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民耕作水平较低,尤其是在施肥[施肥,是指将肥料施于土壤中或喷洒在植物上,提供植物所需养分,并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农业技术措施。]方面,存在较多误区[《误区》是由郎咸平等著,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容易出现施肥不当的现象,造成施肥后肥效[肥效就是肥料施入土壤后所发生的效力,也就是肥料施入土壤后对作物所产生的增产效果。]差、慢,甚至造成植株死亡。因此,追肥[追肥,是指在植物生长期间为补充和调节植物营养而施用的肥料。]用尿素好还是复合肥[复合肥料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状好等优点,对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好呢?有哪些误区需要注意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追肥用尿素好还是复合肥好_有哪些误区-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误区一:施肥时越靠近植株茎部,肥料越易被吸收[吸收(英语:absorption,日语:すいとる),一般用在医药科学、物理学、生物学里,和生产、排泄意思相对。]

这是在农村中存在较多的现象,这种施肥方法存在较大的危害。因为植物吸收营养成分的部分是在根毛区,植物茎及根(根毛区除外)吸收营养成分很少或不吸收。

施肥时赿靠近植株茎部(幼苗期除外),肥料离植株营养吸收部位越远,因此越不容易被吸收,如果施肥过多,浓度过大,则容易出现“烧苗”现象的发生。

因此,施肥时应根据植株的地上部生长情况及**部根系生长情况确定施肥位置,确保施肥果。

误区二:农作物[作物,拼音是zùo wù,指油料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出现缺肥现象后,再施肥

肥料施入后,在水田需要3-5天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在旱地一般需要5-7天后才能被吸收利用,因此农作物出现缺肥现象后再施肥,则会造成作物缺肥时间加长,造成减产,所以,施肥工作应根据农作物需肥特性进行,水田提前5-7天施肥,旱地提前8-10天施肥。

同时,农作物的养分[有营养的物质或化合物;尤指被绿色植物摄取的和有机合成中应用的化学元素或无机化合物(如硝酸盐) 。]吸收也与光、温、水、施肥方法(如干施、淋施、根外追肥等)有关。光照强、温度高、水分足则加快作物养分的吸收,相反,则吸收放缓。

根外追肥因养分直接被叶片吸收,所以快,可迟施,但浓度要低,以防损伤叶片,淋施可使肥料直接渗入植株根部,较快,也可适当迟施,干施肥效慢,应早施。

误区三:只要农作物营养生长[营养生长是指植物的根是由种子胚根长成的。]好,就能获得高产

农作物的生长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二个阶段(叶菜类、**类作物除外)。生长前期施足氮肥,能促进营养生长,但如果在生殖生长期偏施氮肥,则会造成作物贪青,影响生殖生长,阻碍营养物质的转化,反而使产量低,品质下降。

因此应根据作物生长情况进行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促营养生长,中后期以氮、磷、钾配合施用,以促进生殖生长,提高产量。

误区四:只要施足肥料,就能获得高产

各种作物全生育期[一般是指作物自播种(或出苗)到成熟所需要的天数,即整个生育期所经历的时间。]以及不同生育时期所需养分种类及数量均有所不同。如果施肥时不根据作物的需肥特性进行施肥,一是使作物出现缺素症、抗逆性以及抗病性下降,造成产量低、品质下降。

二是使部分作物需要量少或基本不吸收的养分残留或流失,造成肥料浪费。因此,应根据植株的生长特性决定施肥的种类和数量,发挥肥效。

误区五:只要施入肥料,就会有肥效

施肥的肥效与土壤特性、作物养分吸收特点、肥料养分释放特性以及水、气、热等诸多条件有关,如果没有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则极易造成养分流失、缺肥等现象的发生。

沙质土肥效快,但流失也快,因此,应根据少施、多次施的原则进行,粘壤土肥效慢,应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钾肥易溶性好,但流失也快。

因此,应根据作物的需钾特性及时施肥,有机肥[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磷肥肥效慢,流失也少,应早施,碳铵挥发性强,可与有机肥或磷肥堆沤1-2天后施肥,可减少养分的散失。

误区六:只注重施肥数量,不注重养分含量

现在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复合肥,因单位价格较低,在农村应用较为广泛。这些复合肥普遍存在有效成分含量低或三大元素中某种元素含量很低或根本不含的现象。

但农民对这些情况重视不够,仍延续高含量复合肥的施肥习惯,结果施入的氮、磷、钾不足,造成作物缺肥、缺素症的发生,影响产量和质量。

因此,在使用这些复合肥时,应了解这些复合肥氮、磷、钾的含量,并根据各种作物需肥特性,配合使用氮、磷、钾等单元素肥,确保作物正常生长。

误区七:施肥越多,效益越高

根据报酬递减原理,当施肥达到一定数量后,投入产出比下降,效益下降。如果施肥过多,则会造成减产。

因此,应根据作物全生育期的需肥特性、土壤肥力、作物的种植密度等,以供给充足但不浪费的原则,找出施肥方案进行施肥,发挥肥效,增加经济效益。

误区八:只注重大量元素施入,不注重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存在量极少,通常指低于人体体重0.01%的矿物质。]施入

大量元素是作物赖以生长的基本元素,但有些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生长时期对某种微量元素需要量较多或土壤缺乏微量元素,如果不增施微量元素,则会造成植株畸形、落花落果、产品产量及品质下降等。

因此,在施足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的同时,必须针对作物的需肥特性及土壤养分构成情况,配合施用铁、锰、锌、硼等多种微量元素,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误区之九:只施底肥,不追肥

时下很多用户怕麻烦,施了基肥以后,就不再追肥,这种施肥方法是不科学的。作物在早期对养分需求较少,施足基肥后确实能够保证长时间作物对养分的需求。

但即使是一些后劲比较足的肥料,其肥效持续期也是有限的,特别对于保肥保水能力较差的土壤,不及时追肥更容易造成脱肥现象。所以,对生长期超过2个月的作物应适当追肥,保证作物在生长旺盛期对养分的需求。

误区之十:果树看花施肥

果树花多花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树势,要让果树第二年花芽分化多,坐果多,上一年就应施足肥料,特别是果后施肥重要,因为摘果以后果树大伤元气,这时应及时补充养分,恢复果树元气,增强果树的抵抗力,保证第二年果树的生产能力。

有些人喜欢施过冬肥,虽然有用,但不是的时机,因为果树吸收养分的重要部位是在根部,入冬时,树的根系几乎处于休眠状态,吸收养分的能力很弱,果树施肥时机是在摘果后落叶前。看花施肥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果树显的大小年现象。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追肥的相关信息,希望以上信息可以为大家带来帮助,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农资的新消息,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关注后你也可以留言回复想了解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