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物[作物,拼音是zùo wù,指油料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生长过程中,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的发生[发生最早出自汉 张衡《东京赋》:“既春游以发生,启诸蛰於潜户。]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土传病害几乎算得上是最常见的病害,其发病快、传播[传播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之间,利用一定的媒介和途径所进行的、有目的的信息传递活动。]迅速,一旦发生很难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给农户朋友带来很大的困扰。绿之洲植保老师认为,想要防治土传病害需要先深入了解它。
什么是土传病害
顾名思义,土传病害就是通过土壤[土壤(英文名称:Soil)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进行传播的病害统称,目前已经发现的土传病害有100多种,其中危害比较严重的有50多种,很多我们比较熟知的病害都属于土传病害的范畴,比如:立枯病[立枯病又称“死苗”,主要由立枯丝核菌(学名Rhizoctonia solani Kuhn, 英文名Sheath Blight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侵染引起。]、猝倒病、根腐病、枯萎病[枯萎病( blight )亦称疫病。]、青枯病[病原(病原菌学名):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细菌。]以及茎基腐病等。
一般,土传病害比较容易出现在瓜类、茄果类、豆类等作物当中[当中是中国汉语里的词语,有多种意思,一种是指事情进行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大棚种植当中,土传病害发生的几率更高。
土传病害的危害非常大,比如番茄青枯病、黄瓜枯萎病、立枯病等发生后会造成作物的减产,严重的可能直接导致绝收,需要种植户朋友做好防范工作。
土传病害的特点
在很多种植户当中都是谈“土传病害”变色,这是因为土传病害很难防治,其特点有几个:
初发病时不明显:土传病害都是由根部入侵到作物当中,初期不明显,发现时一般已经到了中后期,很难进行防治;
传播非常迅速:土传病害的传播比较快,除了通过土壤之外,还会通过水和空气的流动进行传播,往往是发现了个别的病例后很快大面积出现。
造成的危害比较大:刚刚我们说过,土传病害当中危害严重的有50多种,这些土传病害发生后轻则伤枝减产,重则绝收,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除此之外,土传病害的病菌[病菌是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 和病毒,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能够长时间潜伏在土壤当中,甚至能越冬生存,直到第二年播种后入侵作物当中。
如何防治土传病害
对于土传病害的防治,绿之洲植保老师一直提倡“防大于治”,主要是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存在,因此需要做好几项工作:
定期杀菌:土传病害都是由真菌、细菌引起的,尤其是大棚内更容易滋生土传病害的病菌,因此在作物换茬的时候一定要对园区进行清理、杀菌,可以采取水淹、火烧、闷棚等方式,除此之外还需要深翻土壤,让深层的土壤暴露出来,杜绝病菌的存在。对于常年连作的土壤,可以配合80%乙蒜素4000g/公顷,即260g/亩进行土壤处理,消灭土壤残留越冬菌落。
保持环境:土传病害的病菌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和传播的,因此要注意棚内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出现高温高湿的情况发生,容易产生土传病害。另外,经常消杀、及时通风、使用腐熟的有机肥都是日常管理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实施轮作:连作是产生土传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减少连作、实施轮作是非常必要的,调整好作物之间的种植和管理工作。
管理作物:提升作物的抗病能力可以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和传播,尤其是要适当增施磷钾肥,能够有效提升作物抗逆性。
调节土壤是关键
土传病害在土壤中发生和传播,所以想要从根本上杜绝土传病害的发生,那么还是需要做好土壤的调节工作。
首先,做好轮播工作,这个也是我们经常强调的一件事,轮播能够避免土壤中滋生病菌,对于土传病害的发生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其次,减少化肥的用量,或者说是因地制宜,通过对土壤的检测以及作物的生长需求来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而不是一味地越多越好。
最后,多使用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菌剂能够很好地调节土壤活性,微生物菌剂当中还有大量的有益菌菌群,不仅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还可以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够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增加作物的生长速度。
想了解更多微生物菌剂的神奇用法,快联系绿之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