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至5月上旬是大蒜生长最旺盛的时期,由于近段时间频繁降水,造成病害发生[发生最早出自汉 张衡《东京赋》:“既春游以发生,启诸蛰於潜户。]严重,许多地块都出现了大量的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黄化和干枯,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又该如何防治呢?
危害症状
大蒜叶枯病[叶枯病多从叶缘、叶尖侵染发生,病斑由小到大不规则状,红褐色至灰褐色,病斑连片成大枯斑,干枯面积达叶片的1/3-1/2,病斑边缘有一较病斑深的带;病健界限明显。]俗称干尖病、干叶病等,主要为害叶片,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和蒜薹。根据症状不同,一般分为尖枯型、条斑型、紫斑[紫斑,也称之肌衄,多数指血液溢出肌肤之间,皮肤表现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证。]型、白斑型四种。
(1)尖枯型叶枯病主要发生在下部叶片上。发病初期,叶尖变成枯黄色坏死,并逐渐向中部扩展,造成叶尖或整个叶片干枯。
(2)条斑型叶枯病主要发生在中下部叶片上。发病初期,在叶片中间产生纵贯全叶的枯黄色条斑,并沿中脉发展或位于叶片一侧。湿度大时病斑上常可见黑色霉层。
(3)紫斑型叶枯病主要发生在中下部叶片上。在叶片上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紫褐色,边缘淡褐色,两端有枯黄色坏死线,扩展蔓延后可使叶片枯黄。
(4)白点型叶枯病多发生在抽薹期,在上部叶片或薹茎上,出现密集圆形或卵圆形白色小病斑,后期也可发展成紫斑。
发生原因
大蒜叶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高湿是造成该病发生和蔓延的主要原因。发病最适宜的温度是15~25℃,当开春后日平均温度达12℃以上时,病菌开始繁殖,18℃时病斑繁殖最快,田间传播主要靠气流、雨水或灌溉水进行传播,通过伤口、气孔进入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繁殖,开始扩散和蔓延,因此该病在春季3~5月份发生最严重。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可用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40~60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或35%苯甲咪鲜胺水乳剂60~90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即可快速控制住该病的继续危害和蔓延。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农业实用技术,或有任何疑问,欢迎加入“睢阳农科服务圈”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