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如霜霉病[霜霉病指的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晚疫病[病原中文学名: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界:真菌界 门:真菌门(Eumycophyta) 亚门: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 纲:卵菌纲(Oomycetes) 目:霜霉目(Peronosporales) 科:腐霉科(Pythiaceae) 属:疫霉属(Phytophthora)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幼苗、成株均可发病,可为害叶、茎、果,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炭疽病[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致,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蔓枯病[又称“黑腐病”,主要露地雨季发生,茎、叶、瓜及卷须等地上部受害,不危害根部。]等,这些病害具有扩展迅速,危害严重,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困难,因此,在防治时,一般都要以预防为主,选择优秀的预防药剂[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是防止这些病害流行的最佳方法。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优秀的保护性杀菌剂[杀菌剂是用于防治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的一类农药。],防治流行性病害的扩展,效果十分突出。

这个保护性杀菌剂,比百菌清强几十倍-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这个保护性杀菌剂,比百菌清强几十倍-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药剂简介

56%嘧菌·百菌清悬浮剂[防沉淀剂一般指悬浮剂。]是一个耐雨水冲刷的保护剂杀菌剂,杀菌谱广,可用于防治多种作物上的病害。该产品由两种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混配而成,非常适合抗性管理和病害综合治理,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半知菌是指一群只有无性阶段或有性阶段未发现的真菌。]卵菌纲引起的病害如霜霉病、霜疫霉病、早疫病、炭疽病、蔓枯病等均有很好的效果。

这个保护性杀菌剂,比百菌清强几十倍-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作用机理

56%嘧菌·百菌清悬浮剂嘧菌酯是能量抑制剂,通过抑制病原菌呼吸产能过程而使孢子萌发和菌丝侵染受到抑制;百菌清是酶活性抑制剂,通过钝化真菌细胞中磷酸脱氢酶的活性而导致真菌死亡。56%嘧菌·百菌清兼具触杀和内吸活性,可以杀死已侵染的病菌,达到防治病害的效果。

这个保护性杀菌剂,比百菌清强几十倍-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主要特点

(1)具有双重保护机制,阻止病菌孢子的萌发;

(2)耐雨水冲刷,即使在潮湿、多雨情况下使用,表现也很稳定;

(3)适于抗性管理,单用即可,无需混配

(4)具有调节植株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等功效

(5)杀菌谱更为广泛,对真菌类的卵菌、担子菌、半知菌、子囊菌、接合菌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6)延缓了单一用药[用药出自《吕氏春秋·荡兵》,解释:指下药,使用药物。]作物容易产生抗药性的问题。

这个保护性杀菌剂,比百菌清强几十倍-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使用方法

(1)防治番茄早疫病、晚疫病,在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前或发病初期用药,可用56%嘧菌·百菌清悬浮剂75-120毫升/亩。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

(2)防治黄瓜霜霉病、褐斑病、炭疽病,用56%嘧菌·百菌清悬浮剂600-800倍液喷洒,发病株,在发病前期、中期、后期均有良好治疗效果,用药后叶片光亮柔软,增强光合作用,从而增产和提高黄瓜质量。

(3)防治辣椒炭疽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药,可用56%嘧菌·百菌清悬浮剂80-120毫升/亩。兑水30-50公斤,对叶面均匀喷雾,一季使用3次,基本上可有效预防疫病、炭疽病的发生。

(4)防治西瓜蔓枯病,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药,可用56%嘧菌·百菌清悬浮剂75-120毫升/亩。兑水30–50公斤,对全株均匀喷雾,一季使用3次,基本上可防止蔓枯病、炭疽病、疫病等病害的发生。

(5)防治荔枝霜疫霉病,在荔枝上,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转色期的时期用药,可用56%嘧菌·百菌清悬浮剂500-1000倍液叶面均匀喷雾,施药间隔7-10天。遇到连续阴雨,需要重点防护,可有效预防霜疫霉病的发生。

这个保护性杀菌剂,比百菌清强几十倍-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注意事项

(1)该药剂为保护性杀菌剂,用药越早越好,如果能在病害发生前用药,会对植株有良好保护作用,增强免疫力。

(2)在连续降雨,或病情压力较大的条件下,或在作物的快速生长期,建议使用较高剂量,或适当缩小施药间隔。

(3)嘧菌·百菌清药剂中含有的嘧菌酯,对苹果树敏感,建议避免在苹果园上使用本品;百菌清对葡萄的某些品种敏感,因此也不建议在葡萄园上施药。

(4)为减少抗性的发生和发展,建议在整个作物生育期使用不超过3次,并与其他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轮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