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黄瓜(学名:Cucumis sativus L.)葫芦科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植物。]是我们都比较熟悉的家常蔬菜,在栽培过程中,黄瓜各种细菌性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真菌性病害及病毒[病毒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都较为高发,而且由于常见的灰霉病、霜霉病以及细菌性角斑病[角斑病是指发生在林木、果树、黄瓜、番茄等各种作物的叶片上,病斑形状为多角形的一类病害,与褐斑病形态类似。]等,发生的湿度和温度条件都较为近似,因此,在黄瓜的生产过程中,往往会是几种病害同时发生,这就为黄瓜的正常生长和高产优质栽培埋下很大隐患。
因此,及时有效地对症施药,加强对黄瓜的病害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是黄瓜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保障措施。用于防治黄瓜病害的药剂也比较多,但是很多菜农[狭义上的菜农,指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民。]朋友在生产中,不但对各种病害的症状识别不清,而且在用药[用药出自《吕氏春秋·荡兵》,解释:指下药,使用药物。]的时候也有很大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的结果就是病害不但没能得到有效及时的防治,而且还有可能进一步加重病害的发生。
具体来说,在黄瓜地打药过程中,有“5忌”需要菜农朋友格外注意:
第一“忌”是农药[农药,是指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害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剂。]选用不对
准确的识别黄瓜病害,是科学有效防止病害的第一步,黄瓜病害种类复杂,但往往同类病害具会有一些共同特征,对真菌性病害来说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在湿度较高的条件下,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背面容易形成黑色或灰色霉层,形状就像夏天发霉的馒头表面长出的霉层一样,这是病原菌的孢子。而细菌性病害不会产生这种包子,而是在湿度较高的条件下,出现粘稠状菌脓。而病毒病则产生花叶、皱叶、蕨叶等状况。
通过这些规律,就可以大致判断所发生的是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还是病毒病。能做好这一步,对有效地防治黄瓜病害就有了关键保障,因为常见真菌、细菌性病害以及病毒病,在防治用药上往往具有很大的相通性,比如说对防治真菌性病害常用的代森锰锌、嘧菌酯,对细菌性病害则常用的中生菌素、铜制剂等等,而对病毒病关键的防治措施是阻断病毒病传播的媒介,也就是说及时防治田间发生蚜虫、白粉虱蓟马等虫害。
第二“忌”就是用药的时间不对
黄瓜喷药的时候,如果不考虑温度因素就会因为用药的剂量不适宜,而对黄瓜的生长产生药害或起不到应有药效。具体来说,在温度较低的时候,由于黄瓜植株的新陈代谢较为缓慢,农药发挥效果的速度较慢,因此应适当加大剂量。而在温度偏高的时候,由于吸收较快,如果浓度[是分析化学中的一个名词。]偏大的容易造成伤药害。因此,在温度偏高的时候则应该适当减少配药的浓度。
另外,在阴雨天,棚室内湿度偏高的时候应避免打药,因为这时候喷药不但吸收利用率低,而且会进一步加大棚室内的湿度,从而为病害的加速侵染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而在风力较大的时候也往往会因药液在喷出之后过于分散而效果大为降低。
总的来讲,喷药的最佳时间一般是晴天上午八点之前或者是风力较小的下午四点以后,在这种情况下,药液在叶片上停留的时间相对较长,可以更有效的发挥农药的作用。
第三“忌”就是随意的加大用药浓度
在生产上,很多菜农朋友为了尽快防止住黄瓜病害,普遍存在随意加大剂量的问题。这样一方面会对黄瓜的叶片造成损伤,另一方面也会导致病害对农药的抗性增强,同时还有可能因为在安全收获期之内浓度过高的药液形成的残留而无法及时分解,从而影响到黄瓜的食用安全性。
因此,在配药的时候一定要严格遵循使用说明的浓度,并根据温度的高低适当的加以调整。
第四“忌”就是频繁用药
就像黄瓜常见的霜霉病或细菌性角斑病,菜农朋友常常在使用喷药的方式不对而导致效果不明显的时候,就加大喷药的次数,目的是想尽快抑制住病害,确保丰产丰收。但是频繁地使用农药会使叶片频繁遭受药液**,这样一来就会使叶片发脆,而光合作用等生理功能也会随之减弱,并且叶片容易破碎。因此,一般来讲,两种农药喷施的间隔时间要至少间隔五天左右的时间为宜,同时要注意,同一种药剂,在整个生长期内最好使用不超过三次。
第五“忌”就是随意混配对农药
在生产中,常存在为了节省人工,图省事而将多种农药混合,甚至和叶面肥一起混合后喷施的做法。这样虽然省工省力。但是往往带来的后果也比较严重。
首先,如果两种药剂的酸碱性相冲突,会导致药剂发生中和反应,从而使两种药液都失去功用。再者,随意混配会使药液的浓度成倍提升,而药液浓度过大会对叶片生理功能产生不良**。因此,在生产中为了避免打药对叶片产生的不良影响过起不到应有作用,应遵循的原则是能用单剂不用就不进行复配,如果要混合使用,就尽量不超过三种,并且要特别注意酸碱性是否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