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唑草酮
唑草酮的优势在于其杀草谱真的很广,而且速度很快。对小麦[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东地区。]田常见也是发生抗性最明显的的猪殃殃[猪殃殃(bedstraw ,亦作cleavers),茜草科(Rubiaceae)拉拉藤属植物。]、荠菜、播娘蒿等杂草[杂草是指生长在有害于人类生存和活动场地的植物,一般是非栽培的野生植物或对人类无碍用的植物。]效果[效果,英译effect; effectiveness,是由某种动因或原因所产生的结果;后果。]很好,药后2-3天就可以见效。如果剂型做的好,且掌握住在杂草萌发早期的时候施药[施药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hī yào,指施舍药物。],唑草酮单剂就可以解决小麦田的阔叶杂草问题。特别是在近年婆婆纳的危害面积已逐年上升并逐步成为区域主导草相时,唑草酮对婆婆纳的高效更增加了其广阔的市场前景。
据2016-2017年河南柘城的药效研究大田试验,10%唑草酮WP16克/亩处理,施药时为当天最高气温10℃,地里的阔叶杂草草龄较小,大多2-4叶期,药后31天对猪殃殃、播娘蒿、荠菜、繁缕、泽漆、婆婆纳等杂草的株数防效达到100%。同年阜阳的试验,相同处理对于3-5叶期的播娘蒿、婆婆纳等阔叶杂草药后88天株数防效为98%。
在2017-2018年安徽萧县的药效试验中,施药时播娘蒿、猪殃殃、荠菜、婆婆纳等杂草草龄已较大,且密度较大,施药当天气温为-3—10℃,10%唑草酮WP16克/亩处理药后85天鲜重防效70%;24克/亩处理鲜重防效80%;10%唑草酮WP16克/亩+288克/升氯氟吡氧乙酸EC45毫升/亩处理株数防效95%。6%双氟磺草胺·唑草酮SE30毫升处理株数防效为96%。
在使用唑草酮防治麦田杂草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含唑草酮的药与乳油制剂混用,可能会影响唑草酮在药液中的分散性,加重唑草酮药害。
(2)该药没有内吸活性,喷雾必须均匀周到,以保证除草效果。
(3)在杂草密度过大或草龄过大时需适当加大用药量,同时加大用水量,喷匀喷透,不宜重喷漏喷,以提高除草效果,防止麦苗产生药斑。
(4)按推荐剂量正常施用唑草酮,有时麦叶上会出现灼伤斑,特别是在气温稍高时用药,药斑更明显。一般能在短期内恢复生长,对最终产量没有影响。
实际推广应用中,推荐年前或年后早期气温尚未大幅回升时用药,安全性更有保障,并能很好地控制杂草的复发现象。如施药期偏晚,气温已回升至日最高气温达20℃以上时,则用水量要加大,以降低可能的药害风险。
2、唑啉草酯
唑啉草酯为苯基吡唑啉类除草剂[除草剂(herbicide)是指可使杂草彻底地或选择地发生枯死的药剂,又称除莠剂, 用以消灭或抑制植物生长的一类物质。],作用机理为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剂。造成脂肪酸合成受阻,使细胞生长分裂停止,细胞膜含脂结构被破坏,导致杂草死亡。对于看麦娘、日本看麦娘、菵草、硬草、野燕麦、多花黑麦草都有较好的效果,据2012年和县的药效对比的大田试验,唑啉草酯处理对于看麦娘和菵草的株防效达到97%,明显优于甲基二磺隆处理。2018年春在抗性区域安徽天长的大田试验显示,在日本看麦娘密度较大且4-6叶期时施药,2.5%唑啉草酯EC200毫升/亩对大龄日本看麦娘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药后38天鲜重防效达到80%;300毫升/亩效果突出,药后38天鲜重防效达到93%。
拔节期使用2.5%唑啉草酯EC500毫升/亩,从2018年天长的试验看来,不但对小麦很安全,对同样已拔节并长高至30-40厘米的大龄的日本看麦娘仍然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虽然唑啉草酯与芳氧苯氧丙酸酯类(Fop)和环己烯酮类(Dim)等除草剂同属于ACCase抑制剂,但由于唑啉草酯具有全新的化学结构,其作用位点有所不同,所以它与前述除草剂无交互抗性。这一特性为唑啉草酯在抗性治理领域增设了一片发展的空间。
唑啉草酯一般施药后48小时敏感杂草停止生长,3~4周杂草彻底死亡;对小麦安全性高,不良气候条件下施用,也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和最终产量;药物在土壤中降解快,很少被根部吸收,土壤活性很低,对后茬作物无影响;耐雨水冲刷,施药后1小时遇雨基本不影响除草效果。正是因为这些优点,唑啉草酯与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其他麦田除草剂相比,竞争力更强。
可以想像唑啉草酯+异丙隆[异丙隆呈白色粉状,可防除一年生杂草,对眼睛、皮肤和黏膜有**作用,一般不会引起全身毒性。]在以日本看麦娘为主要草相的地区应该是个比较不错的组合,可靠性较强。此组合也可推广应用于菵草区域。
唑啉草酯对部分地区多发的早熟禾、节节麦、雀麦基本无效。
3、异丙隆
异丙隆为取代脲类选择性除草剂,是一种内吸传导型土壤处理剂兼茎叶处理剂。药剂被植物根部吸收后,传导并积累在叶片中,抑制光合作用,导致杂草枯死。
异丙隆既可以用于苗后除草,也可以用于小麦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其施药窗口较宽,小麦播种后至杂草出苗期间到杂草拔节均可施药,用于封闭最佳施药时期为播种后10-15天,杂草正在陆续萌发出土期间。杂草出齐后使用异丙隆,需越早越好,早期使用用药量更低,效果更好。异丙隆苗前封闭、苗后早期、苗后中、晚期施药一般使用剂量分别为:80克、120克、160克/亩活性分子。
在安徽天长的试验发现,50%异丙隆WP如单用,年后日本看麦娘草龄大密度大时,300克/亩也可以解决问题,不过速度较慢,药后30天杂草才逐步死亡。
500克/亩正常使用没发现对小麦有明显药害发生(只是在药后8天前后少数小麦植株尖部出现有开水烫状,后逐步恢复),且除草速度大大加快,药后10-15天已有部分杂草枯黄。
异丙隆同样有较好的配伍性,与甲基二磺隆、啶磺草胺等桶混使用时,能大大促进除草效果和除草速度。相关数据可参看附表1。
可以说,异丙隆已成为长江中下游流域小麦田除禾草必备良药。
之前提到的异丙隆+唑啉草酯组合同时也可作为小麦拔节期“补火”使用,当施药过晚,小麦已拔节,杂草已长大,或者前期施药效果不显著时,使用此组合,往往也既安全,又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当然,异丙隆在小麦拔节期间使用并不十分安全,用药量宜控制在100克有效成份/亩以内。
提到异丙隆,不得不提到其药害风险,其药害主要来自寒流,也就是气温突然下降。药害表现前期施药主要为“开水烫状”,后期施药主要表现为“白粉状”,严重时,比如小麦苗弱又遇强寒流时,也可至小麦死亡。主要可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规避:
(1)、提早用药,避开寒流;
(2)、控制好用量,按推荐剂量使用;
(3)、加强田管,通过播种时浅旋耕及降温前及时灌水保湿提高抗寒性。
4、吡氟酰草胺[属低毒除草剂。]
该药属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抑制剂。导致叶绿素破坏及细胞破裂,植物死亡。是广谱的选择性麦田除草剂。土壤中残效期较长,适合苗前或苗后早期使用,吡氟酰草胺在播种期至初冬施用,在土壤中的药效期较长,可兼顾后来萌发的猪殃殃、婆婆纳、堇菜等,对春季延期萌发的杂草药效稳定,基本上不受气候条件影响。
适用于小麦田防除猪殃殃、牛繁缕、婆婆纳、马齿苋、龙葵、繁缕、大巢菜、田旋花、鼬瓣花、卷茎蓼、酸模叶蓼、柳叶刺蓼、反枝苋、鸭跖草、香薷、遏蓝菜、野豌豆、播娘蒿及小旋花等各种阔叶杂草。
2017-2018年安徽省长丰县小前郢村的封闭试验表明,50%吡氟酰草胺WP30克/亩药后118天对猪殃殃、牛繁缕、野胡萝卜苗、通泉草等阔叶杂草株防效达98%。
2017-2018年安徽省和县姥桥镇盛旺村的封闭试验中,对荠菜、大巢菜、粘毛卷耳、婆婆纳均有较好的封闭效果,阔叶杂草不出苗或出苗后白化抑长至死亡。
吡氟酰草胺对野老灌的效果有待继续考察,对禾草有效果,但一般,待继续验证,对蓼的效果一般,长丰的试验中,后期田间出现较多蓼,已长大长高,但相对空白对照区蓼的株防效也达到70%。
据南京农业大学董立尧教授研究,吡氟酰草胺对野老灌和大巢菜效果不很理想。
吡氟草胺在冬小麦芽前和芽后早期施用对小麦生长安全,但芽前施药时如遇持续大雨,尤其是芽期降雨,可以造成作物叶片暂时脱色,但一般可以恢复。
附表1:2018年春安徽天长禾草系统性试验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