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叶蝇[潜叶蝇属双翅目潜蝇科, 主要以幼虫在植物叶片或叶柄内取食, 形成的线状或弯曲盘绕的不规则虫道影响植物光合作用, 从而造成经济损失。]是蔬菜上的重要害虫,主要通过幼虫[幼虫,是动物个体发育中颇具形态和生理特点并有胚胎性质的发育阶段;一般具有暂时性专有器官或构造以适应其独自生活方式的需要,但在直接发育形式下的幼体则无此情形。]蛀食寄主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不规则虫道,部分雌成虫[成虫(adult,imago)生物学概念,为幼虫、若虫的对应词。]还可刺伤寄主叶片并进行取食,不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且严重降低各类作物产量,甚至导致绝收。
潜叶蝇中的几个典型代表
①入侵种中主要包括美洲斑潜蝇[斑潜蝇,Liriomyza ,又称鬼画符,属于双翅目潜蝇科害虫。]、南美斑潜蝇、三叶草斑潜蝇和番茄斑潜蝇。
几种入侵斑潜蝇的鉴别特征
注:从左至右分别为头部、翅脉、雄虫外生殖器、为害[基本信息为害详细解释“为害”一词中的“为”相当于“使”,古代就有这种用法。]状,由何娅婷老师绘制。
美洲斑潜蝇:成虫、幼虫均可危害,成虫在叶片正面取食和产卵,幼虫从叶片正面潜入叶片和叶柄危害,叶片上表皮出现典型蛇行虫道,一般**过叶脉,喜食茄科[茄科(拉丁学名:Solanaceae),是管状花目下的一科植物,约有80属,3000种,广布于热带及温带地区,主产美洲热带。]、豆科、葫芦科[葫芦科(拉丁语学名:Cucurbitaceae)是植物界中的一个科,其中包括黄瓜、南瓜、丝瓜、西瓜等常见的蔬菜和瓜果。]和菊科等,不能为害禾本科。
南美斑潜蝇:成虫用产卵器把卵产在叶片中,孵化后的幼虫在叶片上、下表皮之间潜食叶肉,虫道粗宽,常呈块状,不连贯,寄主范围广,喜食豆科、葫芦科、茄科、菊科、苋科等。
番茄斑潜蝇:成虫在叶片正面取食和产卵,刺伤叶片细胞,幼虫孵化后潜食叶肉,呈曲折蜿蜒的食痕,虫道可穿过叶脉,有黑色条形粪便分布其中,寄主范围较窄,主要发生在茄科作物上。
三叶草斑潜蝇:虫道在上表皮呈不规则线状伸展,终端不明显变宽,喜食菊科、葫芦科、豆科、茄科等,其中旱芹是其嗜食寄主。
②本地种中主要有豌豆彩潜蝇和葱斑潜蝇。
豌豆彩潜蝇
葱斑潜蝇
豌豆彩潜蝇:以幼虫在叶片内潜食叶肉,造成盘旋形弯曲潜道,导致叶片枯萎,较耐低温,在十字花科作物上为害较重。
葱斑潜蝇:以幼虫在葱类蔬菜叶片上潜叶为害,虫道黄白色,是连续的,且比较直,主要为害大葱、韭菜、洋葱、大蒜等百合科葱属蔬菜植物,以大葱受害最重。
潜叶蝇的危害特性
①取食范围广:如美洲斑潜蝇可危害22科110多种寄主植物[ …],而南美斑潜蝇已发现的寄主植物更是高达39科287种。
②繁殖能力强:潜叶蝇产卵量高,发育历期短,且卵产于叶片内部不易受伤害。
③化防效果差:由于潜叶蝇“潜道式”的危害特性,化学药剂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效率低。且大量的化学农药的使用不仅效果不尽人意,而且增加了农药残留,致死了自然天敌,并且还使潜叶蝇产生了抗药性。
潜叶蝇的综合防控
农业防治:清洁田园,及时处理残茬枯叶,铲除杂草,将其集中深埋或沤肥,减少菜田内成虫羽化数量;合理安排茬口,穿插种植非喜食植物,以拆桥断代;蔬菜收获后清园耕翻,消除虫蛹,保护地结合高温闷棚。
物理防治:铺设防虫网;悬挂黄板或胶条粘蝇;轻微发生人工捏杀。
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如姬小蜂、金小蜂等,设施栽培可主动释放。
药剂防治:由于潜叶蝇发生世代重叠,没有明显的代次划分,建议在成虫活动高峰和幼虫1~2龄期第一次施药,隔7~10天再喷药1次,共防治2~3次。药剂可选择灭蝇胺、阿维菌素、溴氰菊酯、噻虫嗪等。
本文由农业助手团队编写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农业助手。勿修改文章内容,修改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