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黑星病综合防治技术

梨黑星[黑星是指某些密度极大,引力场形如黑洞(但黑星没有视界),内部由物质填充的大质量天体。]病综合防治技术

高义成

梨黑星病综合防治技术

梨黑星病又称疮痂病、梨斑病,是梨树[梨树(学名:Pyurs spp.),蔷薇科、梨属植物,分布较广,中国以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及淮河流域一带栽培较多;日本也有。]上主要病害之一,流行年份病叶率达到 90% ,病果率达到 50% 以上, 常导致病叶提早大量脱落,树势[树势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shù shì,意思是树木的形状长势。]衰弱; 梨果受害后因病部发生木质化而成为畸形果; 还会影响第 2 年结果, 造成经济损失,严重的甚至导致挖树毁园。

1 发病症状

梨黑星病不仅危害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果实[果实(英文名称fruit)是被子植物的雌蕊经过传粉受精,由子房或花的其他部分(如花托、花萼等)参与发育而成的器官。],也危害芽、新梢、叶柄和果柄等幼嫩部分。该病自开花展叶至果实采收期均可发病, 以叶片和果实受害最重。 见图 1 。

梨黑星病综合防治技术1

图 1 梨黑星病不同部位病状(图片来自网络)

叶片发病, 最初病叶上出现近圆形淡黄色病斑。 随着病情加重,叶背顺着叶脉病斑上出现黑色霉层,严重时整个叶背密密麻麻都是黑霉,最终导致叶片提早脱落。 叶柄发病,出现近椭圆形、稍凹陷病斑,上面也有许多黑霉,当黑霉环绕叶柄一周时,叶片干枯掉落。

新梢发病后, 先在基部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病斑,初期褐色,随病斑扩散,病斑上出现黑色霉层,病疤凹陷、开裂,呈粗皮状疮痂。 严重时,新梢枯死。

果实发病, 初始果面出现淡黄色近圆形小病斑,病、健部位界限明显,条件适宜时病斑很快扩大并出现黑色霉层,病斑向下凹陷。因病部组织木栓化变硬,生长停滞,随果实膨大,果面出现龟裂状疮痂,果实畸形,甚至完全失去商品价值。

2 侵染循环

梨黑星病菌[病菌是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 和病毒,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通常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常指由子囊菌、担子菌或半知菌,在无性生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孢子。]在病梢和芽鳞处越冬, 或以分生孢子在落叶上残存越冬,也可以菌丝团或子囊壳在落叶上过冬,残留在落叶上的分生孢子可存活 4~7 个月。

影响分生孢子越冬存活的主要因素是湿度和温度。 冬季高湿、温暖条件不利于孢子越冬。病菌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主要靠雨水冲溅传播,有风加雨天气更有利于病菌传播。

开春后,在落叶中越冬的病源菌,一般在梨落花后产生大量可传播的病菌孢子, 借风雨传播侵染。 首先侵袭梨芽, 由此长出的新梢称为“病芽梢”,病芽梢生长缓慢,基部出现黑色霉层,即大量病菌孢子,可借风雨传播侵袭其他叶片。病芽梢是重要的初侵染源。 多雨年份,在树冠上常出现围绕病芽梢形成的发病中心, 然后向四周叶片、新梢和果实传染。 病芽梢大量发生期,正值新梢、叶片迅速生长期。 梨黑星病从开花期直到采收期均可发生为害,并可多次再侵染。

3 致病因素

1 )品种因素。 梨不同品种间抗病性[抗病性是病理学用语,指树木与病原物在长期进化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中,逐渐形成和表现出各种抵御有害病原物的特征和能力。]有较大的差异。 一般日本梨、韩国梨比中国梨抗病,沙梨、 褐梨、 西洋梨较抗病。 酥梨系总体抗病性较差。

2 )气候条件。 影响梨黑星病发生与流行的主导因素是气候条件,尤其是湿度。一般雨季早而持续时间长,阴雨天气多、日照不足、空气湿度大等气候因素容易引起病害流行。 根据生产调查, 梨黑星病的病菌孢子侵入, 要求有 1 次5 mm 以上降雨, 并连续 48 小时以上连阴雨天气。 此外,温度对病害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 病菌入侵的最低日均温度为 8~10 ℃ ,最适流行温度为 17~20 ℃ 。

3 )栽培管理水平。种植在地势低洼处、河滩地,湿度大、树冠密闭通风透光不良、管理水平不高、树势衰弱、树龄大的梨园容易发病。 未彻底清除落叶、落果的梨园发病重。

4 )病原菌基数。 越冬病原菌基数是病害发生的前提。 梨黑星病在梨树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只要有菌源,只要外界条件适宜,可以随时侵染。

4 综合防治措施

1 )选用优质抗病品种及健壮苗木。 这是防治梨黑星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梨树不同品种抗病性差异很大。 目前在陕南汉中梨生产上推广的几个品种,如丰水梨、新高、黄金梨、水晶梨、早酥梨等都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和丰产性,新建梨园可以选用。 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病虫害病害和虫害的并称,常对农、林、牧业等造成不良影响。]的苗木,定植前再对苗木进行全面消毒。 保持合理的栽植密度,栽植过密会导致田间通风透光差,果园湿度大,从而引发病害发生蔓延。

2 )清除菌源。 梨树落叶后,及时清扫落叶,清除病虫枯枝、病果,摘除僵果,铲除杂草,集中烧毁,减少越冬和早期侵染菌源;开花前后、结果初期,及时摘除病梢、病花、病叶、病果,带出园外烧毁或深埋,减少病菌传染。

3 )合理修剪。 修剪可以调节梨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 对病虫害防治也有积极作用。 通过合理修剪,去除过密、过长的内膛枝和病虫枝,去除外围强旺、直立枝,可有效改善树体通透性。 梨树落花后,病芽梢出现期,结合疏花疏果剪除病梢, 对控制全年黑星病发生有很大作用。

4 )加强肥水管理。 生产实践证明,树势强健、叶片浓绿,病虫害轻,树势衰弱的病虫害就重。健壮的树势对病虫害有一定的抗性。合理施肥,重施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不偏施氮肥,必要时补充中微量元素肥,保证营养到位,能促进梨树生长,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性。 5 月中旬至 6 月中旬可根外喷施 0.3% 尿素溶液 2~3 次, 在 6 月至 7 月下旬结合病虫防治用药加入 0.3% 磷酸二氢钾,能增强树势,有效防治黑星病。

5 )果实套袋。果实套袋既能提高果实品质、降低农药残留,又能防止套袋后病菌侵害梨果,确保果皮细嫩光洁。选用质量可靠的果袋,在定果后均匀喷布 1 次内吸保护性[《保护性》是一款Android平台的应用。]杀菌剂[杀菌剂是用于防治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的一类农药。], 然后规范套袋。

6 )药剂防治。 抓住关键时期用药。 一般在花序露白时喷 1 次 3 波美度石硫合剂。 花谢后( 4 月中下旬)喷 1 次保护性杀菌剂, 如 80% 大生 M-45 可湿性粉剂 800~1 000 倍液或 70% 甲基托布津 1 000 倍液。 6 月中下旬至 8 月下旬 根 据 降 雨 及 发 病 情 况 间 隔 10~15 天 喷 1次药。

喷药时, 保护性杀菌剂和治疗性杀菌剂交替使用效果最佳。 常用药剂可选 70% 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 70% 甲基托布津 1 000倍 液 、 10% 苯 醚 甲 环 唑 ( 世 高 ) 水 分 散 粒 剂2 000~3 000 倍液、 12.5% 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 倍液、 25% 腈菌唑乳油 4 000 倍液等,交替喷施。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