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是植物[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并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地衣及绿藻等熟悉的生物。]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但是从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看, 人们不是考虑植物缺氯问题, 倒是普遍担心含氯化肥[化学肥料简称化肥。]会把氯离子[离子是指**由于自身或外界的作用而失去或得到一个或几个电子使其达到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或2个(氦**)或没有电子(四中子)的稳定结构。]带入土壤[土壤(英文名称:Soil)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使土壤中盐浓度提高,进而引起作物[作物,拼音是zùo wù,指油料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氯害。农民对氯元素和含氯化肥存在一定的误解,人们往往到了谈氯色变的地步,很多农民不用含氯化肥。
其实土壤环境本身对氯有一定的容量,加上氯在土壤中的含量基本处于一个恒定值,并不存在累积效应,因此合理使用不仅不会对土壤和作物造成毒害,反而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今天我们主要从含氯化肥的定义,氯对植物的影响,施用[施用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shì yòng释义:1. 施行,实行。]含氯化肥要考虑的问题以及如何施用含氯化肥,这4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大家合理使用含氯化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氯元素与含氯化肥的定义
氯元素是作物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远远高于其他微量元素。主要分布在植物茎叶营养器官中, 只有小部分在籽粒或贮藏器官中。这也是为什么谷类作物耐氯力强的原因。
含氯化肥是指肥料中含有氯离子的一类化肥,如氯化钾[氯化钾,化学式KCl,无色立方晶体,常为长柱状。]、氯化铵[氯化铵,简称氯铵。]、农盐等。早在300年前,在福建等沿海地区就有使用氯化钠(食盐)作为肥料的记载,进一步证明了氯对作为的有效性。
2、氯对植物的作用
氯作为一种必需的营养元素,直接参加希尔反应(希尔反应是指叶绿体借助光能使电子受体还原并放出氧的反应),并能维持细胞的正常膨压,调节气孔 开放,提高酶的活性和植物抗 病性。但过量的氯能使酶的活性失调,养分吸收受抑制,叶绿体含量和光合能力下降,轻者影响农产品品质,重者使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受害死亡。
2.1 植物对氯的吸收与营养功效
氯在植物体内主要以氯离子的形式行使其营养功能,其所有的特性以及对植物的影响,都与它离子态的形态分不开。
(1)作为陪伴离子,影响其他离子的吸收;
由于陪伴离子效应,氯能够促进阳离子的吸收,抑制阴离子的吸收。因此,氯能促进钾离子K+、铵根离子NH+4 的吸收, 而在氯浓度高时 , 则会抑制硝酸根离子NO-3 、磷酸二氢跟离子H2PO-4离子的吸收。蔬菜作物施用含氯化肥比如氯化铵,能够减少硝酸盐含量,提高蔬菜的品质。
(2)氯在维持细胞渗透压、保持电荷平衡,增产抗逆;
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 从而促进植物增产 。由于氯在调节气孔开闭和维持细胞膨胀压等方面的作用, 因而能增强某些植物的抗旱能力。氯通过植物营养生理和生态离子平衡,减轻植物病害,抑制植物病害发生。
(3)抑制氮素硝化作用,减少氮肥转变为硝态氮而淋失,有利于延长氮肥的肥效;
对于生育期比较长的作物,在等氮量一次性基施的条件下,氯化铵与尿素一起施用比碳铵和尿素一起使用,产量更高。
(4)组成植物体内酶的活化剂和激素,维持正常代谢;
植物体内的某些酶类必需要有氯离子Cl-的存在和参与才可能具有酶活性。乙烯含量变化也受 Cl-的促进和调控作用 ;甜瓜果实用 CaCl2 处理与其他钙盐处理相比,能使果实产生更多的乙烯(C2H4), 从而使果实呼吸高峰期提早出现,加速了果实的成熟,促进了甜瓜果实的提早上市。
2.2 氯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在作物对各种养分离子吸收的过程中,由于氯的移动性非常大,因此壤、水体中的 Cl-易被植物吸收 ,而且大多数植物吸收Cl-的速度很快,很容易造成奢侈吸收氯在大多数植物体内积累过多会产生毒害作用。主要有3个方面的影响:
(1)氯能够破坏细胞超微结构,危害植株生长;高氯环境下的作物,细胞膜系统遭到破坏,细胞结构崩溃,细胞壁基质不均匀,出现质壁分离的现象。
(2)氯也能抑制硝酸还原酶的活性,而提高过**物酶的活性;硝酸还原酶是植物利用氮素的限速酶,因而高氯使氮素代谢受阻。过**物酶使植物体内激素发生分解,细胞停止生长,从而抑制了作物的发育。
(3)高含量的氯能降低植物体内叶绿体的含量和光合强度 ,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比如烤烟吸收过量的氯,会影响烤烟的可燃性,使烟叶很快就燃尽,而且口感变差。一般中国烟草对烤烟中的钾氯比有规定,对于土壤含氯低的地区,可以少量使用氯化钾,其他地区则慎用。
3、使用含氯化肥应该考虑的3个方面
使用含氯化肥,一般要考虑3各方面,第一使土壤氯的背景值(下图),第二使植物的耐氯能力,第三使氯在土壤中的移动。
我国土壤含氯等级及分布
3.1 植物的土壤氯容量
土壤中含氯量高低也是合理施用含氯化肥的基本前提,概括起来可分为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Ⅰ型:中、 低含氯量土壤 (50-150 mg/kg),绝大多数作物都可以按照作物氮、钾需要施用氯化铵NH4Cl 、 氯化钾KCl肥 ;只有耐氯力很弱的莴苣 、 烤烟等不宜施用 NH4Cl,但可适量施用 KCl。
Ⅱ型:高含氯量土壤 (200-300 mg/kg),多数作物可以施用 NH4Cl、 KCl;耐氯力弱的作物不宜施用含氯化肥。
Ⅲ型:含氯量特别高的土壤 (400-600 mg/kg),多数作物不宜施用含氯化肥;只有耐氯力特别强的作物 (甜菜、 菠菜、 谷子等)可以施用NH4Cl 、 KCl;耐氯力强的作物可以适量施用 KCl。
3.2 作物耐氯力类型划分
纠正一个概念,没有所谓的忌氯作物,只有耐氯能力强弱的差异。
(1)耐氯力强
主要是谷类作物中的水稻、高梁、谷子等,纤维作物中的棉花、麻类, 以及甜菜、菠菜等。 这些作物可以在土壤氯浓度 >600mg/kg 条件下正常生长。故在土壤含氯量不高(<200 mg/kg)的地区,这类作物完全可以按照其氮、钾需要量施用氯化铵和氯化钾,能获得与不含氯的氮、钾肥同样的优质高产效果。
(2)耐氯力中等
主要是谷类作物中的大麦、小麦、玉米等, 豆类作物中的蚕豆 、豌豆 、大豆等, 油料作物中的油菜 、花生等, 蔬菜中的萝卜、蕃茄、黄瓜等, 以及糖料作物中的甘蔗,耐氯临界值300-600 mg/kg。在土壤含氯量不高的地区 , 这类作物完全可以按常量施用氯化铵和氯化钾。但像甘蔗等耐氯力中等偏下的作物 ,完全可以按其需钾量施用氯化钾,最好少用或不用氯化铵。
(3)耐氯力弱
即只能适应在土壤氯浓度 <300 mg/kg 条件下正常生长的作物,如甘薯 、烤烟 、莴苣 、白菜、草莓、苹果幼树等一般不宜施用氯化铵。
但在土壤含氯量 <50mg/kg 的地区,甘薯等作物可以按其钾素需要施用氯化钾,烤烟可以适量施用氯化钾,能获优质高产效果。莴苣是对氯最敏碱、耐氯力最弱的作物,其耐氯临界值仅100-140 mg/kg,因此不宜施用含氯化肥。
3.3 氯在土壤中移动积累
由于土壤胶体带负电荷为主 , 含氯化肥带入土壤中的氯 (Cl-),一般随水移动, 土壤中残留的氯很少。
有人曾经提出一个错误的概念,如果连续20年施用含氯化肥,以后则不能再使用。这就增加了人们对持续使用含氯化肥会对作物的产量品质、 土壤肥力产生不良影响的疑虑。
有长期定位的试验表明:连续施用含氯化肥30季, 没有影响稻、麦产量品质;也没有明显影响土壤 pH 、 含钙量等土壤性质。残留量[残留量 (QMA) :是物质在成品材料或物品中的最大的允许残留数量,以 在与食品接触的每 6平方分米的表面含 1毫克表示。]随各年降雨量多少而定 。雨水多的年份 , 氯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少;干旱年份氯在土壤中残留量稍多。但在非盐渍化地区, 就某种土壤类型来看, 含氯化肥带入土壤中的氯大部分 (90 %以上)随水移失,氯在土壤中残留量少 , 就多年平均来看是一个常数,而不是累加效应。
4、含氯化肥的使用技术方法
4.1 考虑作物种类和品种对氯的敏感性和忍耐性
氯元素化肥应优先施用于水稻、小 麦、 油菜、棉花、苎麻、玉米、黑麦草、菠菜、南瓜、桃树、番茄等耐氯性强或中等耐氯的作物上;对耐氯性弱的作物,如烟草、茶叶、柑桔、葡萄、西瓜、马铃薯、紫云英等忌氯作物一般不施或严格控制用量。同一类作物不同品种之间抗氯性亦有差异, 如水稻品种之间,以杂交稻耐氯性最强,常规早稻耐氯性最弱。
4.2 选择适宜施用的土壤
含氯化肥宜施用在pH值>6.5,含钙较丰富的中性或钙质土攘上。若在酸性土壤中施用, 宜先配施石灰或其它碱性肥料,施后土壤混匀, 再覆盖深施含氯化肥。
在多雨地区或多雨季节,施用含氯化肥,氯离子可随水流失, 不易被土壤吸附积累而引起作物氯害, 在降雨量大的地区及水稻产区,适合施用含氯化肥。在盐碱地土壤中,因氯离子含量较高,应禁用含氯化肥。
而无灌溉条件的旱地、排水不良的盐碱地和高温干旱季节以及缺水少雨地区最好不用或少用含氯化肥。
4.3 掌握施用方法及用量
含氯化肥的施用,原则上应深施盖土,集中施用 。不宜作种肥直接施于种子同一位置,而应施在种子下侧 5-6 cm 处,以免影响作物出苗和生长。施用量大时,可分次追施。且要避开作物的氯敏感期。作物的氯敏感期多在苗期 ,如水稻在3-5叶期;小麦在 2-5叶期;大白菜、小白菜和油菜在 4-6叶期;柑桔、茶叶则在1-4年生的幼龄期,旱地作物在撒施后要及时中耕。
含氯化肥宜提早施用。提前施用让雨水或灌溉水淋失一部分氯离子,以避免氯过多对作物产量 、品质的不利影响。
混配肥施用。合理地将氮、磷、钾肥料混配施用或与有机肥一起施用, 既可提高含氯化肥的肥效, 又可减轻氯的不利影响。
小结:含氯化肥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合理施用,不仅可以节省生产成本,还能提高产量,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