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为啥难以被除草剂杀死?太狡猾,经常装死,不过人类更聪明

芦苇在很多地方是重要恶性杂草[杂草是指生长在有害于人类生存和活动场地的植物,一般是非栽培的野生植物或对人类无碍用的植物。],芦苇生命力很强,甚至连除草剂[除草剂(herbicide)是指可使杂草彻底地或选择地发生枯死的药剂,又称除莠剂, 用以消灭或抑制植物生长的一类物质。]都“无所畏惧”,为什么芦苇难以被除草剂“剿灭”呢?

芦苇行走江湖,靠的就是三大法宝[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的建设,这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对中国新民主**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盘综复杂的“根基”,厚如城墙的“脸皮”,打不赢就“装死”。

芦苇为啥难以被除草剂杀死?太狡猾,经常装死,不过人类更聪明

芦苇为啥难以被除草剂杀死?太狡猾,经常装死,不过人类更聪明

芦苇抵御除草剂三大法宝

盘综复杂的“根基

芦苇的根状茎非常发达,经常长度超过1米,这种块茎即便被耕田机器切断,仍旧可以发出新枝,芦苇根系[根系是一株植物全部根总称。]不仅有主根,还有许多次生根、不定根,这些根系纵横交错,构建了完备的“根基”,不管是被机械切割,还是被除草剂喷洒,都难以伤及芦苇根本。

芦苇为啥难以被除草剂杀死?太狡猾,经常装死,不过人类更聪明2

厚如城墙的“脸皮”

芦苇这样根系强大杂草,人们很想通过喷施内吸性强大除草剂来杀灭,例如草甘膦[草甘膦是广泛使用的许多除草剂中的有效活性化学成分,它在欧盟的使用受到了严格的监管。],对于草甘膦(江湖人称:见绿杀)这样的除草剂来说,一般杂草,但凡叶片茎秆沾上它,药剂就可以直接传导[热从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叫做传导。]到根系,最终实现斩草又除根。

但是,芦苇茎叶具有一层蜡质层,这层蜡质能够防止除草剂“渗透”进入芦苇内部,内吸性强大的除草剂也无可奈何,因为很难进入芦苇维管束进行传导。

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芦苇”,可以头条搜索了解一下。

打不赢就“装死”

芦苇还有一个强大功能,芦苇对于外界“**”很敏感,当芦苇叶片被喷施除草剂后,芦苇的“防卫系统”就启动,综合分析做出一个决定:那就是学壁虎“断臂求生”。

芦苇就会分泌出类似脱落酸之类的激素,让叶片快速掉落,最终,除草剂还是不能够传导到根系。3-5天后,芦苇又从腋芽长出了新叶。

芦苇如果是生长在荒地或者山坡,人类一般是不会去打扰它们的,但当它们长在庄稼地时,人类就会想方设法消灭它。

为了获得粮食和棉花等衣食住行物资,人类不得不和芦苇这样的恶性杂草做斗争,芦苇太“豪横“了,跟作物[作物,拼音是zùo wù,指油料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争斗营养、水分、甚至阳光,几乎没有作物是芦苇的对手,我们对付芦苇使用较多的是喷洒除草剂,在喷施除草剂同时,我们还要保护好作物,不让作物受伤害。

芦苇为啥难以被除草剂杀死?太狡猾,经常装死,不过人类更聪明3

顽强的“芦苇”如何来消灭呢?

叶面喷洒除草剂防除[防除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fáng chú,是指预防和消除(害虫等)…]芦苇

主要针对棉花等阔叶作物:可以使用精吡氟禾草灵或高效氟吡甲禾灵来防除,每亩(667平米)使用10.8%高效氟吡甲禾灵大约80-100毫升[毫升是一个容积单位,跟立方厘米对应,容积单位的主单位是升(L)。],15%精吡氟禾草灵大约60-90毫升,均匀喷雾。

针对开荒地或者当年不种植耕地:一亩使用(667平米)41%草甘膦异丙胺盐300-400毫升+10.8%高效氟吡甲禾灵100毫升兑水60斤以上喷施。

水稻田芦苇:在50%二氯喹啉酸50-100克+尿素100-200克兑水30斤喷施,在水稻收割或闲季喷施。

玉米田芦苇:使用硝磺草酮、苯唑草酮等防除,只能防除小龄芦苇,效果不稳定。

温度高影响吸收效率不建议用药,芦苇需要在20-30公分[公分是现代词,是一个专有名词,是十进制长度计量单位。]时用药较为合适,低于20公分和高于50公分都会影响效果,20公分以下叶面积不够影响吸收,50公分以上太顽固了不好对付。

有人使用安透助剂来提升除草剂吸收效率,这是可以的,这一类助剂的原理是什么呢?芦苇表皮不是很难“渗透”吗,助剂就是“骗”芦苇打开大门(气孔),然后带着除草剂蒙混过关,进入芦苇维管束等传导系统。

涂抹除草剂防除芦苇

针对玉米、高粱等分垄的田块,可以将芦苇丛基部割断,然后用海绵等涂抹41%草甘膦原液或氟吡甲禾灵药液,也可以两者一起涂抹,能够有效的防除芦苇,这种方法可以保护好玉米等免遭除草剂药害,只是有个重大缺陷:费工。

深翻耕防除芦苇

农友收完庄稼,种植下茬庄稼前,深翻地把芦苇根翻出来,能有效减少来年芦苇复发率,也可以在芦苇萌发后,用镰刀、割草机等切断茎叶等营养体,当玉米、高粱等生长起来后,就会遮挡住芦苇的阳光,从而控制其生长。

结束语

当前的芦苇防治方法,讲到底都还不够理想,顽固的芦苇也验证了自然界的生存智慧,人类在和芦苇的斗争中,充满了斗智斗勇,在没有更好除草方法出来以前,也许这种斗争还将继续。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