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扦插繁殖技术 常春藤设施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

常春藤扦插[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繁殖技术 常春藤设施栽培[栽培指种植并培养植物。]管理病虫害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

常春藤,五加科常春藤属多年生常绿攀援灌木[吉山花瑶],气生根,茎绿色、灰棕色或黑棕色,光滑,单叶互生;叶柄无托叶有鳞片;常春藤以赏叶为主,叶形美丽,四季常青,常作护坡、绿廊、垂直绿化等使用。盆栽时,以小盆栽和垂吊栽培为主,可进行多种造型,在室内陈设[2]。

常春藤扦插繁殖技术 常春藤设施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

1 常春藤扦插繁殖技术

常春藤扦插繁殖技术 常春藤设施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1

1.1 扦插场地[场地,是指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不小于1.0km2的平面面积。]、设施的准备

应选择地势平坦、通风良好、光照充足、排灌方便、交通便捷的场地。常春藤盆栽周年生产要求栽培设施配套有降温、加温设备,以满足常春藤对温度的要求;配套喷雾加湿系统,以保证充足的环境湿度;活动式遮阳系统,满足对光照的需求;浇灌系统、施药系统、纯水系统等。小盆栽需配置栽培苗床,垂吊式栽培需配置吊挂床架。

1.2 扦插基质[曾称为“一种分析物(analyte)的环境(milieu)”,即指标本中除分析物以外的一切组成。]的准备

常春藤扦插基质宜选用优质泥炭0~5mm 或0~8mm粒径、pH 值为5.5 的育苗用基质,用前需用机器或人工搅碎,再以泥炭︰珍珠岩体积比3︰1 加入大粒(3~5mm粒径)珍珠岩,混合均匀,然后加水搅拌,使基质的最终含水量控制在60%~70%。

1.3 扦插容器的准备

根据栽培目标确定选择扦插用容器。小盆栽宜选择90mm盆径双色盆及盛放双色盆的15 孔托盘;作垂吊栽培宜选用180mm、230mm 或360mm 盆径塑料吊兰盆;用作露地栽培育苗,可选用72 孔穴盘或黑色塑料营养钵。新采购的容器无需处理,使用过的扦插容器需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粉剂(Dustpowder,DP)是将原药、大量的填料(载体) 及适当的稳定剂一起混合粉碎所得到的一种干剂。]800 倍液或7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0.5%的高锰酸钾溶液处理后备用。

1.4 插穗的准备

插穗应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上剪取,选用当年生嫩枝,插穗宜保留2 个节,下位节上的叶片去掉;个别品种节间较短,需保证插穗长度在2~2.5cm;插穗上下剪口均需剪平口;剪口在上位节以上0.3~0.5cm。

1.5 扦插时间的确定

常春藤穴盘或营养钵育苗生产周期为45~60 天,小盆栽生产周期为90~120 天, 180mm 和230mm 盆径垂吊栽培生产周期为180~240 天, 360mm 盆径垂吊栽培生产周期300~360 天。商品化育苗和栽培宜根据设施条件选择栽培方式,根据上市时间安排扦插日期。

1.6 扦插方法

1.6.1 准备:将处理好的基质填充到扦插容器中,轻墩、

勿压,备用。

1.6.2 密度:90mm 盆径每盆插13~15 条、180mm 盆径每盆插30~40 条、230mm 盆径每盆插50~60 条、360mm盆径每盆插80~90 条。

1.6.3 方法:插条现剪现用,将备好的插条均匀插入基质至插条上位叶基部。插好的容器排放在栽培床架上。

1.7 扦插繁殖期管理

控制光照3000~4000Lux、温度23~25℃、湿度保持在75%以上。宜根据场地内的环境变化适时开启喷雾系统,以调节场地内的湿度;保证温室通风良好。在以上环境条件下,扦插后1 周左右进行第1 次浇水[浇水,属于园艺学,是种植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第1 次浇水可在水中加入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同时加入500 倍艾根悬浊液,避免腐烂病的发生,同时可以促进生根。浇水量控制在能够浸润栽培基质的2/3 为宜,忌大水浇灌。扦插后2 周左右,宜进行第2 次浇水,可以加入500 倍艾根液,此次浇水量控制在能够浸润整盆(穴)基质即可,忌浇大水。

扦插繁殖期肥料补充以叶面喷施为主,每3 天为1 个周期,前期用磷酸二氢钾1000 倍液喷施,后期改用平均肥1000 倍液。

通过以上管理,7 天左右愈伤组织开始形成,15~20 天可以生根,30 天左右叶腋处有新芽萌发;穴盘或营养钵育苗45~60 天根系发达,可以移栽。

2 常春藤设施栽培管理

2.1 小盆栽管理

2.1.1 水分管理。小盆栽在扦插后1 个月进入苗期正常管理,因栽培容器小,基质少,浇水周期较短,宜3~4 天浇水1 次,结合基质干湿度适当调整浇水周期,保持基质湿润,忌大水浸泡。为避免基质被冲出容器,选用400 目的雨洒浇灌。

常春藤扦插繁殖技术 常春藤设施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2

2.1.2 肥料管理。进入苗期后宜及时补肥,施肥以薄肥勤施为原则。肥料宜选用N︰P2O5︰K2O=20︰20︰20复合水溶肥,初期使用浓度为2000~3000 倍液,随着苗龄的增长,可以增加到1000 倍液。施肥可以结合浇水进行,小盆栽生产宜1 次水1 次肥,肥水间隔进行。

2.1.3 光照管理。随着苗龄的增长,常春藤对光照的需求增加, 宜适当增加光照, 控制光照在8000~10000Lux,不宜超过15000Lux。

2.1.4 温度管理。常春藤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8℃,周年生产宜控制低温不低于15℃,高温不高于35℃。

2.1.5 通风管理。常春藤喜通风良好的栽培环境,在基质过湿、温度高、空气湿度大和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容易发生疫病,造成茎腐或根腐,一旦发生无法挽救,因此要加强设施内的通风,特别要加强夏季的通风管理。

2.2 垂吊栽培管理

2.2.1 水分管理。垂吊栽培浇水周期控制在6~8 天,结合基质干湿度和栽培环境适当调整。初期浇水使用雨洒,根系生长旺盛,植株完全覆盖栽培容器后可以选用普通浇水设备。

2.2.2 肥料管理。施肥仍以薄肥勤施为原则,肥料宜选用N︰P2O5︰K2O=20︰20︰20 全料复合水溶肥,初期使用浓度为2000~3000 倍液,随着苗龄的增长,可以增加到1000 倍液。垂吊栽培容器大、栽培密度高、需肥量大、浇水周期长,施肥宜结合浇水进行,浇水即施肥。

2.2.3 其他管理同小盆栽管理。

3 常春藤病虫害防治

常春藤主要病害有:疫病、炭疽病、灰霉病[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叶斑病[3]和日灼,主要虫害有:红蜘蛛、白蜘蛛和蓟马等。防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环境控制为主,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使用化学药剂 (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鼠剂等)来防治病虫、杂草和鼠类的危害。]为辅。

3.1 疫病

3.1.1 致病原因及主要症状。疫病是由疫霉真菌侵染引起的重要病害。一般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特别是基质湿度过大时容易发生。表现为植株下部叶片腐烂脱落,茎基部开始呈暗绿色水渍状,后变成黑褐色坏死,根表皮腐烂,枝叶枯萎。

3.1.2 防治方法。首先控制栽培场地的温湿度,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加强场地内通风,尤其高温高湿的栽培季节,要特别重视环境控制。化学防治可喷洒25%甲霜灵水剂或72%霜霉威水剂750 倍液或浇灌72%霜霉威水剂800~1000 倍液。

3.2 炭疽病

3.2.1 致病原因及主要症状。炭疽病是由炭疽真菌引起的重要病害。一般在高湿条件下发生。初期在叶片上形成黄褐色近圆形病斑,随着病情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呈暗褐色,后期病斑上会生长褐色或黑色病菌孢子囊群。危害严重的感病叶片坏死脱落。

3.2.2 防治方法。该病可通过控制栽培场地内的空气湿度加以防治。化学防治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1200 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喷雾防治。

3.3 灰霉病

3.3.1 致病原因及主要症状。灰霉病由灰葡萄孢真菌引起,主要在叶片边缘呈大的水浸状褐色斑,逐渐扩大,组织坏死,高湿产生灰霉。一般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生。

3.3.2 防治方法。严格控制栽培场地内的温度、湿度、通风环境条件。化学防治可采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发病初期喷施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均能有效控制灰霉病的发生。

3.4 叶斑病

3.4.1 致病原因及主要症状。叶斑病由极毛杆状细菌侵染引起,在栽培场地内温暖潮湿时容易发生。发病初期叶面小圆形褐色斑,有油渍状晕圈,后增大至4~5mm黑色病斑,有时多角形,有些斑缘有褐色物。

3.4.2 防治方法。严格控制温室湿度。化学防治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粉剂4000 倍液喷雾防治。

3.5 日灼

3.5.1 致病原因及主要症状。日灼是由栽培场地光照控制不当引起的,特别是基质湿度不够、空气干燥的情况下,光照过强会引起日灼。表现为植株叶片水分供应不足萎蔫,叶片灰白色至灰色,光照过强则叶片叶肉组织直接坏死,叶片出现大片坏死白斑。

3.5.2 防治方法。结合植株健康状况和栽培场地的环境条件,合理调控光照强度。

3.6 红蜘蛛和白蜘蛛

3.6.1 发生与为害。红蜘蛛和白蜘蛛主要在栽培场地空气干燥和温度高的环境条件下发生。主要生活在叶片背面吸食植物汁液,破坏叶肉组织,叶片表面表现为白色斑点,随着为害的加重叶片黄化枯萎脱落。

3.6.2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场地温湿度等环境的控制。药物防治宜选用15%哒螨灵乳油1200 倍液或24%阿维·螺螨酯乳油3000 倍液喷雾防治。

3.7 蓟马

3.7.1 发生与为害。蓟马在高温低湿环境条件下易发生。主要在叶面吸食植物汁液,为害与红蜘蛛相似。

3.7.2 防治方法。使用卉健21%悬浮液或阿克泰25%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为噻虫嗪)3000~4000 倍液喷雾防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