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生产中的第二大病害—芹菜早疫病,您了解吗?

之前我们有讲到芹菜斑枯病的识别与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工作,今天我们继续聊芹菜第二大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芹菜早疫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地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引发一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又称为斑点病、叶斑病,发生较为普遍。露地和保护地[世界保护联盟(IUCN)将保护地定义为:通过法律及其它有效方式用以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自然及文化资源的土地或海洋。]芹菜均可发生,但保护地发生危害严重。

芹菜生产中的第二大病害—芹菜早疫病,您了解吗?

一、危害症状

芹菜生产中的第二大病害—芹菜早疫病,您了解吗?

芹菜早疫病主要危害叶片,其次是茎和叶柄。叶片初生水渍状黄绿色斑点,逐渐发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大小为4~10毫米,黄褐色,边缘黄色或深褐色。病斑不受叶脉限制,互相联结,最后导致叶片干枯死亡。

叶柄和茎部受害,产生水渍状条斑或圆斑,后变褐色,稍凹陷,大小为3~7毫米。田间湿度[湿度,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大时,病斑上生有稀疏灰白色霉状物。

芹菜生产中的第二大病害—芹菜早疫病,您了解吗?2

二、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规律

芹菜早疫病病菌发育适温为25~30℃,分生孢子形成适温为15~20℃,萌发适温为28℃。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表越冬,也可在保护地芹菜上越冬。种子可带菌[名词解释带菌:dàijūn [carrying germ] 指携带病菌相关知识隐性感染或传染痊愈后,病菌在体内继续存在,并不断排出体外,形成带菌状态。]越冬,通过风、雨水及农事操作传播。

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在85%以上。夏季和秋季育苗不防雨不遮阴,则发病早而重。生长期间,遇高温多雨、田间缺水、缺肥、生长势弱均易发病,保护地中栽培[栽培指种植并培养植物。]密度过高、湿度大、昼夜温差大、易结露,则病情较重。

芹菜生产中的第二大病害—芹菜早疫病,您了解吗?3

三、病害控制

芹菜早疫病防治,应以加强栽培管理为主,配合药剂[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防治。

1、选用无病种子,种子消毒

芹菜早疫病病菌可在种子内存活2年,故使用存放3年的陈种子可以防病。

种子消毒可以用48℃温水浸种30分钟,再移入冷水中浸5~10分钟,晾干后播种。或使用植物免疫蛋白稀释液浸种,提高种子发芽率,减少种子带菌,增加植物免疫力。

2、加强栽培管理

夏播育苗时要遮阴、防雨、防露,定植前20天撤去遮阳网炼苗,苗期喷洒百菌清,防止幼苗带菌。或喷洒植物免疫蛋白800倍液,促进苗齐苗壮,增强对病虫害的抗性。合理密植,科学灌溉,勿大水漫灌,防止田间湿度过高。深耕并施磷钾肥,增施有机肥。重病地轮作2~3年。保护地栽培要及时通风降湿,白天棚内温度不超过20℃,夜间在10℃左右即可,防止棚内滴水和叶面结露。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残体并立即喷药。有效药剂有嘧菌酯、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百菌清等。保护地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喷粉(7.5~15千克/公顷),或45%百菌清烟剂(5.25千克/公顷)熏蒸。

棚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很容易造成病害蔓延,农户可提前喷施植物免疫蛋白,提高蔬菜抗病性,减少病害的发生。也可提高蔬菜的抗旱性、抗寒性,减少农户管理成本,提高蔬菜质量。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