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很多打针西瓜?实验告诉你真相!

夏天一到,又可以愉快地吃西瓜[西瓜(学名:Citrullus lanatus,英文:Watermelon),属葫芦科,有多个种子,原产于非洲。]了!但是每年的这个时候,“打针[打针就是将药剂通过针注射进入人体。]西瓜”的说法又出现在人们视野,比如“注射[注射,指的是借助注射器一类的医疗器械将液体或气体注入人体,以达到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的目的。]甜蜜素增甜”、“给西瓜打胭脂红[胭脂红,又名食用赤色102号(日本)、食用红色7号、丽春红4R、大红、亮猩红,为水溶液偶氮类着色剂。]增色”等,网上还流传一种说法,瓜瓤[瓜瓤,读音guā ráng,汉语词语,指瓜类的肉,出自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五·西瓜》:“瓜瓤甘、淡、寒、无毒。]里那些白色的“筋”,就是打过针的“证据”。今天小编决定不做一名吃瓜群众,认真科普“打针西瓜”这一说。

市面上很多打针西瓜?实验告诉你真相!

市面上很多打针西瓜?实验告诉你真相!

瓜农[主要指从事各种瓜类作物种植、田间管理、作物收获等一线作业的农民,不包含瓜类加工、深加工环节的那一部分人。]:打针说法很荒唐

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是北京西瓜主产地,央视记者[记者是指媒体从事信息采集和新闻报道工作的人。]询问当地瓜农,向他们询问西瓜打针说法时,他们都认为很荒唐。

瓜农说在西瓜上扎针,留眼瓜就容易烂,没人会这样做。那么在瓜秧上打行不?瓜农说,一个大瓜3根藤,小瓜2根藤,瓜地里几千根藤,打针不得累死?而且瓜秧被破坏,瓜就长不好,根本卖不出去。

销售者:成本太高没人干

听了老瓜农的说法,在地里给西瓜打针是不太可能了,那运输过程会不会有人动手脚?

央视记者在调查时,又找到一个销售西瓜合作社。这里的负责人说,他们也不会这么做:

“每天成交的西瓜有好几万斤,雇人打针得花多少钱?根本没有必要。而且打完针的西瓜在几小时内就会变质,短时间卖不出去,不是等着亏本吗?”

市面上很多打针西瓜?实验告诉你真相!2

打针实验[实验是指对已经认定的科学定理和试验结果进行验证性的试验,一些实验的结果往往是已经知道的或者是确定的,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结果或找出与结果不同的实验条件,很多时候还是为了教育或培训学员,让学习者通过-shiyan]:一眼就看出来

广西新闻网的记者针对打针西瓜做了以下实验,可以对打针西瓜的分辨更加一目了然。

实验步骤一:打针

观察[观察,是指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考查或调查;清朝官员的名称。]结果:注入液体易溢出

记者首先把注射器[注射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用具,早在15世纪,意大利人卡蒂内尔就提出注射器的原理。]吸入胭脂红溶液[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对准西瓜顶部进行注射。

在注射时,记者可以感到有一股较强阻力,增加了液体注入西瓜的难度;连续推了几次,针筒[针筒拼音是zhēn tǒnɡ,释义是放针的筒。]内的溶液也没有减少很多。

当记者拔出针头时,**[涂膜在干燥后,表面形成针状小孔,似皮革的毛孔状,这种缺陷称为**。]处马上溢出红色液体,只要轻轻按压,红色液体溢出更快,根本刹不住。

那换成针筒更大的注射器呢?记者实验后发现和之前的实验结果相差无几。

市面上很多打针西瓜?实验告诉你真相!3

实验步骤二:切瓜

观察结果:注入液体扩散不明显

在红色溶液注入西瓜内大约半个小时后,记者沿着注射**一侧将西瓜切开。

记者观察到,有胭脂红溶液一边的瓜瓤颜色鲜艳,但是溶液基本没有扩散,集中在一小块,而且注射处的瓜瓤颜色和未注射溶液的瓜瓤颜**别很大。

实验步骤三:找**

观察结果:注射所留**易发现

在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如果使用大针筒注射器,会留下很明显的**;但是小针筒注射的**,如果位于深绿纹路中,则不太容易发现。

但是过了一个多小时后,记者再观察打针西瓜,可以清楚看到注射处**外围开始泛黑。

市面上很多打针西瓜?实验告诉你真相!4

实验步骤四:尝瓜

体验结果:确实甜但有怪味

记者品尝了一点注射甜蜜素的西瓜,发现味道确实很甜;但同时有一股怪味,一吃就能发觉。

而正常的西瓜瓜瓤一般是清甜可口,吃下去后不会有异常味道留在口中。

至于西瓜中的白筋,专家表示,这是西瓜品种不同造成的,纤维多的品种白筋多一些,纤维少的西瓜白筋就少一点。

这下大家可以放心吃瓜了吧?“打针西瓜”一说纯属谣言,大家购买西瓜一定要选择大小均称、纹路清晰、瓜蒂新鲜的,食用过程中如果发现苦涩、有异味,就不能再吃了。

市面上很多打针西瓜?实验告诉你真相!5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