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盲蝽的发生危害与常用防治药剂

绿盲蝽的发生危害与常用防治药剂

绿盲蝽的发生危害与常用防治药剂

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是危害[危险灾害。]寄主[寄生(parasitism)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其中受害的一方就叫寄主,也称为宿主。]广、周年发生[发生最早出自汉 张衡《东京赋》:“既春游以发生,启诸蛰於潜户。]时间长、较难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的一种重要害虫,应掌握其种群数量上升及危害加重原因、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危害特点、防治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决策以持续提高防治水平。现依其危害最重的棉花和冬枣[冬枣(亦称雁来红、苹果枣、冰糖枣、黄骅冬枣、庙上冬枣、沾化冬枣)是鲁北地区的一个优质晚熟鲜食品种。]两种作物为主要对象进行简述。

绿盲蝽的发生危害与常用防治药剂2

一、种群数量上升及危害加重原因

绿盲蝽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种老害虫。上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大量应用有机氯、有机磷化学药剂[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防治农业害虫,绿盲蝽的发生数量减少、危害程度降低。但80年代以后,农田灌溉面积增大、湿度提高,为其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农作物种植多样性为其提供了多种生存场所,利于相互之间迁飞,降低了防治效果。尤其自90年代推广种植转BT基因抗棉铃虫品种后,大量减少棉田用药,而抗虫棉只抗棉铃虫而不抗绿盲蝽,十分利于其发生危害,致种群数量明显上升,成为主要害虫。

二、主要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

绿盲蝽一年发生4~5代,以卵越冬且有多种场所,在苜蓿、蒿子、蓖麻残茬内及冬枣的病残枝、剪口、多年生枣股处、有疤痕的树皮下和石榴、木槿、苹果、桃的组织内,野菜的残茬处都能找到。当3月份以后气温升至10℃以上、相对湿度超过60%时越冬卵就开始孵化,在越冬寄主上危害,或迁至所喜食的寄主场所。1~2代相对发育整齐,3~5代世代重叠。在棉花田,6月下旬发生第二代,7月下旬发生第三代,8月下旬发生第四代,9~10月发生第五代。在冬枣园,4月中下旬冬枣萌芽后,因其幼嫩和含糖量高,园内及周围寄主活动的绿盲蝽迅速迁入嫩芽处集中危害。5月上旬到7月上旬是危害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虫口密度最大,7月中旬后,部分成虫转移至园外寄主,田埂路边的阔叶类杂草上也较多。9月中旬以后,当天气渐冷,寄主衰老时便开始产卵越冬。温度与各虫态发育历期相关性密切。绿盲蝽卵期为6~10天,若虫期为15~25天,成虫期为35~50天,当温度高时发育时间短,反之则长。各代雌虫产卵数量差别较大,第一代平均300余粒,其后各代逐渐减少。在棉田多喜欢产于嫩叶、大片叶的叶脉、叶柄、苞叶或嫩茎内,冬枣上多喜欢产于嫩叶、嫩茎或叶脉处。绿盲蝽为喜湿性昆虫,卵在相对湿度70%以上时才能大量孵化。当相对温度在80%~90%,气温20~30℃时容易造成大发生,高温低湿时发生较轻。

绿盲蝽的发生危害与常用防治药剂3

绿盲蝽危害苹果

绿盲蝽的发生危害与常用防治药剂4

绿盲蝽危害葡萄

绿盲蝽的发生危害与常用防治药剂5

绿盲蝽危害冬枣

三、目前防治难点

1.绿盲蝽寄主作物多,为其生息繁衍提供了多种场所,能进行相互其间迁飞转移,不利于彻底防治。

2.周年发生时间长,3代以后世代重叠不利于集中防治。

3.虫体相对较小,具有一定隐蔽性,成、若虫都能进行刺吸式危害,被害症状表现滞后性,导致很多农民不能进行及时防治。

4.千家万户不能进行统一防治,虫体受惊后具假死性,敏锐落地或迁飞,使喷洒[喷洒,拼音pēn sǎ,使溶液成雾状或飞沫状喷射散落。]药剂接触机会少,不能精准喷洒到虫体,降低了防治效果。

5.成虫有昼伏夜出习性,农民为白天喷药,难以发挥药剂的触杀性能,达不到防治效果。

6.以化防为主,持久喷洒农药造成难以控制的负面效应。一是大量杀伤有益天敌,如捕食绿盲蝽的华姬猎蝽、小花蝽、大眼蝉长蝽、草蛉类、蜘蛛类、胡蜂类等多种有益天敌在棉田、枣园基本见不到,传递花粉助力授粉的蜜蜂亦很少见到,生态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二是导致绿盲蝽对化学农药明显产生抗性,用药量越来越大,防效却越来越低。

以下仅就常用药剂进行简述供应用选择参考。

(1)氯虫氰。是防治绿盲蝽的一种常用药,在持效期等方面表现出非常好的效果,但因对**水和蜜蜂等产生负面影响,国家已停止喷洒应用。

(2)吡虫啉[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与同类药比较,上市早,农民有应用基础,价位相对便宜,性价比高,农民愿意用,剂型品种多。不足是除杀死蜜蜂外,绿盲蝽对其疑似产生抗性,防效趋于降低,市场购买量出现下滑。

(3)啶虫脒。与吡虫啉的作用有很多相同之处,耐低温性能好于前者,现在市场用量相对偏小,是上量慢但又有一定市场的药剂。

(4)吡蚜酮。有独特作用方式,持效时间长,对有益昆虫伤害性小,但药后绿盲蝽彻底死亡时间迟。

(5)噻虫嗪。上市晚于吡虫啉,杀虫[杀虫,全称杀虫脒,分子式为C10H13ClN2。]优果、持效时间优于吡虫啉,速效性明显优于吡蚜酮或同类其他药剂,虽成本略显高,但农民愿意接受。

(6)毒死蜱。具有该类药剂的基本杀虫性能,毒性偏低是其突出优点,至今还有一定用量。

(7)灭多威。杀虫率、速效性非常好,毒性偏高但分解很快,不影响果品质量,有少数农民在应用。

(8)高效氯氟氰菊酯。具备该类药剂许多优点,至今仍有一定市场用量。

(9)甲维盐。在阿维菌素[阿维菌素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农用或兽用杀菌、杀虫、杀螨剂。]的基础上进行发展改造,有效成分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生物菌类杀虫剂的优秀代表品种,具触杀和被植物吸收后的二次内吸杀虫特点,显效时间适中,持效期长,突出优点是对环境友好,不杀伤天敌,果品中无残留,被称为无公害药剂。

掌握各种药剂特点后,根据绿盲蝽在当地实际发生情况,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药剂复配,或选择组合剂有效防治绿盲蝽。如绿盲蝽虫龄较高时,为提高速效性应选择拟除虫菊酯类为主的复配药。当虫龄较低时,为提高持效期,应选择新烟碱类为主的复配药剂。有机磷虽有较好杀虫效果,尤以在冬枣及其他果树上可作为复配剂,但不能当作主要成分。

来源 果树种植新技术(农林卫视新媒体整理发布,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