、鼾症的治疗及耳鼻咽喉科疑难病的诊治。]的女子,她因为太过饥饿,在田野里挖到了半夏的茎块,直接就放到嘴里吃了,结果把自己弄得大吐特吐。但她却意外发现半夏对治咳嗽有帮助,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当地人,还教会了当地人如何正确使用半夏,当地人非常感谢她。
可由于半夏块茎含有丰富的浆液,有一天,白霞在河边清洗半夏的时候,不小心滑入河中丧命了。为了纪念她,当地人把这种药命名为“白霞”,传着[传着,是汉语词汇,拼音是chuán zhe,释义为将明显确实之事传示于人。]传着,因为半夏在夏秋季可以采收,就成了“半夏”。
年纪微长一些的朋友,在童年回忆中,或许会有这样的情景,一群小朋友将挖出来的半夏块根当成香芋,互相嬉笑打闹,饿了就会吃一口,咽下去的那一瞬简直悔不当初,仿佛失去了味觉一般,嘴里麻的不行,满嘴只有苦味,后面被村里的土郎中给救了。
半夏虽然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但它是决不能直接拿来吃的,因为半夏整株都带毒,味道还很不好。但半夏的药用价值可是不容小觑的,在多部医书中均有记载,半夏有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的功效。在医学界,半夏还是蛮有名的药草。当然了,不懂医术的人最好不要盲目食用,容易把自己送到医院里。
呈球形的半夏,有些不太好认,早些年农药、除草剂等东西没那么多,知道半夏的人不在少数。如今在玉米田里能看到的半夏变得特别少了,即使在乡下生活,都不一定认识它。所以现在半夏更加珍贵了,野生的挖到了,定能卖个好价钱。
近几年中药材成了农村较为受宠的经济作物之一,可对种植中药材不了解的人,又急切地想要靠它赚钱,最后往往以失败告终。无论是人工费还是管理所需要耗费的精力,都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住的。种植中药材还得拥有一定的运气,万一碰上行情差的时候,一样要赔钱。
当大家都知道有一种东西可以卖出好价格时,那这种东西就会慢慢变得廉价,毕竟同行竞争挺可怕的。所以不建议盲目闯进去,以免身心受伤。家里有小孩的,种植这种整株带毒的药材,可就要加倍小心了,以免孩子好奇心旺盛,**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