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所获得的养分大部分是通过根系的吸收获得的,根部营养使作物获得高产的前提与保证。那么水稻是怎么通过根吸收养分的呢,水稻吸收养分又有怎样的规律?
水稻怎样吸收养分
一、根部吸收养分的过程
1、通过交换吸附将离子吸附在根部细胞表面。
所谓交换吸附是指根部细胞表面的正负离子[**或**团失去或获得电子后所形成的带电粒子叫离子,负离子是指带一个或多个负电荷的离子,亦称“阴离子”。](主要是细胞呼吸形成的CO2和H2O生成H2CO3再解离出的H+和HCO3-)与土壤中的正负离子进行交换,从而将土壤中的离子吸附到根部细胞表面的过程。
2、离子进入根部内部
通过质外体[质外体,是指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外围由细胞壁、胞间隙和导管组成的系统。]途径进入根部内部,质外体是指水稻体内由细胞壁、细胞间隙、导管等所构成的允许矿物质[矿物质(mineral),是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水分和气体自由扩散的非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胞质膜包围的除核区外的一切半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开放性连续体系。离子经质外体运送至内皮层时,由于有凯氏带的存在,离子(和水分)终必须经共质体[共质体,是指植物原生质体间通过胞间连丝连接而成的连续体。]途径才能到达根部内部或导管。这使得根系能够通过共质体的主动转运及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控制离子的运转,共质体是指植物体内细胞原生质体通过胞间连丝和内质网等膜系统相联而成的连续体,溶质经共质体的运输以主动运输为主。
3、离子进入导管
离子经共质体途径终从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进入导管。
二、影响水稻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
1、土壤温度[土壤温度(soil temperature) 是指地面以下土壤中的温度。]
土壤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根系吸收矿物质的速率下降。高温(如超过40℃)使酶钝化,影响根部代谢,也使细胞透性加大而引起矿物质被动外流。温度过低,代谢减弱,主动吸收慢,细胞质粘性也增大,离子进入困难。同时,土壤中离子扩散速率降低。
2、土壤通气[土壤空气与近地层大气之间不断进行气体交换的现象,也称土壤通透性。]状况
根部吸收矿物质与呼吸作用[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分解,最终生成二**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密切有关。土壤通气好,增强呼吸作用和ATP的供应,促进根系对矿物质的吸收。
3、土壤溶液[土壤溶液soil solution 土壤中的液相部分,其中溶有多种无机和有机的化合物。]的浓度
土壤溶液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根部吸收离子的量也随之增加。但当土壤浓度高出此范围时,根部吸收离子的速率就不再与土壤浓度有密切关系。此乃根细胞膜上的传递蛋白数量有限所致。而且,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土壤水势降低,还可能造成根系吸水困难。
水稻吸收养分的基本规律
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生长是指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是量的改变;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产质的改变。]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怀孕是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你怀孕之后,一个可爱的胎儿就开始在妈妈的肚子里成长起来。]有碳、氢、氧、氮、磷、钾、硅、钙、镁、硫、铁、锌、锰、铜、钼、硼等。碳、氢、氧在植物体组成中占绝大多数,是水稻淀粉、脂肪、有机酸、纤维素的主要成分。而碳氢氧来自空气中的二**碳和水,一般不需要另外补充。
氮、磷、钾三元素是水稻需要量大,单纯依靠土壤供给,不能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另外施用,所以又叫肥料三要素。对其他元素需要量有多有少,一般土壤中的含量基本能满足,但随着高产品种的种植,氮、磷、钾施用量增加,水稻微量元素缺乏症也日益增多。
每生产100千克稻谷吸收的氮、磷、钾的数量分别为1.5或1.9千克、0.18、3.82千克,大致比例为2:1:2.5。由于其中不包括根的吸收和水稻收获前地上部分中的一些养分及落叶等已损失的部分,所以实际水稻吸肥总量应高于此值。
而且随着品种、气候、土壤和施肥技术等条件的不同而变化,特别是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吸收量的差异十分显著,通常是随着生育时期从秧苗到成熟期的过程中,吸收氮、磷、钾的数量呈正态分布。
而所有养分吸收的多与少与土地有机质[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含量呈正相关,有机质含量高,土地养分利用率就高,土地缺乏有机质或没有有机质,土地涵养能力明显降低,肥料施用不当还容易引发肥害致使减产。所以提升土地等级十分重要且迫在眉睫,全营养有机肥料的出现给农作物高产带来福音。
了解水稻吸收养分的规律,可以帮助广大的农友们更好的补充水稻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所以请大家认真的学习水稻是怎么吸收养分的,并进一步掌握其中的规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