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炳坤
立秋快要到了, 俗话说立秋挂锄钩,寸草接籽。但农民不要忽视 花生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虫防止。近日观察发现花生叶斑病[叶斑病是甜瓜重要病害之一,分布较广,各地都有发生,一般在春、秋两季发生较重。]达70%~75%。7~8月份是讯期,由于气温高,高温或降雨多,湿度大是花生叶斑病高发时期。估计今年不彻底预防,花生叶斑病发生程度在4级以上,下面我介绍一下花生病害防治方法:
1.花生叶斑病
它是花生生长到中后期主要病害,花生叶斑病是花生发生最普遍、危害最重的叶部病害,它包括黑斑病[黑斑病是指植物叶片上出现黑斑。]和褐斑病[褐斑病(又称立枯丝核疫病 brown spot),主要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在田间常同时发生,主要造成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枯死、脱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能减少40%以上。
2.花生叶斑病症状
病害始见于花期,在生长中后期形成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高峰,黑斑病比褐斑病晚。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叶柄,托叶和茎杆[茎杆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栽培植物(如豌豆、蚕豆、马铃薯、谷类)的上部,尤其收获以后被积聚起来者。]均可受害。两种病害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均产生黄褐色小斑点,不易区别。随着病害发展,褐斑病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叶正面病斑暗褐色,背面颜色较浅,呈谈褐色或褐色;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在潮湿条件下,大多在叶正面病斑上产生灰色霉壮物,即病菌分生孢子[常指由子囊菌、担子菌或半知菌,在无性生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严重时,叶片上产生大量病斑,病斑相连,叶片枯死脱落,仅剩下顶端少数纱嫩叶;茎部和叶柄病斑为长椭圆形,暗褐色,稍凹陷。
黑斑病病较褐斑病小,近圆形圆形;病斑呈黑褐色,叶牛片正反面颜色相近;病斑周围通常设有黄色晕圈,或有较窄、不明显的淡黄色晕圈;在叶背面病斑上,通常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呈同心轮纹壮,并有一层灰褐色霉壮物,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严重时,产生大量病斑,引起叶片干枯脱落;病菌侵染茎杆,产生黑褐色病斑,使茎茎杆变黑枯死。
3.花生叶斑发病因素
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7度 ,最适应温度为25~30度,低于10度或高于37度均不发育。病害流行要求的相对温度在80%以上。秋季多雨,气候潮湿病害严重,少雨干旱天气病害轻。花生生育前发病轻,后期发病重,嫩叶发病轻,老叶发病重。连作地严重,连作年限越长,病害越重。土质好、肥力水平高、花生长势好的地块病害发生轻,山坡地,沙性地、肥力低、长势弱的田地发生重。不同的品间感病程度差异明显。
4.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花生收汲后尽量清除田间病残组织,及时翻耕,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轮作周期最少1~2年;选育种植抗病品种如豫花15、14号,花9102、鲁花9号、13号等品种。
(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亩用75%百菌清500~8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300~400倍液,或;(爱苗)苯甲.丙环唑或氟环唑300千20ml、或30%醚菌酯悬乳剂20m、或25~5%锰锌多菌灵50克,各兑水60市斤。或波尔多液等。喷药时可加入一些脂酯类助杀剂或叶面肥做黏着剂调节药液浓度,使药能维持更长。一般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即又能防病杀虫增产、起到一喷三防增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