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因为受病虫害[病虫害病害和虫害的并称,常对农、林、牧业等造成不良影响。]影响,产量会有所降低,今年使用了诸卫平博士研发的中草药液防针蜂瓶后,产量增加了20%左右。
李叔培的果园在从化区[从化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东北面,东与龙门县、增城区接壤,南跟白云区毗邻,西和清远市、花都区交界,北面同佛冈、新丰县相连。]江埔街凤二村,面积约13亩,主要种植火龙果[火龙果,又称红龙果、龙珠果、仙蜜果,拉丁文名:Hylocereus undulatus Britt,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植物果实,呈椭圆形,直径10~12cm,外观为红色或黄色,有绿色圆角三角形的叶状体-huolongguo]。他告诉记者,该果园于2014年开始建设,但次年果园里就产生了病虫害,2016年果树病虫害开始加重。为控制果园的病虫害,他经人介绍找到了诸卫平,通过雾喷中草药提取液和悬挂中草药液防针蜂[体型似小型黄蜂,黄褐色至红褐色,长7~9mm,宽3~4mm,翅长7mm。]瓶等措施,基本控制了该果园的病虫害,并使得该果园的整体情况向好的方向转变。尤其是“中草药液防针蜂瓶”的发明,帮助附近很多村民解决了让他们头疼多年的“针蜂”危害。
据悉,针蜂主要危害葫芦科植物,其中主要寄主有黄瓜、西葫芦、丝瓜、苦瓜[苦瓜又名凉瓜,是葫芦科植物,为一年生攀缘草本。]、南瓜、番石榴、杨梅、杨桃等各种水果和蔬菜。诸卫平是中草药农业技术专家、广西大学农学博士。过去5年,他的团队通过传统中草药技术解决现代农业难题,改良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乡村振兴。
“针蜂产生的虫害是目前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虫害之一。”诸卫平表示,2018年6月,他从过去研发的一种驱赶昆虫的中草药液中得到启发,发明了一种驱赶针蜂的中草药液瓶,通过药瓶散发出的挥发油,使针蜂迷失方向、产生厌食、焦虑,进而干扰其正常寻食行为,使针蜂不来或少来叮咬瓜果。
截至目前,诸卫平已经和从化区多个镇(街)的38个农户进行了合作,并在苦瓜、百香果、火龙果、丝瓜、木瓜、沙糖桔等多种农作物的种植上进行了防治针蜂试验,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诸卫平和他研发的中草药液防针蜂瓶
江埔街汉田村的村道旁有一片丝瓜种植基地。炎炎夏日里,绿色的丝瓜在沙袋的重力作用下笔直的挂在瓜藤间。记者发现,瓜藤和瓜叶之间悬挂的不仅仅只是丝瓜,中间还夹杂着一些装着褐色液体的塑料瓶,瓶子的部分地方被扎了一些空洞,凑近轻嗅,有中草药的味道散发。诸卫平告诉记者,该药瓶就是他研发的“中草药液防针蜂瓶”。
据瓜地主人刘永光介绍,以前种植丝瓜,针蜂危害比较大,为了防治针蜂,他什么方法都试过,最主要的方法还是喷洒化学农药。但是该方法有弊端,一是容易使虫子产生耐药性,过几天就需要重新喷洒一次,到最后可能导致农药残留超标;二是效果不佳,防治效果只有70%左右;三是容易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后经朋友介绍认识了诸卫平,在瓜地里悬挂中草药液防针蜂瓶,“现在瓜地里很少见到针蜂了。”刘永光如是说。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距离刘永光瓜地的几百米处,有一小片土地上种植了苦瓜,尚未长大的苦瓜已经被农户用五颜六色的塑料包裹保护了起来,诸卫平说,这片菜地没有悬挂他研发的中草药液防针蜂瓶,塑料包裹是农户为了防止针蜂叮咬而做的防护措施。刘永光指着地上散落的一些苦瓜告诉记者,这些苦瓜都是被针蜂叮咬过的。他掰开苦瓜后,记者发现里面有白色蛆虫在蠕动,诸卫平说这些白色的蛆虫就是针蜂的幼虫。
▲省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建立于1909年,是一所以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优势,以热带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为特色,农、工、文、理、经、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研究所是指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企事业机构。]所长倪根金和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研究所魏露苓[魏露苓,女,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专业,硕士学位,后于暨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华南农业大学历史系教授。]考察果园防治现场
“中国古代就有这种环保的灭虫法。” 据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所魏露苓教授介绍,中国古代的老百姓会通过不断的试错,寻找和筛选一些能够防治病虫害的植物。比如古人会将鱼藤的叶子泡水,并将浸泡后的水洒在花的叶子上,达到杀虫的目的。中国古农书上也记载了一些古人从实践中获知和记录下来的用中草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魏露苓认为这些古老的灭虫方法虽然受到了现代化农药的巨大冲击,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用中草药防治病虫害以其独特的环保和安全性,在现在仍然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