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丝核菌芽枯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止措施

草莓丝核菌芽枯病的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规律及防止措施

原创: 陈志诚[陈志诚,男,主任医师,急诊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危重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天津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

草莓丝核菌芽枯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止措施

2019首届果园减肥增效高峰论坛及新型农资厂商见面会

别名 草幕立枯病[立枯病又称“死苗”,主要由立枯丝核菌(学名Rhizoctonia solani Kuhn, 英文名Sheath Blight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侵染引起。],草莓烂心病

分布为害 草莓芽枯病为世界性分布的土壤[土壤(英文名称:Soil)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真菌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在土壤中腐生性很强,是多种作物的重要根部病害,除草莓外,还为害棉花、大豆、蔬菜等160余栽培植物和野生植物。在草莓上主要为害蕾、新芽、托叶和叶柄基部[基部,就是所谓的“形态学下端”,具体到一棵植物来说就是茎与根交界的部分。],引起苗期立枯,成株期引起茎叶腐败,根腐和烂果等。

症状 植株基部发病在近地面部分初生无光泽斑,逐渐凹陷,并长出米黄至淡褐色蛛巢状菌丝体[菌丝体(mycelium),指的是由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组成的营养体类型。],有时能把几个叶片连在一起。侵害叶柄基部和托叶时,病部干缩直立、叶片青枯倒垂。开花前受害,使花序失去生气并逐渐青枯萎倒,急性发病时呈猝倒[猝倒(cataplexy) 异相睡眠障碍。]状。蕾和新芽染病后逐渐萎焉,呈青枯状或猝倒,后变黑褐色枯死。茎基部和根受害皮层腐烂,地上部干枯容易拔起。从幼果、青果到熟果都可受到侵害,被害果病部表面出

草莓丝核菌芽枯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止措施1

现暗褐色不规则形斑块、僵硬,最终全果干腐。温度高时可长出上述菌丝体,已着色的浆果发病,病部变褐,其外围常发生较宽的褐色白带,红色部分略转胭脂红色,色彩对比强烈鲜艳,引起湿腐或干腐,但不长灰色霉状物,是与灰霉果腐病区别之处。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藏于病组织中,在土壤里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通过土壤和病株传播,在阴雨低温天气传染病害。冬春季大棚内密闭时间过长,室温高而换气通风不及时,发病早而严重。草莓栽植过深,枝叶过于繁茂,灌水过多或田间流水,病情加重。芽枯病发病适温22~25℃,多湿多肥的栽培条件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蔓延,是以菌丝的形态在土中生存。发生芽枯病时,也易发生灰霉病。植株种植过深、密度过大,会加重发病程度。夏季育苗季节,芽枯病也时有发生。

防治措施

(1)尽量避免在立枯病发生的地区进行育苗和栽植草莓,否则必須采取太阳能土壤消毒

2)适当稀植,合理灌水,保证通风 ,降低环境湿度;发现病苗及时与病土一起挖出烧毁。

(3)大概要适时适量放风。浇水应安排在晴天上午,浇后迅速放风降温,防止湿气滞留。

(4)现雷后开始喷淋10%多抗素可湿性粉剂500-100倍液,成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25吡菌酯乳油1000-1200倍液,或30%苯甲・内环乳油4000倍液,7天左右1次,共防2-3次。

草莓丝核菌芽枯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止措施2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